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研究漢語詩體學,並試圖構建出一個完整、系統的詩體學體系,是七年前的事情。那時主要是為了給我的古代文學研究生開設一門「中國詩體學」課程,所以很快就有了《中國古代詩體簡論》的小冊子(1994年8月寫成於湘潭大學),並於1997年12月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這本書篇幅不大,僅有「總論」、「流變論」、「讀解論」三部分,十五萬字,未能完全實現自己的願望。所以七、八年來便一直咬住這個課題不放,繼續進行了一些更廣泛深入的研究探討,方才有了今天這部規模稍大的《漢語詩體學》。它雖然尚有很多不太理想之處,但以二十余萬字的篇幅,較詳細地展開「質性論」、「體式論」、「風貌論」、「流變論」、「讀解論」,自認為已將「詩體學」題中應有之義囊括,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完整的、系統的詩體學論著。
本書分為六部分,包括「質性論∶古代漢語詩歌體裁的文體學特質」、「體式論∶古代漢語詩歌的十種體式」、「風貌論∶古代漢語詩體的體貌風格」、「流變論∶古代漢語詩體的流變規律」、「讀解論∶古代漢語詩歌的分體解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