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范疇由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構成,兩者一源一流,互為依存。《中國傳統文化源流系列叢書》是探索儒、佛、道——中國古文化三大源流的普及型讀物。這套書包括儒學五卷、道教五卷和佛教五卷,《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即是其中的佛教系列。
《中國佛教尊像故事》采用亦文亦圖的通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佛教尊像和中國佛教文化。「佛教系列」亦分五卷(佛陀卷、觀音卷、菩薩卷、羅漢卷、護法神卷)。全書集系統性、完整性、知識性、形象性於一體,堪稱一部文化探源之力作。
在第一卷《佛陀尊像故事》中,有尊號的佛陀尊像六十六尊,有尊號的菩薩、羅漢、護法神六十五尊,幾乎涵蓋了中國北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主要佛陀。其造像庄嚴妙好,嚴謹有據;其文字廣征博引,翔實可信,令讀者以歡喜心,從中得窺廣博如海的佛國世界。豐富的圖文資料,極強的可讀性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本書為《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的第一卷,采用亦文亦圖的通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佛教尊像和中國佛教文化。書中有尊號的佛陀尊像六十六尊,有尊號的菩薩、羅漢、護法神六十五尊,幾乎涵蓋了中國北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主要佛陀。其造像庄嚴妙好,嚴謹有據;其文字廣征博引,翔實可信,令讀者以歡喜心,從中得窺廣博如海的佛國世界。豐富的圖文資料,極強的可讀性為本書的一大特色。
目錄
序
第一部分漢傳(北傳)佛教尊像
一 釋迦牟尼如來
1.應身說法圖
2.佛誕節
3.九龍灌頂?浴佛節
4.苦修
5.降魔
6.成道節
7.法輪初轉
8.釋迦三尊
9.旃檀佛像
10.涅槃節
11.釋迦牟尼如來大說法圖
二 阿彌陀佛
12.阿彌陀佛坐像
13.阿彌陀佛立像
14.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15.西方三聖
三 藥師如來
16.藥師如來坐像
17.藥師如來、八大菩薩、十二神將
18.東方三聖
四 燃燈佛與迦葉如來
19.燃燈如來
20.燃燈如來授記釋迦
21.過去佛——迦葉如來
五 毗盧遮那如來
22.法身說法圖
23.毗盧遮那佛
24.華嚴三聖
六 盧舍那如來
25.報身說法圖
26.千葉千佛繞盧舍那
七 三世佛與三身佛
27.三身佛
28.橫三世佛
29.豎三世佛
八 彌勒如來
30.彌勒佛坐像
31.彌勒三尊
32.倚坐彌勒如來
33.交腳坐彌勒
34.游戲坐彌勒
35.彌勒(布袋)立像
36.彌勒如來與四金剛
九 五方佛
37.東方阿如來
38.西方阿彌陀如來
39.中央毗盧遮那如來
40.南方寶生如來
41.北方不空成就如來
42.胎藏界五方佛
43.又五佛
十 多寶佛
44.多寶佛
十一 織盛光佛
45.織盛光如來並五星九曜宮宿星圖
十二 過去七佛
46.毗婆屍如來
47.屍棄如來
48.毗舍婆如來
49.拘留孫如來
50.拘那含如來
51.迦葉如來
52.釋迦牟尼如來
53.過去七佛(背光)
十三 其他佛
54.金粟如來
55.威音王佛
56.天王如來
57.世自在王佛、指日月佛
58.日面佛、月面佛、釋迦雙頭瑞像
59.東方八佛(之一)
60.東方八佛(之二)
61.日月燈明佛聆聽《法華經》
62.青葉髻如來、婁至德如來
十四 千佛
63.佛教尊像大觀——千佛
64.簡化式千佛
第二部分 藏傳佛教尊像
65.藏傳佛教釋邊牟尼如來
66.大日如來
67.無量壽佛
68.雙身阿佛
69.持金剛(本初佛)
70.龍尊王佛
71.不動佛
72.大白傘蓋佛母
73.大威德金剛
74.密集金剛
75.時輪金剛
76.歡喜金剛
77.勝樂金剛
78.大黑天
79.密宗祖師——龍樹
80.寧瑪派祖師——蓮花生
81.薩迦派五祖——巴思巴
82.噶舉派二祖——米拉日巴
83.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
第三部分南傳佛教尊像
84.南傳佛教釋迦牟尼像
第四部分其他
85.諸佛總表、佛教聖誕、節日表
86.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與大乘小乘
87.成佛之路與十法界示意圖
88.不同歷史時期的佛陀造像(之一)
89.不同歷史時期的佛陀造像(之二)
90.中國佛寺建築布局
91.身姿(之一)
92.身姿(之二)
93.常見手印(之一)
94.常見手印(之二)
95.常見手印(之三)
96.頭光
97.身光、大背光
98.蓮台座、須彌座
99.發髻八式
100.佛陀、佛光、須彌座各部位名稱
101.五佛冠、三衣與卍字
102.華蓋
103.聖樹
104.佛陀造像量度
105.佛陀造像量度與無相、有相
106.佛陀造像量度與七字讀音
107.持物
108.供器
109.佛教吉祥八寶
110.咒語圖案
111.七珍(七寶)
112.佛傳故事畫
113.佛教經變畫
114.佛寺
115.佛塔
116.佛法弘傳與佛塔
117.經幢
118.須彌世界圖(須彌山)
119.印度無像期之佛足與獅柱
120.儒釋道三道圖
121.釋迦牟尼四大聖跡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今尼泊爾)
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
佛陀初轉法輪地——鹿野苑
佛陀涅槃地——拘屍那
122.敦煌莫高窟
123.雲岡石窟
124.龍門石窟
125.麥積山石窟
126.大足石窟
127.四川樂山大佛
128.雍和宮
參考書目
後記
第一部分漢傳(北傳)佛教尊像
一 釋迦牟尼如來
1.應身說法圖
2.佛誕節
3.九龍灌頂?浴佛節
4.苦修
5.降魔
6.成道節
7.法輪初轉
8.釋迦三尊
9.旃檀佛像
10.涅槃節
11.釋迦牟尼如來大說法圖
二 阿彌陀佛
12.阿彌陀佛坐像
13.阿彌陀佛立像
14.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15.西方三聖
三 藥師如來
16.藥師如來坐像
17.藥師如來、八大菩薩、十二神將
18.東方三聖
四 燃燈佛與迦葉如來
19.燃燈如來
20.燃燈如來授記釋迦
21.過去佛——迦葉如來
五 毗盧遮那如來
22.法身說法圖
23.毗盧遮那佛
24.華嚴三聖
六 盧舍那如來
25.報身說法圖
26.千葉千佛繞盧舍那
七 三世佛與三身佛
27.三身佛
28.橫三世佛
29.豎三世佛
八 彌勒如來
30.彌勒佛坐像
31.彌勒三尊
32.倚坐彌勒如來
33.交腳坐彌勒
34.游戲坐彌勒
35.彌勒(布袋)立像
36.彌勒如來與四金剛
九 五方佛
37.東方阿如來
38.西方阿彌陀如來
39.中央毗盧遮那如來
40.南方寶生如來
41.北方不空成就如來
42.胎藏界五方佛
43.又五佛
十 多寶佛
44.多寶佛
十一 織盛光佛
45.織盛光如來並五星九曜宮宿星圖
十二 過去七佛
46.毗婆屍如來
47.屍棄如來
48.毗舍婆如來
49.拘留孫如來
50.拘那含如來
51.迦葉如來
52.釋迦牟尼如來
53.過去七佛(背光)
十三 其他佛
54.金粟如來
55.威音王佛
56.天王如來
57.世自在王佛、指日月佛
58.日面佛、月面佛、釋迦雙頭瑞像
59.東方八佛(之一)
60.東方八佛(之二)
61.日月燈明佛聆聽《法華經》
62.青葉髻如來、婁至德如來
十四 千佛
63.佛教尊像大觀——千佛
64.簡化式千佛
第二部分 藏傳佛教尊像
65.藏傳佛教釋邊牟尼如來
66.大日如來
67.無量壽佛
68.雙身阿佛
69.持金剛(本初佛)
70.龍尊王佛
71.不動佛
72.大白傘蓋佛母
73.大威德金剛
74.密集金剛
75.時輪金剛
76.歡喜金剛
77.勝樂金剛
78.大黑天
79.密宗祖師——龍樹
80.寧瑪派祖師——蓮花生
81.薩迦派五祖——巴思巴
82.噶舉派二祖——米拉日巴
83.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
第三部分南傳佛教尊像
84.南傳佛教釋迦牟尼像
第四部分其他
85.諸佛總表、佛教聖誕、節日表
86.北傳佛教、南傳佛教與大乘小乘
87.成佛之路與十法界示意圖
88.不同歷史時期的佛陀造像(之一)
89.不同歷史時期的佛陀造像(之二)
90.中國佛寺建築布局
91.身姿(之一)
92.身姿(之二)
93.常見手印(之一)
94.常見手印(之二)
95.常見手印(之三)
96.頭光
97.身光、大背光
98.蓮台座、須彌座
99.發髻八式
100.佛陀、佛光、須彌座各部位名稱
101.五佛冠、三衣與卍字
102.華蓋
103.聖樹
104.佛陀造像量度
105.佛陀造像量度與無相、有相
106.佛陀造像量度與七字讀音
107.持物
108.供器
109.佛教吉祥八寶
110.咒語圖案
111.七珍(七寶)
112.佛傳故事畫
113.佛教經變畫
114.佛寺
115.佛塔
116.佛法弘傳與佛塔
117.經幢
118.須彌世界圖(須彌山)
119.印度無像期之佛足與獅柱
120.儒釋道三道圖
121.釋迦牟尼四大聖跡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今尼泊爾)
佛陀成道地——菩提伽耶
佛陀初轉法輪地——鹿野苑
佛陀涅槃地——拘屍那
122.敦煌莫高窟
123.雲岡石窟
124.龍門石窟
125.麥積山石窟
126.大足石窟
127.四川樂山大佛
128.雍和宮
參考書目
後記
序
(一)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地推開,眼前是陌生、穩重而自尊的面孔。很風度的樣子。他說是經一位朋友介紹來的,希望我能為他的一部著作寫篇序言。初曉來意,不知為什麽,腦際突然閃過:一切皆緣。
言語素淡,敘說款款如同流水。我頗感親切地知道,他叫姜忠信,今年六十有二,原在錦州石英玻璃廠任工會主席。一個偶然的機會,參與了錦州北普陀山地宮經變壁畫的制作,對佛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遂立志在有生之年搞一套反映佛陀文化的專著——《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
說到此,他的目光突然熾熱起來,內中竟閃爍深邃慧度的光芒。他說經過四個寒冬溽璁,歷盡種種艱難,手繪佛教尊像數以千計,文字篇什累高盈尺,圖文並茂的《佛陀尊像故事》、《菩薩尊像故事》、《觀音尊像故事》三個卷本文稿現已呈上案頭。
一位已經退養的老者,不計收入的菲薄,不顧身體的衰弱,直以一種魯連蹈海的勁頭,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研究、傳播佛教文化的工作中去,無疑會令佛、令文化,也令一切與佛、與文化有緣的人大為感動。
我肅然起敬。
一切隨緣。剎那間,我決計寫一篇真情實感的序言,為他的《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也為他本人。
(二)
忠信先生所著《中國佛教尊像故事》,是一部洋洋焉畫圖千余幅,煌煌焉文字近百萬的上下集、十卷本的鴻篇巨制。雖然這一切多存於先生的胸臆與腦海之中,讓人無端揣度它的萬象包容,也無端想象它的豪闊與恢宏;但僅從已脫稿的前三卷,特別是從已經付梓的第一卷看,便足以在人們心中,起碼是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平靜的漪瀾。
沐手焚香看過第一卷圖文的那幾個夜晚,萬籟俱寂,恍兮惚兮。眼前仿佛架起一座通向佛國的雲梯,一層一層往上遞升,導引芸芸眾生推開眾妙之門,進入色空之境。無邊的佛樂梵音中,如飲凈瓶甘泉,如浴菩提清風,滌盪盡靈台的塵埃,圓融成一派大的光明。為何竟會出現般若的幻境?其原因的判定在於什麽?
是否在於獨特的形式安排?憑借佛心的寬廣,忠信先生在廣博的資料占有中,神游大小三千世界,把眾多的佛聖名流,放入主客觀相融相合的坐標系統,按照過去現在未來、東西南北四方、縱橫上下、大乘小乘、漢傳藏傳南傳、職能蘊涵等諸多不同的划分,將佛國的所有聖賢逐一定位。無疑能使眾多的讀者,根據現代的思考與審美習慣,綱清目朗、思路明晰地去審視和崇拜佛國諸尊如來。
是否在於新穎的視角切入?憑借佛眼的明慧,忠信先生把目光分別投向傳統與現代,力圖在古代、現代兩個對應的時空象限之間,尋找到聯結古人、今人共同追求之點的曲線,挽起文化情愫的紐帶。無疑能使眾多 是否在於圖文的本色朴素?忠信先生在恪盡傳統的同時,特意地采用深入、淺出、細密的白描手法,水到渠成地弘揚了中國古典造型的抽象而又寫實的長處。加之輔以中肯、平和、簡潔的白話文字,以圖衍文,以文敷圖,圖文相濟相生,則更加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將本色朴素所獨具的凝練、含蓄、穩重的個性,發揚到了酣暢的境地。既能給眾多讀者以明白、親切、溫暖的感官享受,更能給人以清純、聖潔、瑰麗的心靈感應,無疑會增加持久的感召力。
是否在於朴真的價值取向?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縱觀古今,直至最近幾年才有人著手進行有關漢傳佛教造像理論方面的研究與著述,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全面系統介紹佛教尊像的著述則更為鮮見。忠信先生以業余之身,初涉佛教文化之海,即想在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全面介紹佛教尊像方面有所作為,其難度可想而知。憑借佛識的優化,作者嘔心瀝血四年時光,描摹了千姿百態的神化偶像,推出了美輪美奐的人性造型,終以如此篇幅,客觀展示了佛文化的卓犖大觀,利樂了有情的世俗社會。
┅┅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地推開,眼前是陌生、穩重而自尊的面孔。很風度的樣子。他說是經一位朋友介紹來的,希望我能為他的一部著作寫篇序言。初曉來意,不知為什麽,腦際突然閃過:一切皆緣。
言語素淡,敘說款款如同流水。我頗感親切地知道,他叫姜忠信,今年六十有二,原在錦州石英玻璃廠任工會主席。一個偶然的機會,參與了錦州北普陀山地宮經變壁畫的制作,對佛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遂立志在有生之年搞一套反映佛陀文化的專著——《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
說到此,他的目光突然熾熱起來,內中竟閃爍深邃慧度的光芒。他說經過四個寒冬溽璁,歷盡種種艱難,手繪佛教尊像數以千計,文字篇什累高盈尺,圖文並茂的《佛陀尊像故事》、《菩薩尊像故事》、《觀音尊像故事》三個卷本文稿現已呈上案頭。
一位已經退養的老者,不計收入的菲薄,不顧身體的衰弱,直以一種魯連蹈海的勁頭,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研究、傳播佛教文化的工作中去,無疑會令佛、令文化,也令一切與佛、與文化有緣的人大為感動。
我肅然起敬。
一切隨緣。剎那間,我決計寫一篇真情實感的序言,為他的《中國佛教尊像故事叢書》,也為他本人。
(二)
忠信先生所著《中國佛教尊像故事》,是一部洋洋焉畫圖千余幅,煌煌焉文字近百萬的上下集、十卷本的鴻篇巨制。雖然這一切多存於先生的胸臆與腦海之中,讓人無端揣度它的萬象包容,也無端想象它的豪闊與恢宏;但僅從已脫稿的前三卷,特別是從已經付梓的第一卷看,便足以在人們心中,起碼是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平靜的漪瀾。
沐手焚香看過第一卷圖文的那幾個夜晚,萬籟俱寂,恍兮惚兮。眼前仿佛架起一座通向佛國的雲梯,一層一層往上遞升,導引芸芸眾生推開眾妙之門,進入色空之境。無邊的佛樂梵音中,如飲凈瓶甘泉,如浴菩提清風,滌盪盡靈台的塵埃,圓融成一派大的光明。為何竟會出現般若的幻境?其原因的判定在於什麽?
是否在於獨特的形式安排?憑借佛心的寬廣,忠信先生在廣博的資料占有中,神游大小三千世界,把眾多的佛聖名流,放入主客觀相融相合的坐標系統,按照過去現在未來、東西南北四方、縱橫上下、大乘小乘、漢傳藏傳南傳、職能蘊涵等諸多不同的划分,將佛國的所有聖賢逐一定位。無疑能使眾多的讀者,根據現代的思考與審美習慣,綱清目朗、思路明晰地去審視和崇拜佛國諸尊如來。
是否在於新穎的視角切入?憑借佛眼的明慧,忠信先生把目光分別投向傳統與現代,力圖在古代、現代兩個對應的時空象限之間,尋找到聯結古人、今人共同追求之點的曲線,挽起文化情愫的紐帶。無疑能使眾多 是否在於圖文的本色朴素?忠信先生在恪盡傳統的同時,特意地采用深入、淺出、細密的白描手法,水到渠成地弘揚了中國古典造型的抽象而又寫實的長處。加之輔以中肯、平和、簡潔的白話文字,以圖衍文,以文敷圖,圖文相濟相生,則更加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將本色朴素所獨具的凝練、含蓄、穩重的個性,發揚到了酣暢的境地。既能給眾多讀者以明白、親切、溫暖的感官享受,更能給人以清純、聖潔、瑰麗的心靈感應,無疑會增加持久的感召力。
是否在於朴真的價值取向?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來,縱觀古今,直至最近幾年才有人著手進行有關漢傳佛教造像理論方面的研究與著述,而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全面系統介紹佛教尊像的著述則更為鮮見。忠信先生以業余之身,初涉佛教文化之海,即想在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全面介紹佛教尊像方面有所作為,其難度可想而知。憑借佛識的優化,作者嘔心瀝血四年時光,描摹了千姿百態的神化偶像,推出了美輪美奐的人性造型,終以如此篇幅,客觀展示了佛文化的卓犖大觀,利樂了有情的世俗社會。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