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社會科學的經典著作,社會學結構功能學派的巔峰之作。在這本書中,塔爾科特·帕森斯通過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西方社會理論的代表人物馬歇爾、帕雷托、塗爾干與韋伯的分析和吸收,重建了「一般社會行動理論」體系。本書把以目的—手段為成分的社會行動作為社會科學的根本方法,不僅確立了一門規范的社會學學科,而且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方法論,作了經典的規定。

作者簡介:

帕森斯(1902-1979)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1920年進入阿默斯特學院學習,1924年諾文學學士學位。後赴歐洲,先師從馬林諾夫斯學習人類學,後至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經濟學與社會學,並於192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教於哈佛大學直至退休。帕森斯被公認為韋伯以後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他在《社會行動的結構》、《社會系統》、《現代社會的結構與過程》、《行動理論與人類狀況》等著作中,把結構功能主義發展成為一個對二十世紀中期幾乎所有社會科學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思想運動。
 

目錄

序言
第二版序言
平裝本序言
第一部分 實證主義的行動理論
第一章 緒論
問題
理解和經驗事實
剩余性范疇
理論、方法論和哲學
概念的類型
附注:關於「事實」的概念
第二章 行動理論
行動體系的單位
功利主義體系
實證主義的行動理論
經驗主義
行動理論中的個人主義
附注A:關於「規范」性概念
附注B:行動理論中諸體類型的圖式提要
附錄C:與行動理論有關的非主觀范疇的內容
附錄D:心理學與生物學的關系
第三章 個人主義的實證主義行動理論歷史發展中的若干階段
霍布斯與秩序問題
洛克與古典經濟學
馬爾薩斯與功利主義的不穩定性
馬克思與階級對抗
達爾文主義
導致激進實證主義的其他途徑
效用
進化
第二部分 源於實證主義傳統的唯意志論行動理論的出現
第四章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需求和行動及經濟學的范圍問題
活動和效用理論
生產要素的供應
實際成本
自由企業
社會進化
「自然秩序」
經濟動機
經濟學理論的范圍問題
第五章 威爾弗萊多·帕雷托(一):方法論與主要分析框架
第六章 威爾弗萊多·帕雷托(二):結構分析的展開與驗證
第七章 威爾弗萊多·帕雷托(三):經驗概括與結論
第八章 埃米爾·塗爾干(一):早期的經驗研究
第九章 埃米爾·塗爾干(二):社會學實證主義的方法論
第十章 埃米爾·塗爾干(三):社會控制理論的發展
第十一章 埃米爾·塗爾干(四):最後階段:宗教與認識論
第十二章 第二部分的總結:實證主義行動理論的崩潰
第三部分 從唯心主義傳統中產生的唯意志論行動理論
第十三章 唯心主義傳統
第十四章 馬克斯·韋伯(一):宗教和現代資本主義
第十五章 馬克斯·韋伯(二):宗教和現代資本主義(續)
第十六章 馬克斯·韋伯(三):方法論
第十七章 馬克斯·韋伯(四):系統理論
第四部分 結論
第十八章 經過經驗驗證的結論
第十九章 方法論試探
索引
編後記
 

自《社會行動的結構》初版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十二年。戰後人們對於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內的理論研究和教學產主了廣泛興趣,但不幸地發現此書已脫銷,因此自由出版社將此書再出新版的決定就廣受歡迎。

出於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們決定按原書重印而不作任何改動。這樣的決定並不是說,此書不可能通過修訂而取得實質性的改善增色。此書的精神實質和其中許許多多的明確表述都離此甚遠。作者本人的理論思考並未止步,而且倘若他此時又再來寫這本書,那將會有實質性的不同,我們還可以期望,他會寫得更好。

要弄出一個像是1949年新寫出來的修訂版,任務實在過於繁重。不僅要有許多實際改寫的地方,而且在此之前,先得對本書所依據的主要素材進行仔細的重新研究和重新評價。這樣做當然會大有收獲,然而問題卻在於,要對這樣一本著作的收獲的判斷與這樣所要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所可以有的其他用處之間,怎樣作出平衡。

此種平衡中所包含的最為重要的考慮,就是將對於此前一兩代人所作的理論工作的批判分析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提煉,與推進和當前經驗研究的興趣相關的理論問題的直接分析(而不再加工提煉批判取向)所可能取得的成果進行比較,看看怎麽做更為有利。不對此書進行全盤修訂的決定,就表明了這樣一個判斷:就社會科學的現狀而論,後一種做法對於一樁重大的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而言,是一個成果更為豐碩的渠道。

《社會行動的結構》旨在主要成為對於系統化的社會科學的、而非對於社會思想史的貢獻。它對於其他著作家的研究工作的批判性取向之所以有其合理性,就是因為這是澄清問題和概念、涵義和關聯的方便之門。這是一種充分利用我們的理論庫存的方法。在當下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它使我們暫時停步,重新考慮那些對於在科學研究和其他領域中有助於我們的原則所做出的根本決策,也就是說,「知道你在做什麽是件好事」;再就是,在我們沉浸於日常工作的情形中,可能有些資源和潛能是往往被我們所忽視了的。從汲取庫存中得到的清晰明澈,為更大范圍內進一步的理論發展開啟了可能性,它給人的激勵是不會窮盡的。這對於我個人來說是如此,我們也可以合情合理地認定,對於其他人而言,也必定是如此。

《社會行動的結構》分析了一個殊途同歸的理論發展過程,這一過程構成了對於社會現象的科學分析中的一場重大革命。這一矸究中所討論的三個主要人物絕不是孤立的,他們都為這個發展的「社會學」方面做出了貢獻。我們的視野中又多了十年,但這並沒有降低他們在這個運動的高峰上所處的相對位置。在達到一定高度的范圍內,不止有三個高峰,然而這三個高峰比之別人要高上許多。

在社會學方面就是如此。本書的一個主要偏向,就是它相對而言忽視了整體概念體系的心理學方面——全面的修訂當然會致力於在此取得平衡。在這里,至少同一代人中有一位,也即弗洛伊德,在發展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盡管他的研究起點和經驗關注對象有所不同,必須認為他的工作構成了同一個一般思想運動的一個關鍵部分。在第二流的重要人物中,或 許心理學比之社會學方面要豐富得多,但沒有任何別人能夠趕得上弗洛伊德那麽要緊。情況既然如此,將弗洛伊德的理論發展置於「社會行動理論」的背景中進行全面的分析——並把本書的其余部分按照這樣一種研究的結果進行調整——對於應該進行的那樣一種修訂來說,就是必不可少的。這顯然必定會令一部篇幅已經足夠寵大的書更加冗長。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