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我原先打算為這本書起的書名《超越現代性》倒是合乎實際的。可是在1996年,我曾經拿它在同事和朋友中征求意見,他們都反對用這個書名。他們說,「現代性」是一個抽象的詞,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不知所雲。人們可能懂得「現代」(大致上將它理解為「最新的」),但他們不會明白「現代性」這個陌生的詞指的是什麽。還有,為什麽要超越它?
不過,就在5年之間,現代性概念(即「現代世界觀」及其後果「現代境況」)已經在美國、歐洲和工業化世界的其他地方扎下了根,在各種各樣的出版物上出現。另外,有一種深刻的認識也在不斷地擴大,這種認識認為,現代性在許多方面雖然是有益的,但現代世界觀及現代境況所帶來的其他許多後果,如果不說是完全破壞性的話,也是極成問題的。現代性越來越快的發展態勢也加重了人們的擔憂。我認為,在21世紀剛剛開始的日子里,我們實際上處在一個「極度現代的」境況當中。
我何以感到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極度現代的世界中?現代性總是與為謀取更好的生活而逃離束縛有關,但它卻往往不能明智地辨別開什麽是壓迫性的束縛,什麽是人類自身所有的及人類與自然界其他東西之間所有的深刻關系,而後者所帶來的是深刻的責任感。歐洲和美國文學中的現代主人公形象常常是完全自主的個體(幾乎總是男性的),他逃脫了家庭、家族、宗教、家鄉和土地(或對自然的需求)的舊式束縛。現代社會中的兩大分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都把目光集中在物質擴張的過程上,它們假設社會中一切社會和個人的問題都可以通過物質產品的不斷增長而得到解決,根本不去多想一想耕地、空氣和水這些實際的物質條件。在技術發展的前提下,上述過程變得越來越快,於是,為了滿足那不斷增長的消費水平,這個星球的生命維持系統便受到了貪婪地破壞。假想中的「自主個體」越來越疏離和漂浮。然而,這一模式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上永遠錯誤,因為宇宙中所有生命形式都不能純粹自主地存在,它們在分子水平上是與一切宇宙生命聯系在一起的。
過去20年工業化世界中的諸多事情包括,社會一經濟界各層人士心里顯出了某種不平靜。這種不滿意屬於現代化的第二階段,是在頭幾十年由鄉村向都市化、工業化社會轉化中家庭和社區激變的特征出現後開始的。或許中國認為其當前大量人口涌入工業城市去尋找工作和現代生活的問題,將會在最初的調整階段結束後得到解決。然而更有可能的是,向現代化方向大踏步前進(最主要的是接受現代性意識形態)會使中國陷入那降臨在所有較早轉向城市化和以極度現代模式作為標准的社會的相同命運。
我們先來看一下極度現代世界的「電子兒童」。幼兒在其性格形成期過多地凝視電視機、計算機屏幕或錄像游戲是有風險的,這對他們神經、心理和社會化的發展極其有害。正如我在第三章中討論的,教師和父母正在注意到這些孩子在和他人交往時常常害羞,缺乏身體方面的了解,不能夠「閱讀」他人的身體語言,集中注意的時間縮短,以及不能讓精神進入所謂「持續的體驗」(即對某一主題或事件作深沉的思考)。在所有主要的大學,教育專業(培訓教師的方案)已經受到了計算機業長驅直入的進犯,有時他們甚至談到這樣的目標:現代世界中每一個學童的課桌上都將有一部電腦!孩子們在閃爍的屏幕前要待上12年,真不敢想像!
這只是中國在考慮現代化極度增長所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後果時要注意的一個方面,極度現代化是對「真實」的壓迫,所謂「真實」,我是指我們的物理性和物理背景,即身心(1~odymind)、自然(nature)和地方(131ace)。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會順著技術公司的廣告(其中只提到新技術積極的方面)走,就會任由輕信無限制的極度現代化是通向未來的道路的政府來塑造。
在極度現代化的世界中,人們為了能購買更多的消費品而長時間工作,時間之長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而只留下極少的時間用於家庭、朋友和鄰里的社會交往。盡管人們得到許諾說,全球化的大眾文化、電視和因特網會把世界「連接在一起」,但極度現代狀況下的人感到的卻是分離和疏遠。在那些被忽略的兒童中,和那些被電子化撫養的快速而間斷性節律所塑造的人當中,暴力呈增長的趨勢,出現了橫行霸道、恃強凌弱的男孩和自甘墮落的女孩。在成年人當中,與他人的疏離給他們帶來了壓抑,同時也造成了高速公路上、工作中和家庭里的暴力,即所謂「行路暴躁」、「辦公室暴躁」和家庭中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盡管股份公司和政府有極度現代的宣傳攻勢,但誰都知道,當一個國家生態方面的生命維持系統逐漸為GDP的大幅增長所吞噬的時候,這種發展肯定大錯特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