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一種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交匯的文化批判視角,提供一種新的歷史解釋模式,一種以文化的進步和演化為內涵的社會進化模式。其功能是啟發人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本質的自,並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分別從理論理性層面和實踐理性層面對文化哲學的有關論題進行了探討。上篇分4章分別探討了「文化現象」、「文化模式」、「文化危機」、「文化轉型」。下篇分四章分別討論了「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的遲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的機制」、「全球化時代的新文化精神」。
文化哲學或文化批判是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作者在本書中集中表達了自己的文化觀、哲學觀和文化批判理論。認為文化就是歷史地凝結成的人類生存方式;哲學則是文化精神的外顯與升華,並指出文化哲學是新世紀哲學的自覺形態。在此基礎上,作者對諸多文化問題尤其是中國的文化問題作出了深刻而獨到的析理。
目錄
再版序言
導論 文化與文化哲學
一 多維視野中的文化
二 文化:歷史地凝結成的生存方式
三 哲學:人類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自覺外顯
四 現代西方文化哲學的興起與自覺
上篇 理論理性層面的文化哲學論題
第一章 文化現象
一 文化的發生及其本質規定性
(一)人的超越性和創造性
(二)人的類本質活動的對象化
二 文化的功能與社會歷史方位
(一)人之存在的價值體系
(二)社會運行的內在機理和圖式
三 文化的構成與存在形態
(一)透視文化形態的多重視角
(二)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
(三)自在的文化與自覺的文化
四 文化的時間與空問維度
(一)文化傳承與文化變異
(二)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
第二章 文化模式
一 共時態視野中的文化模式
(一)民族心理和文化模式
(二)文明形態和文化模式
二 歷時態視野中的文化模式
(一)原始社會的文化模式
(二)傳統農業文明的文化模式
(三)現代工業文明的文化模式
(四)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模式
第三章 文化危機
一 文化失范與文化沖突
二 文化反省與文化批判
第四章 文化轉型
一 文化轉型的內在機制
(一)文化的超越性與自在性的永恆矛昏
(二)自覺的文化與自在的文化之互動
二 文化轉型的途徑和方式
(一)內在創造性轉化:文化創新
(二)外在批判性重建:文化整合
三 文化轉型與歷史進步
(一)文化轉型與人的發展
(二)文化轉型與社會進步
下篇 實踐理性層面的文化哲學論題
第五章 20世紀的文化焦慮
一 「軸心期」的歷史精神和西方理性主義
二 「軸心期」的文化精神在20世紀的命運
三 文化的焦慮:對文化危機的自發反抗
四 文化的批判:對文化危機的自覺反思
第六章 現代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論
一 現代文化批判的視界
(一)存在主義的悲劇意識
(二)現代歷史哲學的文化批判意識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
(四)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批判思潮
二 理性文化批判的主題
(一)意識形態批判
(二)技術理性批判
(三)大眾文化批判
(四)性格結構和心理機制批判
第七章 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一 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
二 許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論
三 赫勒的日常生活人道化理論
四 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
第八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特征
一 比較學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一)西方學者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二)中國學者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二 成熟的農本社會與發達的日常生活世界
(一)日常生活世界的歷史演化模式
(二)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持久性
(三)中國傳統日常生活世界的發達
三 中國傳統日常生活結構和圖式的特征
(一)傳統日常生活的一般的圖式特征
(二)中國傳統日常生活結構和圖式的沉重與強大
第九章 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文化沖突與文化重建
一 社會轉型期的文化沖突
(一)「文化熱」與文化激進主義
(二)社會轉型期文化沖突的主要表現
二 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的機制
(一)表層文化啟蒙與深層文化啟蒙
(二)日常生活的批判與重建
(三)中國傳統日常生活批判與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十章 全球化時代的現代性續寫
一 全球化與文化整合
(一)全球化的文化內蘊
(二)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景觀
二 現代性的多重維度
(一)透視現代性問題的「多維整合」的新視角
(二)現代性的精神性維度
(三)現代性的制度性維度
三 現代性的當代命運與中國語境
參考文獻
導論 文化與文化哲學
一 多維視野中的文化
二 文化:歷史地凝結成的生存方式
三 哲學:人類文化精神或文化模式的自覺外顯
四 現代西方文化哲學的興起與自覺
上篇 理論理性層面的文化哲學論題
第一章 文化現象
一 文化的發生及其本質規定性
(一)人的超越性和創造性
(二)人的類本質活動的對象化
二 文化的功能與社會歷史方位
(一)人之存在的價值體系
(二)社會運行的內在機理和圖式
三 文化的構成與存在形態
(一)透視文化形態的多重視角
(二)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
(三)自在的文化與自覺的文化
四 文化的時間與空問維度
(一)文化傳承與文化變異
(二)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
第二章 文化模式
一 共時態視野中的文化模式
(一)民族心理和文化模式
(二)文明形態和文化模式
二 歷時態視野中的文化模式
(一)原始社會的文化模式
(二)傳統農業文明的文化模式
(三)現代工業文明的文化模式
(四)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模式
第三章 文化危機
一 文化失范與文化沖突
二 文化反省與文化批判
第四章 文化轉型
一 文化轉型的內在機制
(一)文化的超越性與自在性的永恆矛昏
(二)自覺的文化與自在的文化之互動
二 文化轉型的途徑和方式
(一)內在創造性轉化:文化創新
(二)外在批判性重建:文化整合
三 文化轉型與歷史進步
(一)文化轉型與人的發展
(二)文化轉型與社會進步
下篇 實踐理性層面的文化哲學論題
第五章 20世紀的文化焦慮
一 「軸心期」的歷史精神和西方理性主義
二 「軸心期」的文化精神在20世紀的命運
三 文化的焦慮:對文化危機的自發反抗
四 文化的批判:對文化危機的自覺反思
第六章 現代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論
一 現代文化批判的視界
(一)存在主義的悲劇意識
(二)現代歷史哲學的文化批判意識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
(四)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批判思潮
二 理性文化批判的主題
(一)意識形態批判
(二)技術理性批判
(三)大眾文化批判
(四)性格結構和心理機制批判
第七章 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
一 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
二 許茨的日常生活世界理論
三 赫勒的日常生活人道化理論
四 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
第八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特征
一 比較學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一)西方學者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二)中國學者視野中的東西方文化
二 成熟的農本社會與發達的日常生活世界
(一)日常生活世界的歷史演化模式
(二)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持久性
(三)中國傳統日常生活世界的發達
三 中國傳統日常生活結構和圖式的特征
(一)傳統日常生活的一般的圖式特征
(二)中國傳統日常生活結構和圖式的沉重與強大
第九章 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文化沖突與文化重建
一 社會轉型期的文化沖突
(一)「文化熱」與文化激進主義
(二)社會轉型期文化沖突的主要表現
二 中國傳統文化轉型的機制
(一)表層文化啟蒙與深層文化啟蒙
(二)日常生活的批判與重建
(三)中國傳統日常生活批判與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十章 全球化時代的現代性續寫
一 全球化與文化整合
(一)全球化的文化內蘊
(二)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景觀
二 現代性的多重維度
(一)透視現代性問題的「多維整合」的新視角
(二)現代性的精神性維度
(三)現代性的制度性維度
三 現代性的當代命運與中國語境
參考文獻
序
從20世紀90年代進入文化哲學領域之後,我一直從不同側面努力開拓文化哲學領域。2CHDl年出版的這本《文化哲學》是對自己關於文化哲學的一般理解的初步總結。此後.應北京大學「名家通識講座系列教材」編委會之邀,以此書為基礎改寫並出版了面向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文化哲學十五講》。緊接著,該書又入選教育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故而根據研究生教學的特點再一次修訂出版。
雖然從事文化哲學研究已經多年,雖然近年來文化哲學已經開始走向成熟,成為一門顯學,但是,我們在這里提供給讀者的還只是關於文化哲學的一種可能的理解和表述,其功能是啟發人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本質的自覺,並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而不是向人們頒布一種成熟的文化哲學理論體系。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不同文化哲學理論體系在內容和體例上都差異頗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其說是文化哲學理論的不成熟,不如說是文化本身的特殊規定性所致。由於人是我們迄今發現的唯一能夠自我反思自我理解的存在,而文化又是這一存在的本質規定性,因此,在大干世界中,沒有什麽現象比文化更加復雜。文化哲學既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學科,因為哲學從本質上是文化精神的顯現;文化哲學又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因為它的自覺是卡相對晚近的事情;文化哲學還是一個不斷生成的常新的學科,因為文化作為人之本質規定性永遠不會一勞永逸地完成和給定,它總在生成的途中。
文化是每個人須臾不可離的生存方式,但是,人們往往對文化視而不見。人是理性的存在,是一種反思性的存在,他常常用理性的思索去厘清他與之打交道的對象。然而,人並非每時每刻都生存在自覺的理性反思之中,實際上,人的生存中充滿了不假思索、習以為常的對象。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對於生存中許多艱澀的問題或很復雜的東西,人們能夠清楚地說明其所以然,而對一些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的東西反倒無法用語言加以描述。熟悉的並非熟知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存在。記得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一開頭就引用了柏拉圖《智者篇》中的一段話來說明存在問題在哲學上的重要性和存在問題的未了然性。這段話是這樣的:「當你們用『存在著』這個詞的時候,顯然你們早就熟悉這究竟是什麽意思,不過,雖然我們也曾相信領會了它,現在卻茫然失措了。」我們發現,文化的問題也和存在的問題一樣。文化顯然是現代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我們在媒體上、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無時無刻不以某種方式「遭遇」文化,我們都在以各種方式「文化著」。然而,當我們停下來,詢問一下文化的含義時,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茫然失措、無從下手的感覺。
我們不僅常常忽視了自身的文化,作為現代人,我們往往太專注那些具有功利色彩的具體事物,太投身於可以用感官直接體驗到的消費世界,而對於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和周圍依舊以各種方式存在的林林總總的文化視而不見,甚至對於某些異族的異樣的文化缺少理解和尊重。在日益平面化、直接化、簡單化的現代世界的背後,實際上沉睡著或遮蔽著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價值世界、意義世界。
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描述文化的多樣性時,曾經引用了印第安人一句諺語:「開天辟地時,主神賜給每個人一杯土,眾人便從杯子中吸吮他們的生命。」本尼迪克特描述道,一個印第安酋長雷蒙曾向她談起了這個諺語,他說:「每一個人都曾使杯子滲滿水,但是,他們的杯子都是不同的。現在,我們的杯子被打破了,它早已成為過去的事,而永遠不復存在了。」的確,每一個民族在起源時,都有自己的杯子,即自己的文化,他們從中吸吮他們的生命,獲取他們的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本尼迪克特認為,在現代社會,許多原來充滿生命活力的杯子被打破了,人們依舊用杯子喝水,但是許多杯子往往盛著同樣的水。在她看來,在這里,問題不在於人們的物質生存,而在於人們的文化生存。她認為,這個印第安酋長「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他的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但是,他感到,有許多和生命同樣寶貴的東西已經失去了,那就是整個印第安民族的習慣准則和信仰」。顯而易見,這種文化的改變是非常深刻的變化。
┅┅
雖然從事文化哲學研究已經多年,雖然近年來文化哲學已經開始走向成熟,成為一門顯學,但是,我們在這里提供給讀者的還只是關於文化哲學的一種可能的理解和表述,其功能是啟發人們對於自己的文化本質的自覺,並激發人們的文化創造,而不是向人們頒布一種成熟的文化哲學理論體系。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不同文化哲學理論體系在內容和體例上都差異頗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其說是文化哲學理論的不成熟,不如說是文化本身的特殊規定性所致。由於人是我們迄今發現的唯一能夠自我反思自我理解的存在,而文化又是這一存在的本質規定性,因此,在大干世界中,沒有什麽現象比文化更加復雜。文化哲學既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學科,因為哲學從本質上是文化精神的顯現;文化哲學又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因為它的自覺是卡相對晚近的事情;文化哲學還是一個不斷生成的常新的學科,因為文化作為人之本質規定性永遠不會一勞永逸地完成和給定,它總在生成的途中。
文化是每個人須臾不可離的生存方式,但是,人們往往對文化視而不見。人是理性的存在,是一種反思性的存在,他常常用理性的思索去厘清他與之打交道的對象。然而,人並非每時每刻都生存在自覺的理性反思之中,實際上,人的生存中充滿了不假思索、習以為常的對象。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對於生存中許多艱澀的問題或很復雜的東西,人們能夠清楚地說明其所以然,而對一些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的東西反倒無法用語言加以描述。熟悉的並非熟知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樣一種存在。記得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一開頭就引用了柏拉圖《智者篇》中的一段話來說明存在問題在哲學上的重要性和存在問題的未了然性。這段話是這樣的:「當你們用『存在著』這個詞的時候,顯然你們早就熟悉這究竟是什麽意思,不過,雖然我們也曾相信領會了它,現在卻茫然失措了。」我們發現,文化的問題也和存在的問題一樣。文化顯然是現代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我們在媒體上、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無時無刻不以某種方式「遭遇」文化,我們都在以各種方式「文化著」。然而,當我們停下來,詢問一下文化的含義時,我們常常會有一種茫然失措、無從下手的感覺。
我們不僅常常忽視了自身的文化,作為現代人,我們往往太專注那些具有功利色彩的具體事物,太投身於可以用感官直接體驗到的消費世界,而對於歷史上曾經存在過和周圍依舊以各種方式存在的林林總總的文化視而不見,甚至對於某些異族的異樣的文化缺少理解和尊重。在日益平面化、直接化、簡單化的現代世界的背後,實際上沉睡著或遮蔽著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價值世界、意義世界。
著名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描述文化的多樣性時,曾經引用了印第安人一句諺語:「開天辟地時,主神賜給每個人一杯土,眾人便從杯子中吸吮他們的生命。」本尼迪克特描述道,一個印第安酋長雷蒙曾向她談起了這個諺語,他說:「每一個人都曾使杯子滲滿水,但是,他們的杯子都是不同的。現在,我們的杯子被打破了,它早已成為過去的事,而永遠不復存在了。」的確,每一個民族在起源時,都有自己的杯子,即自己的文化,他們從中吸吮他們的生命,獲取他們的生存的意義和價值。本尼迪克特認為,在現代社會,許多原來充滿生命活力的杯子被打破了,人們依舊用杯子喝水,但是許多杯子往往盛著同樣的水。在她看來,在這里,問題不在於人們的物質生存,而在於人們的文化生存。她認為,這個印第安酋長「所說的意思並不是指他的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但是,他感到,有許多和生命同樣寶貴的東西已經失去了,那就是整個印第安民族的習慣准則和信仰」。顯而易見,這種文化的改變是非常深刻的變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