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

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
定價:138
NT $ 120
  • 作者:韓東育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3-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36325
  • ISBN13:9787101036329
  • 裝訂:419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日本是「儒家資本主義」的觀點,長期以來——直是中日思想史比較研究領域的主流話語。然而實際上,就觀念形態的主調而言, 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終是一個「脫儒」的過程。重要的是,這種脫卻變化並非來自海外刺激,而是文化內視——對先秦實學思想的再詮釋的結果。該結果剛好體現在明治維新前江戶思想所發生的「脫儒入法」運動這一歷史性轉變中。

本書理清了新法家、新儒家、原始法家與原始儒家之間的深刻關聯,真實地再現了法家思想資源在日本自生近代化過程中所發揮的奠基作用,也為缺乏這一過程的近代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系統。
 

目錄

序文(日)
序言
序章 徂徠學發生的歷史前提與學派研究史考察
第一部 荻生徂徠——「脫儒」經世學的形成
第一章 徂徠學的思想「祖型」與理論「祖型」
引言
第一節 徂徠學發生的個人背景
1.南總體驗與「人情」的發現
2.仁宦生涯與政治的發現
第二節 徂徠學的「脫儒」性格
1.徂徠自身、批判者及研究者的議論
2.徂徠自身行為中的非儒教性格
第三節 關於徂徠學的理論「祖型」
1.有關徂徠學「祖型」的諸家說
2.對「荀子祖型說」的反論
3.對「祖型」的再認識——以《讀荀子》為核心
小結
第二章 徂徠的「脫儒」命題與方法論
引言
第一節 徂徠的命題與「脫儒」過程
1.從「人性論」到「人情論」
——性·情分離與「氣質不變化」
2.從「仁論」到「禮論」
——政教分離與「政治優位」論
3.從「天論」到「人論」
——「天人分離論」與「人間優位論」
第二節 徂徠的方法論及其意義
1.「物」的溯及
2.「古今鑒照」的方法及其淵源
小結
第三章 徂徠經世論的自我矛盾
引言
第一節 「徂徠經世學」理論上的自我矛盾
1.變易的歷史觀與封建制復古
2.「私」「利」的肯定與「抑商」封建道德
第二節 關於徂徠理論內在矛盾的內容分析
1.「聖人之心」與「聖人之制」
2.政治的發現與新經濟的未發現
3.「人情論」再度伸展與新制度的初步探索
小結
第二部 太宰春台——「脫儒入法」的進一步展開
第四章 太宰春台的「人情物理」論與法家哲學的展開
第五章 太宰春台的經濟策與理論體系的自我矛盾
第三部 海保青陵——「日本近世新法家」的完成
 

我確信,這是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只是,當提筆為它撰寫序言時,卻又頗費躊躇。這樣講,是因為書籍的出版乃「公共」事業,書的內容會展示給所有的人,而且任何人也都希望能夠以同等的資格對其進行知識上的議論,所以我總覺得將作者以外的名字嵌人著作本身並從外部附加某種意義的做法,並不要帖。然而,從個人的角度講,由於我曾與作者間有過甚深的學緣關系,加之我自身也是此類問題的研究者之一,所以,由我來表達該書的出版及其作者所能帶給我的喜悅心情,或許會被大家所諒解。而且,就內容本身而言,徂徠學派思想的意義,不惟中國,即使在目本,除部分知識人外,也並非所有人都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對於投人如此氣力而進行的這項研究,其意義,也許未必能獲得人們的充分理解。為了清除這一壁障,我想借此機會寫上幾句有助於各位讀者理解這項事業的說明,權作一個日本思想研究者所應盡的某種程度的義務。

近代以前的日本,除文學、藝術外,還形成過一個能使人產生濃厚興趣的思想的傳統。約略言之,即:當日本民俗的生活領域思想中注人了來自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的文字文化——儒、佛、道等各類思想后所形成的具有「歷史—社會性」的思想傳統。在此過程中,一個形成於「距離作用」的惹人注目的現象,發生在遠離中潿大吁的島國——日本。它集中體現在日本的思想不問原本產生於中國的思想本身所固有的構成秩序和順序,而能夠對各種思想進行比較自由的組合和發展這一特點上。比較容易理解的,像道教的部分內容,就融入了日本的「固有神道」中,而在中國已經被廢棄了的禪宗佛教,卻被保存於日本,甚至在今天,仍十分盛行。而且在日本,依然存留着來自中國古代某地的言語和習慣,或者,即便不是直接舶來卻與之類似和並行的古代文化現象,亦有相當的遺留。

上述條件,在朱子學正式風行日本的近世,恐怕依然在發揮作用。當時,優秀的儒學思想家在構築自己的思想體系時,不單自由地受用了宋、元、明的思想,還日益不斷地繼承了更古的思想,並將這種學術標榜為「古學」。重要的是,這里已經捕捉不到中國儒教傳統中的正統性。即便是優秀的經學家,亦開始把研究視角投向諸子學。當他們在研究並接受這類思想和宗教時,有時已經不再顧忌其是否還屬於儒教范疇。這種態度,客觀上催生了日本儒學開放而務實的理論形態,而這一變動在德川中期所能達到的極限之一,便是荻生徂徠學派的思想。誠如作者在書中所指出的,即「日本近世新法家」。

正像作者的出色描述所顯示的那樣,荻生徂徠是當時一流的大學者,然而,他嫌惡孟子一系的觀念論,並在與荀子和韓非子、老子的對話中,創建了具體而務實的社會運營之道。當理想主義與現實兩相契合時,前者可以為正義和仁愛的追求帶來動力;可是,當理想主義只成了觀念上的原則時,便會產生無法有效控制現實局面的權威主義和逃避與欺瞞。在徂徠看來,當時流行於武士政權中的朱子學觀念論,恐怕也只剩下了后一種含義而已。正因為要探求更為具體的現實制御方法,他才步人了歷史和諸子學領域。由此而形成的經世思想,是現實主義的,(用今天的話來講)貝刂堪稱為關乎經濟、政治以及人類組織等諸多方面的「公共政策」。其中,顯然吸納了大量的非正統儒學和各式各樣的古今思想要素。但是,應對商品經濟時被日益凸出的主題,即,比起強調君主的權力,更應關注民眾的人情這一點,卻畢竟是近世式的思考。徂來學派的這一思想,作為學問論和經世論,給近世后期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徂來學派已成為孕育近代日本的廣義上的儒學資源之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