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共和國》和《論法律》已經于1997年由王煥生先生翻譯完成。現在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論義務》也加入了它們的行列。盡管三部作品的主題不盡相同——前兩部作品的是涉及政治、特別是法律的,第三部作品則是有關道德的——但是,三部作品卻顯示出內在的本質聯系,並且如同羅馬社會自本身一樣,這些代表法律和道德特征的主題幾乎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在羅馬社會最輝煌的時期,羅馬人民崇拜自己的神朱比特,用法律規範羅馬人與神、羅馬人與其他民族的和約。實際上,朱比特也是全人類的神;法律也同樣是調整所有人之間的關系的,既包括組成羅馬人的民族,也包括所有那些已經為羅馬人知曉的民族和逐漸被羅馬人認識的民族。以正義為出發點,宗教、道德和法律在人間建立起一個面向所有人民和種族的大同社會。
與這一大同社會的建設密不可分的是共和國時期德性的最高標準。深受希臘文化燻陶的西塞羅在構造這些標準時完全脫離了希臘的模式,他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只屬于羅馬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行為準則。盡管他極力頌揚自己主張的公正,但是,對自己的業績卻未作絲毫炫耀。對“神界和人間事物的知識”有別于對社會,也就是說,對行為、對置于科學研究和知識的義務之上的公正的認識。西塞羅稱之為德性之首的那種智慧是關于神界和人間事物的知識,這里包括天神和凡人的關系和人們之間的社會聯系;如果這一德性是最偉大的,正如實際存在的那樣,那麼必然是︰從社會生活產生的義務也是最偉大的。應該把源于公正的義務置于科學研究和源于知識的義務之上,因為源于公正的義務關系到人們的利益,對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種利益更重要的了。對真實和謹慎的價值進行探索是一項偉大的工作。智慧的人類本身活動的價值則是按照能否將人們教育成懂得怎樣正確行為之人來衡量。謹慎的人較之信任更重視公正。因為,公正與理解能力相結合,便會具有所希望的那種贏得信任的強大力量;公正若無見識,仍會具有很大的力量;見識若無公正,便不會有任何意義。公正的首要責任在于如果自己並未受到不公正對待,那麼任何人都不要傷害他人;其次在于為了公共利益使用公共所有,為了個人利益使用個人所有。“公正,只要具有這一種德行,便會被稱為高尚之人”。“一切違背公正的不幸更背逆自然︰唯有公正這種美德是一切美德的主人、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