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150證候辨證論治輯要

中醫150證候辨證論治輯要
定價:204
NT $ 177
  • 作者:@何曉暉 陳建章 @編/著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21345
  • ISBN13:9787507721348
  • 裝訂:307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診斷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中醫學術特點的集中體現,也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

證是中醫學的特有概念,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核心。每一個證候,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一定的層次結構,它是疾病所處一定階段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等的病理概括。證能反映疾病某個階段的本質變化,因此,抓住了證,就抓住了本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法官是憑證據判案,中醫則是以證為據確定治療原則與方法。辨證是論治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辨證的繼續與目的,辨證與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前後餃接、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是理、法、方、藥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因此,中醫極為重視辨證論治, 如何提高「證候診斷」和「證候治療」水平,成為提高臨床診斷、治療水平的中心環節。

本書以中醫最常見的150 個證候為命題,從概念、臨床表現、辯證要點、成因、病機、發展與圍轉歸、疾病范圍、類證鑒別、治法、主方、治療要點、現代研究等十二方面敘述其辯證與論治的內容。
 

目錄

1 全身證候
1.1 陰陽失調證候
1.1.1 陰虛證
1.1.2 陰虛火旺證
1.1.3 陽虛證
1.1.4 陰陽兩虛證
1.1.5 陰盛格陽證
1.1.6 陽盛格陰證
1.1.7 亡陰證
1.1.8 亡陽證
1.2 氣血津液證候
1.2.1 氣虛證
1.2.2 氣陷證
1.2.3 氣滯證
1.2.4 氣閉證
1.2.5 氣逆證
1.2.6 血虛證
1.2.7 血瘀證
1.2.8 血熱證
1.2.9 血寒證
1.2.1O 血燥證
1.2.11 氣血兩虛證
1.2.12 氣虛血瘀證
1.2.13 氣隨血脫證
1.2.14 津液虧虛證
1.2.15 氣陰兩虛證
1.2.16 風痰證
1.2.17 寒痰證
1.2.18 熱痰證
1.2.19 濕痰證
1.2.20 燥痰證
1.2.21 痰濁上擾證
1.2.22 痰氣互結證
1.2.23 陽水證
1.2.24 陰水證
1.2.25 水飲證
1.3 六淫證候
1.3.1 風熱表證
1.3.2 風寒表證
1. 3.3 風濕表證
1.3.4 寒濕證
1.3.5 濕熱證
1.3.6 暑熱證
1.3.7 暑濕證
1.3.8 火毒證
2 臟腑證候
2.1 心與小腸證候
2.1.1 心氣虛證
2.1.2 心血虛證
2.1.3 心陰虛證

2.1.4 心陽虛證
2.1.5 心陽暴脫證
2.1.6 心火亢盛證
2.1.7 痰火擾神證
2.1.8 痰蒙心神證
2.1.9 心脈痹阻證
2.1.10 水氣凌心證
2.1.11 小腸實熱證
2.1.12 小腸氣滯證
2.2 肺與大腸證候
2.2.1 肺氣虛證
2.2.2 肺陰虛證
2.2.3 肺陽虛證
2.2.4 肺衛不固證
2. 2.5 風寒犯肺證
2.2.6 風熱犯肺證
2.2.7 溫燥襲肺證
2.2.8 涼燥襲肺證
2.2.9 痰熱壅肺證
2.2.10 痰濕阻肺證
2.2.11 寒飲停肺證
2.2.12 大腸濕熱證
2.2.13 腸燥津虧證
2.3 脾與胃證候
2.3.1 脾氣虛證
2.3.2 脾陰虛證
2.3.3 脾營虛證
2.3.4 脾陽虛證
2.3.5 脾不統血證
2.3.6 脾氣下陷證
2.3.7 脾虛水泛證
2.3.8 寒濕困脾證
2.3.9 濕熱蘊脾證
2.3.1O 胃氣虛證
2.3.11 胃陰虛證
2.3.12 胃陽虛證
2.3.13 胃火證
2.3.14 胃寒證
2.3.15 胃氣上逆證
2.3.16 食滯胃腸證
2.3.17 飲留胃腸證
2.4 肝與膽證候
2.4.1 肝血虛證
2.4.2 肝陰虛證
2.4.3 肝陽上亢證
2.4.4 肝火上炎證
2.4.5 肝郁氣滯證
2.4.6 肝郁化火證
2.4.7 肝膽濕熱證
2.4.8 肝風內動證

2.4.9 寒滯肝經證
2.4.1O 膽熱痰擾證
2.5 腎與膀胱(女子胞)證候
2.5.1 腎陰虛證
2.5.2 腎陽虛證
2.5.3 腎精不足證
2.5.4 腎不納氣證
2.5.5 腎氣不固證
2.5.6 腎虛水泛證
2.5.7 腎衰水毒證
2.5.8 膀胱濕熱證
2.5.9 膀胱虛寒證
2.5.10 胞宮虛寒證
2.5.11 胞宮郁熱證
2.5.12 胞宮寒凝證
2.5.13 瘀阻胞宮證
2.5.14 胎熱證
2.5.15 胎寒證
2.6 臟腑兼病證候
2.6.1 心肺氣虛證
2.6.2 心脾兩虛證
2.6.3 心肝血虛證
2.6.4 心腎不交證
2.6.5 心腎陽虛證
2.6.6 肝火犯肺證
2.6.7 肝脾不調證
2.6.8 肝胃不和證
2.6.9 肝腎陰虛證
2.6.10 肺腎陰虛證
2.6.11 脾肺氣虛證
2.6.12 脾腎陽虛證
3 傷寒證候
3.1 太陽病證候
3.1.1 太陽傷寒證
3.1.2 太陽中風證
3.1.3 太陽蓄水證
3.1.4 太陽蓄血證
3.2 陽明病證候
3.2.1 陽明經證
3.2.2 陽明腑證
3.3 少陽病證候
3.4 太陰病證候
3.5 少陰病證候。
3.5.1 少陰寒化證
3.5. 2 少陰熱化證
3. 6 厥陰蛔厥證
4 溫病證候
4.1 衛氣證候
4. 1.1 風熱犯衛證
4.1.2 濕遏衛氣證

4.1.3 衛氣同病證
4.1.4 氣分熱盛證
4.1.5 邪熱壅肺證
4.1.6 熱結腸腑證
4.1.7 熱郁膽經證
4.1.8 熱擾胸膈證
4.1.9 濕熱中阻證
4.1.10 濕熱彌漫三焦證
4.2 營血證候
4.2.1 衛營同病證
4.2.2 熱入營分證
4.2.3 氣血兩燔證
4.2.4 熱入血分證
4.2.5 邪陷心包證
4.2.6 熱極生風證
4.2.7 邪留陰分證
4.2.8 陰虛動風證
4.2.9 真陰欲竭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