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圭峰宗密的研究,大陸學術界是不夠的,美國、日本、加拿大都有宗密研究的著名專家,我們可以說沒有,但學者們並不是不知道宗密在中國佛教史和整個中國思想史的上重要地位及作用。
宗密佛學思想的基本特征。宗密的思想非常豐富,他精通內外之學。內學,涉及到中印佛教。中國佛教,涉及到自兩漢至中唐的整個佛教史,特別是禪、教、律,禪內諸宗,教內諸門,無所不通。如何把握其思想核心?融合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從融合入手,可以領會宗密的思想實質。所以,本書的寫作方法,是以融合貫穿宗密思想的始終。宗密提出融合論,有其深遠的考慮,就是想改變中唐時期佛教發展的現狀,為未來中國佛教的發展提供方案。佛教在當時的現狀是︰禪教對立,禪宗內諸宗派林立。宗密試圖使禪宗內部諸宗融合,禪教之間融合,使佛教走融合的發展之路,又希望以佛教為主體,融合儒教和道教,通過這種三教合一,也試圖為解決中唐社會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提供一種方案。
融合論的基本內容。宗密的融合論有三方面的內容︰三教合一、禪教合一、頓漸合一。本書的寫作,以此三種融合為中心,在此之前,對宗密的生平和時代背景有一個分析,在此之後,對融合的本論基礎和方法論基礎有一個分析,最後對宗密的歷史觀地位和影響力作一個總結。
本書主要包括:宗密其人及其佛教發展觀、三教合一論、禪宗史觀、禪教和一論、頓漸和一論、真心論、法界論、眾人說宗密等九章內容。
目錄
《宗教學博士文庫》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發展觀
第一節 對儒學的失望
一、富家少年
二、研習儒學
三、好道不好藝
四、無歸的心靈
第二節 皈依南宗
一、旁求佛教
二、重返儒學
三、偶謁道圓禪師
四、偶得《圓覺經》
第三節 再宗華嚴
一、得《華嚴法界觀門》
二、又得“華嚴”大法
三、從師澄觀
第四節 著述與交往
一、隨侍澄觀,名聞京城
二、兩歸終南山
三、受賜紫衣,廣為交友
四、歸山不出,專事著述
第五節 唐初以來的社會和文化發展
一、唐初以來的社會
二、以儒治國,三教並用
三、儒學的發展對策
四、道教的發展對策
五、佛教的發展狀況
第六節 宗密的佛教發展觀
一、融合的思路
二、華嚴禪
第二章 三教合一論(上)
第一節 佛教史觀或文化觀:三教合一的判教
一、傳統的判教觀
二、宗密的判攝
第二節 對儒道的批評
一、批評大道生成論
二、批評道法自然論
三、批評元氣本原論
四、批評天命決定論
五、理論來源
第三節 融合儒道
一、五戒與五常的融合
二、乾四德和佛四德的融合
三、孝道的融合
第三章 三教合一論(下)
第一節 對偏淺佛教的批評
一、批評人天數
二、批評小乘教
三、批評大乘法相教
四、批評大乘破相教
第二節 和會三教
一、一乘顯性教
二、會通本末
三、三教合一的新貢獻
第四章 禪宗史觀:禪宗諸派的本末之分
第一節 印度禪與中國禪
第二節 禪學史:五種禪的劃分
第三節 禪宗史的展開:從達摩到神會
第四節 禪宗諸家分析
第五節 批評與會通
第五章 禪教合一論
第一節 禪教合一之原因分析
第二節 三宗和三教
第三節 宗教融合
第六章 頓漸合一論
第一節 悟修頓漸的分類
第二節 頓悟漸修
第三節 從頓悟漸修論頓漸之融合
第七章 真心論:融合的本體論基礎
第一節 真心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真心的本質特征:寂知
第三節 圓覺妙心
第四節 十重唯識觀
第八章 法界論
——兼論融合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節 一真法界
第二節 真空觀
第三節 理事無礙觀
第四節 周遍含容觀
第五節 法界觀體現的融合方法論
第九章 眾人說宗密
——宗密的思想影響、所受評價和歷史地位
第一節 對後世佛學的影響
第二節 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第三節 對宗密的歷史評價
第四節 宗密的歷史地位分析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發展觀
第一節 對儒學的失望
一、富家少年
二、研習儒學
三、好道不好藝
四、無歸的心靈
第二節 皈依南宗
一、旁求佛教
二、重返儒學
三、偶謁道圓禪師
四、偶得《圓覺經》
第三節 再宗華嚴
一、得《華嚴法界觀門》
二、又得“華嚴”大法
三、從師澄觀
第四節 著述與交往
一、隨侍澄觀,名聞京城
二、兩歸終南山
三、受賜紫衣,廣為交友
四、歸山不出,專事著述
第五節 唐初以來的社會和文化發展
一、唐初以來的社會
二、以儒治國,三教並用
三、儒學的發展對策
四、道教的發展對策
五、佛教的發展狀況
第六節 宗密的佛教發展觀
一、融合的思路
二、華嚴禪
第二章 三教合一論(上)
第一節 佛教史觀或文化觀:三教合一的判教
一、傳統的判教觀
二、宗密的判攝
第二節 對儒道的批評
一、批評大道生成論
二、批評道法自然論
三、批評元氣本原論
四、批評天命決定論
五、理論來源
第三節 融合儒道
一、五戒與五常的融合
二、乾四德和佛四德的融合
三、孝道的融合
第三章 三教合一論(下)
第一節 對偏淺佛教的批評
一、批評人天數
二、批評小乘教
三、批評大乘法相教
四、批評大乘破相教
第二節 和會三教
一、一乘顯性教
二、會通本末
三、三教合一的新貢獻
第四章 禪宗史觀:禪宗諸派的本末之分
第一節 印度禪與中國禪
第二節 禪學史:五種禪的劃分
第三節 禪宗史的展開:從達摩到神會
第四節 禪宗諸家分析
第五節 批評與會通
第五章 禪教合一論
第一節 禪教合一之原因分析
第二節 三宗和三教
第三節 宗教融合
第六章 頓漸合一論
第一節 悟修頓漸的分類
第二節 頓悟漸修
第三節 從頓悟漸修論頓漸之融合
第七章 真心論:融合的本體論基礎
第一節 真心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真心的本質特征:寂知
第三節 圓覺妙心
第四節 十重唯識觀
第八章 法界論
——兼論融合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節 一真法界
第二節 真空觀
第三節 理事無礙觀
第四節 周遍含容觀
第五節 法界觀體現的融合方法論
第九章 眾人說宗密
——宗密的思想影響、所受評價和歷史地位
第一節 對後世佛學的影響
第二節 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第三節 對宗密的歷史評價
第四節 宗密的歷史地位分析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序
19世紀下半葉,德籍英國人麥克思‧謬勒首先提出了“宗教學”的概念,過了100多年後,“宗教學”已經得到了人文科學界的認可,並且正在以較快地速度發展。
謬勒所建立的宗教學研究,是在比較語言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者們在研究古老的語言時,對晦澀難懂和一詞多義的語詞為了能夠找出最準確的定義和滿意的解釋時,往往要從古老的宗教語言中去尋覓,因為宗教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種類繁多,特別是長期流傳下來的宗教經典是語言學家可資利用、不可多得的最重要的材料來源之一。16世紀世界地理大發現的結果,使西方學者看到了除歐洲以外的古老的東方世界的燦爛文化與宗教,大開了眼界,促使了學術研究的大發展,特別是對古印度梵文和對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研究,使得比較語言學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所以謬勒認為︰“19世紀中。梵文和比較語言學所引起的變革,可說比15世紀歐洲各大學開始教授希臘文所引起的變革更大。”
現在世界各國在宗教學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宗教學的研究已經從比較語言學發展到宗教現象學、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哲學等等學科,舉凡是有關世界各種宗教的教義、經典、儀式、人物、政治、經濟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與其相關的一些邊緣學科也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宗教學的研究正在呈現出開放的勢態。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宗教及其文化是我國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學者一直有研究宗教的傳統,但是在古代,很多研究往往是站在信仰主義角度,或從異教和判教的立場來從事這項所謂的“學問”,例如佛學和道教研究等等。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宗教則是在20世紀初才開始出現的。當時一些學者從國外引進了西方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傳統的宗教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這方面最有成就是湯用彤、陳寅恪、陳恆、向達、梁啟超、梁漱溟、王治心、謝扶雅、歐陽竟無、呂瀲等人,他們撰寫的一些宗教學著作至今仍是學術精品,被後人反復閱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20世紀我國的宗教學研究並沒有能夠一直很好開展起來,使我國的宗教學研究與世界宗教學研究有些脫軌,直到1978年以後才重新恢復,開始以快速的步伐向前發展。
經過近20年的恢復與發展,在學者們的努力推動-下,我國的宗教學研究現在正在朝著良好的勢態發展,我們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年青的學者,這些人才正在脫穎而出,逐漸成為宗教學術研究的主要力量。9此同時,也出版了一些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其中不乏精品。20世紀正在過去,新的世紀即將來到,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和學術成果出現,我國的宗教學研究將會很快趕上並超過世界水平。
宗教文化出版社關心學術研究,愛護青年學者,策劃出版“宗教學博士文庫”。從近年來各高等院校的大量博士論文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論文加以編輯出版。在當前我國學術著作出版難狀況還沒有得到徹底緩解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對我國的宗教學研究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我希望今後這套書能得到各界的支持,並不斷地被編輯、出版下去,成為我國宗教學和文化界的有權威性、有影響的學術精品。是為序。
黃心川
2000年4月15日
謬勒所建立的宗教學研究,是在比較語言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者們在研究古老的語言時,對晦澀難懂和一詞多義的語詞為了能夠找出最準確的定義和滿意的解釋時,往往要從古老的宗教語言中去尋覓,因為宗教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種類繁多,特別是長期流傳下來的宗教經典是語言學家可資利用、不可多得的最重要的材料來源之一。16世紀世界地理大發現的結果,使西方學者看到了除歐洲以外的古老的東方世界的燦爛文化與宗教,大開了眼界,促使了學術研究的大發展,特別是對古印度梵文和對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研究,使得比較語言學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所以謬勒認為︰“19世紀中。梵文和比較語言學所引起的變革,可說比15世紀歐洲各大學開始教授希臘文所引起的變革更大。”
現在世界各國在宗教學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宗教學的研究已經從比較語言學發展到宗教現象學、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哲學等等學科,舉凡是有關世界各種宗教的教義、經典、儀式、人物、政治、經濟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與其相關的一些邊緣學科也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宗教學的研究正在呈現出開放的勢態。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宗教及其文化是我國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學者一直有研究宗教的傳統,但是在古代,很多研究往往是站在信仰主義角度,或從異教和判教的立場來從事這項所謂的“學問”,例如佛學和道教研究等等。用現代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宗教則是在20世紀初才開始出現的。當時一些學者從國外引進了西方科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傳統的宗教進行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這方面最有成就是湯用彤、陳寅恪、陳恆、向達、梁啟超、梁漱溟、王治心、謝扶雅、歐陽竟無、呂瀲等人,他們撰寫的一些宗教學著作至今仍是學術精品,被後人反復閱讀。但是由于種種原因,20世紀我國的宗教學研究並沒有能夠一直很好開展起來,使我國的宗教學研究與世界宗教學研究有些脫軌,直到1978年以後才重新恢復,開始以快速的步伐向前發展。
經過近20年的恢復與發展,在學者們的努力推動-下,我國的宗教學研究現在正在朝著良好的勢態發展,我們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年青的學者,這些人才正在脫穎而出,逐漸成為宗教學術研究的主要力量。9此同時,也出版了一些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其中不乏精品。20世紀正在過去,新的世紀即將來到,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和學術成果出現,我國的宗教學研究將會很快趕上並超過世界水平。
宗教文化出版社關心學術研究,愛護青年學者,策劃出版“宗教學博士文庫”。從近年來各高等院校的大量博士論文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論文加以編輯出版。在當前我國學術著作出版難狀況還沒有得到徹底緩解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對我國的宗教學研究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我希望今後這套書能得到各界的支持,並不斷地被編輯、出版下去,成為我國宗教學和文化界的有權威性、有影響的學術精品。是為序。
黃心川
2000年4月1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