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遠:兩宋時期山水畫的歷史與趣味轉型

溪山清遠:兩宋時期山水畫的歷史與趣味轉型
定價:299
NT $ 260
  • 作者:呂澎
  • 出版日期:2004-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0052126
  • ISBN13:9787300052120
  • 裝訂:220頁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的基本描述結構是,山水畫在五代之前沒有真正形成,對自然完美解釋停留在心靈與文字——那是「心靈山水」的漫長時期;五及及北宋初期,畫家對自然的表現采取了盡可能接近視覺真實的手法,他們相信無論是自然或者是自然的神韻是可以被摹寫的。畫家非凡的能力使繪畫中出現了「圖真」的「真實山水」;可是由於涉及自然的「圖真」觀點沒有得到方法的支持,繪畫材料的傳統以及材料後面的知識系統完全不能將畫家引向觀察自然的物理面貌,畫家們將古人對自然的看法和表現視為必須遵循的教條,與此同時,整個時代的知識系統從外向轉為內向,沒有任何思想誘導畫家對物理世界的經驗認識。於是,他們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表現自然的筆墨程式,尤其是那些在宮延或者權貴環境中生活的畫家對自然的看法受權力者和體制的影響,頌揚與美化也產生教條化的自然觀,導致了「程式山水」的產生;另一方面,儒道釋思想難以剝離的融合,在政治的擠壓下,畫家的思想與感覺不斷地被引向內心,修養、品德以及至高精神境界的實現需要拋棄「形」的物質表歷,繪畫是否表現「象」之外「意」成為品位、身份、教養等級的依據,文人士大夫因控制了經典思想的解釋權而自信為品評繪畫水平的權威,「寫意山水」的實踐和觀念在畫家面對自然的同時悠然自生並且逐漸形成標准的中國畫形制,進而深深影響到數代山水繪畫的歷史——以後,中國傳統山水畫就在兩宋畫家確定的精神內容、風格與筆墨形制基礎上發生變化,直至那些筆墨形制的完善與最終衰微。這正是任何一位讀者在閱讀元明清山水畫之前必須事先了解的前提,當然無疑也是研究者指明中國山水畫不同於西方風景畫的關鍵特征的前提。
 

目錄

說明
序言
第1章 心靈山水:關於自然的早期觀念與繪畫
第2章 真實山水:「圖真」畫家的理想與實踐
第3章 程式山水(上):繪畫思想與趣味性的轉型
第4章 程式山水(下):院體與筆墨程式
第5章 寫意山水:以「文化畫」為名的歸納
結論:關於筆墨解體
注釋
參考書
圖錄
索引
 

中國人通常所使用的「山水」一詞是不同於西方人的「landscape」(中文翻譯為「風景」)一詞的,中文「山」與「水」這兩個字作為自然中物理現象最早的象形符號化的表述,表明了在遠古時期的人類一部分對與「山」和「水」這兩個字相對應的自然部分的形象認識。「山水」所提示的含義一開始也許沒有邊界的框定——河流蜿蜒伸向遠方與山脈綿綿起伏沒有盡頭,經常,「山水」不僅僅表達一個眼前的圖像或者景致而有更為寬泛的觀念內涵甚至玄學含義;而landscape卻是由land(地)與-scape(景)構成,似乎是自然中某個景別。從詞源學的角度追溯,最早德文landschaft不是表達自然的景觀,而是指示由政治邊界給定的地理區域。通常意義的land-scape表明了人對自然大地觀看後的特殊界定——無論這個界定是否在約、絹或布上形象化。當潺潺流水和高高的山脈出現在眼前時,我們事實上已經開始按照我們個體的經驗界定被稱之為「山水」的自然,山水「畫」只是這個界定的物理作業和他人對我們觀看自然的觀點的一個了解的媒介。所以我們在後面所使用的「山水」經常漂浮於景致與觀念之間。

如果眼前有郭熙於1072年完成的《早春圖》,或者王蒙作於1366年的《青卞隱居圖》,今天的藝術史作者和讀者《欣賞者》都沒有機會將自己放置在畫家作畫時的現場情景中了解畫家當時作畫的心境與意圖。事實上即便我們中的繪畫愛好者是這兩位畫家的朋友,也不可能在與他們同游自然山川——比如與王蒙同居黃鶴山——時對他們的繪畫作絕對的品評。

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與肢體本身具有神秘的關系,我們連自己的言行往往都難以做出解釋,或者找不到能夠取得共識的語言加以描述,那麽從某種角度上講,面對數百年乃至一兩千年前的某一位文人學者的文學或者畫家的作品,無疑會感到更加難以對待。

歷代山水畫均為畫家對自然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的一種圖像表達。甚至我們不妨將其表達本身也被為一種自然的表現,特別是中國人很早就認為,人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以致人物在自然中所處的位置是微不足道的,幾乎像一棵樹或一顆石子兒那樣平凡並與自然保持和諧。因此,當我們要深究古人或者過去的藝術家的作品時,必須找尋深究的方法。我們面對的不單是一幅在絹或紙上出現圖像的圖畫,從自然的角度上講,我們的確面對的是作為靈魂的自然的表達。波普爾(K.R.Popper)將這類表達歸類為世界3,因為它們經過了大腦與心境的過濾,經過了已經發生的文字與圖像的影響。前述一開始就提出「山水」與「landscape」的區別,事實上已經暗示了讀者在使用「山水」這個詞來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應該具有充足的心理准備: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別的方法來了解郭熙或者王蒙筆下的含義——空間是什麽原因使得被稱之為「畫家」的人將他心中或者眼中的自然對象表現出來,並且他們對自己筆下的形態是如此地信任,以至他們相信通過筆墨可以與自然對話或者說出「道」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