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印度北部及西北部佛教藝術的起源,佛像的起源,所形成的藝術流派,印度本土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關系及其對佛教藝術的影響,以及當地復雜的民族斗爭、王朝更迭和佛教發展的關系……這些問題是長期以來佛教研究領域存在爭論的問題!本書獨辟蹊徑,闡述了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1945年,布赫薩爾,像羅蘭德一樣,基於和羅馬時代的藝術進行風格對比之上,提出一個年代。他的觀點是犍陀羅藝術從公元2世紀持續到公元5世紀。
最后,1946年,哥什曼提出了一個很短的時期:開始於公元1世紀,鼎盛期在公元2世紀下半葉,繼而是一段穩定期,最終於公元3世紀下半葉頹廢。
概括起來說,我們因此可見幾位較老的考古學家把印度西北部藝術的興盛期定在公元2世紀末以前,其原因為該藝術對阿瑪拉瓦蒂(Amaravati)藝術的影響,以及在迦膩色迦統治時期,可能由於該君主已極大地提高了美術的傳統地位。在發現該君王的聖骨箱后,福色爾改變了他的觀點,大多數考古學家贊成他的觀點。
至於犍陀羅藝術的起源是否是由於希臘、希臘化或者羅馬的影響,這種討論已進行多年,且反復掀起新的熱情,陷入這種討論並無益處。致力於此問題的大量文獻幾乎全部出自原來的古典考古學家,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探尋自己研究領域對鄰國的影響的痕跡總是有意思的。同樣,印度主義者總是非常感興趣於印度對東南亞和中亞的影響。不過,和此相聯系的危險是人們開始看到「亂七八糟」的影響,它根本不存在,或者影響程度較輕微,這當然是大量探討印度西北部藝術的大部分文獻的情況。
不過,雖然關於西方對印度西北部影響的觀點不同,但是,在我們看來,無可爭議的是,該藝術中的觀念常常源於印度本土藝術,而后者又是發凡於巴爾胡特(Barhut)和山奇的先前結段。我們並不總是能尋找其發展的蹤跡,因為對比雙方,要麼這一方,要麼另一方缺乏比較的材料。在犍陀羅,印度觀念總是帶有希臘化時的外表,但是,有幾個例子,不僅其觀念,而且某種宗教場景的設計和制作都是簡單地復制古代民族藝術。作為例子之一,我們願意提出諸如佛陀從們利天宮(Trayastrimsa Heaven)降臨。此處場景的整個設計已直接從印度藝術中復制出,因為它看起來……

 

目錄

譯者的話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紀元
第二章 印度西北部的藝術
第三章 秣菟羅貴霜藝術中的佛陀和耆那教聖人像
第四章 秣菟羅的后貴霜藝術
第五章 后貴霜時代的婆羅迷文銘文
第六章 后貴霜時代的歷史
第七章 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3世紀印度北部的歷史
附表一 「斯基泰」時代的諸統治者
附表一 「斯基泰」時代的銘文
附表三 婆羅迷銘文中的字符ku
附表四 婆羅迷寫本中的字符u
圖版說明
譯名對照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