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冒廣生鶴亭(一八七三一九五九)先生在廣州,見到雍正時雲間趙駿烈刻的《後山集》。趙刻《後山集》中詩的部分是根據詩體編排的,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的順序,共八卷,六百七十九首。冒先生在封面上題了以下的話:「行篋無任淵注本,粗讀一過,尚擬檢宋人諸集及地志說部,為淵補注。炳燭余年,或恐徒成結想,然書成自是不朽之業也。疚齊壬申八月朔題。」
那時冒先生不但沒有任注本,還不知道陳後山詩的其它版本。隨後他即已查到陳唐刊本和馬暾刊本,並發現蔣光煦別下齊《斠補隅錄》中有《陳后山? <恰芬恢幀S謔竊謖鑰癱鏡詼岷偷諶岱餉嬪希 直 髁艘韻碌奶餳牽
雍正間有嘉善陳唐刻本,即魏衍本,無注。衍所未收,分體為逸詩,馬暾本已全載。別下齊《斠補隅錄》有《陳后山? 芬恢鄭 艘躍沙 盡⑷巫 盡 拘C鞅盡2 己我迕判S鎩W紉灰晦栃詞槊肌H?侖ニ娜漳皆啊?
上面所記的三月當是一九三二年。前一則題記中所說的馬暾本,也就是後一則題記中所稱的明刻本。
別下齊《斠補隅錄》氐木褪嗆戊蹋ㄒ迕牛┐男S鎩
按一九三二到一九三四兩年中,冒先生進行《後山詩注》的補箋工作。在他的自訂年譜草稿一九三一年壬申項下有「赴粵,四月游羅浮,五月歸在南京,六月返皋」一段。番禺陶氏愛廬覆刻的趙本《後集山》,便是那時在廣州所得。回如皋後,家中有大量書籍可供引用。年譜草稿一九三四年項下有三一月以《後山詩箋》付拔可印行」一句。可見兩年後已經全部定稿。那兩年冒先生是六十歲到六十一歲。商務印書館出版此書是在一九三六年。
書出後,二十年來冒先生在上海度過了他的學術生活的晚年。起初致力於宋詞的研究,著有《四聲鉤沉》、《疚齊詞論》、《宋曲章句》、《傾杯考》、《東鱗西爪錄》、《新斠定雲謠? 印返仁椋 嘍├瞬簧偎未實男<恰F 笫 嗄曛校 芯俊豆蘢印貳 段淖隅諞濉貳 毒┤弦住貳 緞率欏貳 緞掠鎩貳 洞呵鋟甭丁返齲 龐小豆蘢蛹 統け唷貳 豆蘢有U蔽蟆貳 讀凶郵臀摹貳 洞呵鋟甭妒臀摹貳 噸芤拙┤弦迦幀返齲 泄鼐
擁畝唐 畚幕慍傘緞∪嵬ぴ幼擰匪木薏幔 技譜質詘僂蛞隕稀6舛 昀矗 浴逗笊絞 辜恪啡疵揮惺裁蔥薅 R瘓盼迤唚輳 跋壬聳 逅輳 乩幢本 那楹蓯切朔薌ざ
詩稿中有「正是新邦紅五月,天安門上樹紅旗」之句,表達了對新中國欣欣向榮的喜悅。那時出版社的同志來聯系,擬將《後山詩注補箋》重版,於是訂立了稿約。回上海後,曾經集中精力整理過一短時期並得見潘博山先生提供的蜀宋大字本《後山先生文集》進行校訂。終因年高,顯示出「晚歲心存力已疲」的狀態。從五七年底到五九年八月逝世,幾乎大部時間在華東醫院卧病。然而由於學術研究是他一生的事業,從留存的任何片紙只字中,處處可以看到他謹嚴不苟的認真負責精神。五九年六、七月中,作者那時在河南商城,冒先生還曾來信問過一次,可見他對這書一貫非常重視。冒先生五九年八月(農歷七夕)在滬逝世後,作者在京一直未能前往整理遺稿。今年一月才有機會去滬將後山詩箋的原本攜京。到今年(一九六一年)四月下旬,才有時間開始整理。
陳後山名師道(一○五二一一○一),是所謂江西詩派的主要人物。呂本中所著《江西詩社宗派圖》中把他的名次僅列在黃庭堅之下,作為第二。宋元間江西派的方回著《瀛奎律髓》,作出一祖三宗之說,以杜甫為祖,三宗便是黃庭堅、陳師道和後來較晚的陳與義。方回並說:「老杜詩為唐詩之冠,黃、陳詩為宋詩之冠。」可見當時之推崇。但以後反對江西派的人則對陳後山攻擊不遺余力,如清初主張西昆體的馮班等,認為他生硬、費解、晦澀、拙俗。這些我們應綜合起來加以研究。
陳師道的一生浮沉在下級官吏中,在徐州、穎州和棣州當州學教授,到四十九歲臨死的一年,才從棣州教授調到秘書省為正字。他的門人魏衍在《彭城陳先生集記》中,對他的事跡、著作,都有詳細記載。箋文更引證《宋史》本傳、《曾鞏傳》、《東坡集》、《山谷集》、《荊公集》、《雞肋編》、《老學庵筆記》、《能改齊漫錄》以及其它文集、筆記、詩話等,對陳師道的一生提供了詳盡的資料陳師道一生事跡的突出之點,可以從南宋學者朱熹的幾句話中看出。《朱子語類》記載朱熹看過東都事略.陳無己傳》以後說:「只是說得個影子,《陳無己傳》好處都不載。最好是不見章子厚、不著趙挺之棉襖、傳欽之聞其貧甚,懷銀子見他,欲以之,坐間聽他議論,遂不敢出銀子。」章?
醞χ 淺 娜 螅 賾謖隆 緣氖攏 鬮囊延邢曄汀U廡┐胤獎硐殖齔碌姆綣輕揍競凸 欏K碩猿 蟮睦渚 運站吹娜耍 詞羌 惹櫚摹T諦 萁淌謔保 臻鍪睾賈藎 率Φ爛揮械玫街莨儺 桑 閎煌暇└退臻氨穡 虼聳 チ誦 萁淌詰鬧拔唬 謔 辛糲鋁艘淮皇耍 倌昴薌訃氖 洹
陳師道的詩集和文集是魏衍據陳的手稿甲、乙、丙稿編定的。南宋初年,四川新津人任淵為黃庭堅和陳的詩集作注,所以陳的詩集今日分有注本和無注本兩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任淵注的評語是:
淵生南北宋間,去元佑諸人不遠,佚文遺跡,往往而存。即同時所與周旋者,一一能知始末,故所排比年月、鉤稽事實,多能得作者本意。
事實上任注主要是注解詩句的典故出處,附帶注陳的交游和社會情況。箋則是主要箋釋陳的交游和當時社會政治情況,對於典故出處,任注基本上完備,所以祗偶一涉及。這是任注和冒箋的區別所在。任淵注陳詩以後,到冒廣生作補箋,中間相隔八百多年,時間隔長了,有利條件是能看到更多的資料,如本書卷十二《欽聖憲肅皇後挽詞》一首中「決策天同力」一句,任淵沒有注,冒箋引李燾《續資治通監長編》元符三年正月已卯一條,說明章?
褡諳蚧屎笳此瓮醭 飾患壇腥說木 6鐸獾氖槭僑卧 床患翱吹降摹
箋釋的工作,非常細密和認真。舉一個例說,如卷二《追呼行》
,箋引庄季裕《雞肋編》所載陳師道使用俗語的例子共有一一十一處,而箋文將一一十一個例子的出處都一一檢出。對於補箋的價值,試為歸納幾點如下:(一)補充了任注的不足。所引用書多,箋釋的范圍廣,包括當時政治、文化和詩壇等各個方面。(一一)補箋修正了一些史書和筆記的錯誤。如卷一《嘲秦覯》一首的箋文根據任注,並引證《高郵州志》和《山谷詩集》,證明《宋史》和《東都事略》的誤載。《逸詩》卷上《登鳳凰山懷子瞻》一首的箋文,根據後山自注所引蘇軾詩證明施注蘇詩中熙寧九年編入密州的詩,應改編杭州。(三)補箋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歷代為古人詩補注、集注的很多,大都限於釋蟲魚、注草木,於典故的出處。宋人詩集從李壁注正安石詩、胡箋陳與義詩,到清沈欽韓注范成大詩,都不外如此。而這一箋本,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入手,箋釋的是北宋後期社會政治情況的一個側面,以陳師道的經歷為綱,因此使後學者更易於理解陳詩,而且對文學史、社會史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
由於作者的水平和時間的限制,祗能對箋本做以上簡略的介紹,其內容優缺點還待讀者的進一步提出。去。原稿如下:
在整理箋本的過程中,發現冒先生為箋本所作序的一個開頭,以後就沒有寫下後山詩分有注無注兩種,無注者連文,詩日五七,文日千百,凡一十卷,《詩話》、《叢談》則各自為卷。政和五年乙未其門人魏衍編,有次年丙申元城王雲題。宋末元初茶陵陳仁子┅┅
根據這啟發,進一步探索《後山集》的各種版本,和各個時期的藏書目錄,首先草成了《陳後山詩集的流傳》一文。然後把宋、元、明、清所有《後山集》的序跋作一匯編。並根據所能見到的後山詩版本輯錄了一個校記。
關於箋文本身方面,除了將冒先生自己補充的很少幾條列入外,還有陳彰先生和鄭雪耘先生的一些見解,也都補入,並加注明。此外,對商務原本誤排的字也作了改正,對少數箋語的引文,作了修訂。
至於整個箋文的體裁和內容,還不可能作更多的核對和變動,作者想必然還有可以修正的地方,這些都要求讀者的指正和進一步的加工。
這一首詩題,最早的宋蜀大字本作《追呼行》,其余各本均作《鳴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