《金剛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也是般若類佛經的綱要書。它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名中的“蜜”,一作“密”),一卷,由姚秦鳩摩羅什于弘始六年(4阱)譯出。問世之後,即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纂要、注解、夾頌、宣演、義記、采微、集解、科釋、宗通、決疑、大意、直說等各種注疏達一百多種。經中主要論述了“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一切現象(物理的和心理的)“性空幻有”的理論。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于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頌作總結,以闡發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剛經》中的疑難之處,于中剖析得淋灕盡致。茲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最新版(2001年1月第2版第3次印刷)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楞嚴經》是我國禪宗、淨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經典。自唐以來,光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種,至于寺院內外的誦持講習則更為普遍,有名的“楞嚴法會”就是據此建立的。《楞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譯出。經中主要論述了“根塵同源,縛脫無二”的理論,以及“二十五圓通法門”。明末高僧智旭評價說︰“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閱藏知津》卷十一)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撰著的《楞嚴經》全本的大義今釋,內容包括︰原文、注釋、今譯和串講(用括號的方式標出)。譯丈力求信雅達,推陳出新,化古為今,是一部質量較高的《楞嚴經》白話讀本。茲經作者和原出版單位台灣老古丈化事業公司授權,將老古最新版(2001年3月初版第35次印刷)校訂出版,以供研究。
目錄
金剛經說些什麼
出版說明
前言
再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 品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 品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後記
楞伽大義今釋
出版說明
敘言
凡例
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體論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第三章 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
第四章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第七章 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
楞嚴法要串珠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跋楞嚴大義今釋
後記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再版說明
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無堅不摧
鳩摩羅什和武則天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第十五 品持經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第二十品離色離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淨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無比分
第二十五 品化無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靜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後記
楞伽大義今釋
出版說明
敘言
凡例
楞嚴大義指要
第一章 心性本體論
第二章 宇宙心物認識論
第三章 心理與生理現狀為自性功能發生的互變
第四章 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同為自性功能的顯現
第五章 修習佛法實驗的原理
第六章 修習佛法的程序與方法
第七章 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
楞嚴法要串珠
增補楞嚴法要串珠修證次第
跋楞嚴大義今釋
後記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