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就有祭祀大禮。《禮記·祭祀》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史記·禮書》中也說,制禮必「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為此,歷代帝王修建了大量的壇、廟、祠、堂。按照一定的時日舉行大典,並有等級嚴格的禮儀制度。在中國古代王朝中,祭天是沿習時間最長,發展變化最豐富,禮制最嚴,規模最大的宮廷祭祀。北京的天壇即是現存的規模最大、最完好的精美祭天建築群。
我國幅員廣闊,民族眾多,祭天文化不僅有歷代帝王祭天,還包括眾多的民族祭天活動及典儀。有些民族至今還保存著古老的風范。
祭天文化是古老文明的遺產。現今,隨著天壇公園的發展,歷史及民族研究的深入,筆者認為,從這一豐富文化遺產中開發出它的現代旅游價值是完全可行的。本文試就此做一點探尋。
本書對祭天這一古老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現象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剖析和研究,探討其形成發展的歷史軌跡,同時探索其對中國傳統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明的發生發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目錄
一 中國祭天文化溯源
(一)祭天文化產生的本源
(二)女媧、伏羲時代祭天雛形
(三)炎黃時代祭天禮儀初成
(四)帝顓頊、帝嚳時代祭天禮儀制度形成
(五)堯舜時代祭天成大器
二 祭天壇
(一)社、土、方
(二)丘、坎
(三)畦、兆
(四)台、觀
(五)壇、(土單)、明堂
三 祭祀對象和祭祀禮儀概述
(一)祭之含義
(二)祭天的祭祀對象
(三)祭天禮儀的類別
1.(礻帝)祭
2.郊祭
3.宗、祖
4.報祭
四 天神
(一)天神的稱呼、名號
(二)五帝與雙重神格的黃帝「共祖」
(三)日神和祖先神
(四)天神
(五)星神、月神
(六)風神、雨神、雷電神
五 地神
(一)地神、社稷、五祀
(二)山神、河神與五岳、四瀆
(三)祭祀地神
六 天道觀
(一)原始神話思維中的天人關系
(二)夏、商、周的天命論
(三)諸子百家的天人關系論
(四)獨尊儒術「經學」思想的「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論
(五)「玄學」本體論的天道觀
(六)道家的天道觀
(七)「理學」為主體的天道觀
七 中國少數民族的祭天文化
(一)祭祀天界諸神
1.祭祀天神
2.祭祀太陽神
3.祭祀雷神
4.祭祀星神、月神
5.祭祀風神、雨神、龍神
(二)祭祀地(礻氏)諸神
1.祭祀土地神
2.祭祀寨神
3.祭祀山神
4.祭祀水神、河神
5.祭祀谷神
(三)祭祀祖先神
八 納西族的祭天文化
(一)納西族及其祭文化概況
(二)祭天禮儀教程
(三)幾個特殊的祭天禮
(四)一份東巴象形文記載的祭天細則
(五)與祭天相關的幾種祭儀和神(礻氏)
(六)主要祭祀的神(礻氏)及其文化價值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一)祭天文化產生的本源
(二)女媧、伏羲時代祭天雛形
(三)炎黃時代祭天禮儀初成
(四)帝顓頊、帝嚳時代祭天禮儀制度形成
(五)堯舜時代祭天成大器
二 祭天壇
(一)社、土、方
(二)丘、坎
(三)畦、兆
(四)台、觀
(五)壇、(土單)、明堂
三 祭祀對象和祭祀禮儀概述
(一)祭之含義
(二)祭天的祭祀對象
(三)祭天禮儀的類別
1.(礻帝)祭
2.郊祭
3.宗、祖
4.報祭
四 天神
(一)天神的稱呼、名號
(二)五帝與雙重神格的黃帝「共祖」
(三)日神和祖先神
(四)天神
(五)星神、月神
(六)風神、雨神、雷電神
五 地神
(一)地神、社稷、五祀
(二)山神、河神與五岳、四瀆
(三)祭祀地神
六 天道觀
(一)原始神話思維中的天人關系
(二)夏、商、周的天命論
(三)諸子百家的天人關系論
(四)獨尊儒術「經學」思想的「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論
(五)「玄學」本體論的天道觀
(六)道家的天道觀
(七)「理學」為主體的天道觀
七 中國少數民族的祭天文化
(一)祭祀天界諸神
1.祭祀天神
2.祭祀太陽神
3.祭祀雷神
4.祭祀星神、月神
5.祭祀風神、雨神、龍神
(二)祭祀地(礻氏)諸神
1.祭祀土地神
2.祭祀寨神
3.祭祀山神
4.祭祀水神、河神
5.祭祀谷神
(三)祭祀祖先神
八 納西族的祭天文化
(一)納西族及其祭文化概況
(二)祭天禮儀教程
(三)幾個特殊的祭天禮
(四)一份東巴象形文記載的祭天細則
(五)與祭天相關的幾種祭儀和神(礻氏)
(六)主要祭祀的神(礻氏)及其文化價值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