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衡茅底,秋毫敢自欺?
開編常默,閉戶有余師。
大艱危見,真心蘿寐知。
唐虞元在眼,生世未為犀。
這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公元三五一二○九年)自題其讀書室老
學庵的一首詩(見劍南詩稿卷五十)。老學庵的命名,大約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陸游退居故鄉山(今浙江紹興鏡湖以後]。庵在鏡湖邊上,只有茅屋兩間,但背繞青山,面臨碧水[二],對詩人來說,倒也是個讀書寫作的好地方。陸游又自敘其老學庵命名之義,說是「取師曠」老而學如秉夜行」之語」(劍南詩稿卷三十三老學庵詩自注)。他的老學庵筆記當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條目寫於在這之前,但最終的完成,應在鏡湖邊上閉門讀書之時,否則不會以老學庵作為書名的。陸游的幼子陸子說:「老學庵筆記,先太史淳熙、紹熙間所著也[三]。」這話大抵是可靠的。
陸游是著名的詩人,也是見識廣博的學者。會稽續志說他「學問該貫,文辭超邁,酷喜為詩,其他志銘記敘之文,皆深造三昧;尤熟識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處:以故名振耀當世」。
下來,筆記中還保存一些有關詩論的材料,可以見出他的一些作詩主張。對於老學庵筆記,前人有過不少好的評價,陳振孫直齊書錄解題說陸游「生識前輩,年及耄期,所記所聞,殊可觀也。四庫總目提要說筆記「軼聞典,往往足備考證」。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說它「述掌故,間考文,俱為謹嚴,所論時事人物,亦多平允」。這些話,並不過分。總之,內容富,態度嚴肅,資料性強,是這本筆記的特點。在宋人的筆記之中,它可列入佼佼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