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的研究范圍是自由主義模式的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結構和功能,即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本書關注的是這一歷史形態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歷史發展過程中似乎遭到壓制的平民公共領域這一變體。

本書集中闡述了資產階級公共領域中的自由主義因素及其在社會福利國家層面上的轉型。

書中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紹了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歷史起源和概念,然後第五、六章再從社會福利國家轉型和大眾傳媒對交往結構的改變這樣兩個角度討論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接下來,第四、七章探討公共領域理論陳述的前景及其規范意義。
 

目錄

初版序言
1990年版序言
第一章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初步確定
§1 起源問題
§2 論代表型公共領域
附論:代表型公共領域的終結:以《威廉·麥斯特》為例
§3 論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發生
第二章 公共領域的社會結構
§4 概論
§5 公共領域的諸種機制
§6 市民家庭和公眾私人性的機制化
§7 文學公共領域與政治公共領域的關系
第三章 公共領域的政治功能
§8 英國發展的樣板
§9 大陸的諸種變體
§10 作為私人自律領域的市民社會
——私法和自由市場
§11 資產階級法治國家中充滿矛盾的公共領域機制
第四章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觀念與意識形態
§12 論公眾輿論范疇的史前史
§13 公共性作為政治和道德的調節原則(康德)
§14 論公共性的辯證不(黑格爾和馬克思)
§15 自由主義理論關於公共性的矛盾觀念(穆勒和托克維樂)
第五章 公共領域社會結構的轉型
§16 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融合趨勢
§17 社會領域與內心領域的兩極分化
§18 從文化批判的公眾到文化消費的公眾
§19 資產階級公共領域也瓦解的線索
第六章 公共領域政治功能的轉型
§20 從私人的新聞寫作到大眾傳媒的公共服務:作為公共性功能的宣傳(廣告)
§21 公共性原則的功能轉換
§22 人為的公共領域與非公眾輿論:民眾的選舉活動
§23 自由主義法治國家向社會福利國家轉變過程中的政治公共領域
第七章 論公眾輿論概念
§24 國家法虛構的公眾輿論以及對公眾輿論概念的社會心理學解釋
§25 一種社會學解釋的嘗試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譯者後記
 

本書的目的是分析「資產階級公共領域」(burgerlichee Offentlichkeit)。研究對象特別難以把握,這就對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戰。首先,由於研究對象比較復雜,用單一某個學科的方法是難以奏效的。因此,我們必須把公共領域范疇放到傳統「政治學」曾經關注的那樣一個比較開闊的視野里加以探討;研究對象就其自身而言打破了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的界限。社會學和經濟學、憲法學和政治學以及社會思想史等各學科一體化所帶來的難題是很清楚的:從目前社會科學學科分化和專業化水平來看,沒有誰能「掌握」多門學科,更不用說「掌握」所有學科了。

其次,由於研究對象要求我們同時從社會學和歷史學的角度加以探討,因而我們的研究方法也就具有另一種特殊性。我們認為,「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是一個具有划時代意義的范疇,不能把它和源自歐洲中世紀的「市民社會」(Burgerliche Gesellschaft)的獨特發展歷史隔離開來,使之成為一種理想類型(Idealtyp),隨意應用到具有相似形態的歷史語境當中。正如我們所要闡明的,17世紀後期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才真正有「公眾輿論」(offentliche Meinung)可言。因此,我們把「公共領域」當作一個歷史范疇加以探討。在這點上,我們的研究方法和以所謂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為代表的形式社會學之間有著顯著的不同。另一方面,帶有歷史傾向的社會學研究處在一般水平上,它只對偶然過程和具體事件做抽樣分析,也就是說,把它們作為超出個例之外的社會發展典型事例加以分析。這種社會學研究方法和嚴格的歷史學訓練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不對歷史事實加以判斷,因此,這種社會學研究本質上還遵循適用於整個社會關系的嚴格的結構分析范疇。

在交代清楚方法論上的兩個條件之後,我們還想就課題本身加以說明。本書的研究范圍是自由主義模式的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結構和功能,即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本書關注的是這一歷史形態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歷史發展過程中似乎遭到壓制的平民公共領域(plebejische Offentlichkeit)這一變體。法國大革命和羅伯斯庇爾的名字是聯系在一起的。當時,公共領域在功能上可以說暫時卸下了其文學外裝——其主體不僅包括「受過教育的階層」,也包括沒有受過教育的「民眾」。盡管如此,這種平民公共領域無論是在憲章運動還是在歐洲大陸無政府主義傳統的工人運動中作為一股潛流還一直存在著,而且一直朝著資產階級公共領域的方向發展。在思想史上,這種公共領域是18世紀的遺產。所以,它和工業社會中靠贏得公民投票維持的高度專制的公共領域有著根本的不同。這兩種公共領域在形式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就文學對具有批判意識的私人所組成的公眾的公共領域的決定方式來看,它們各自又有所不同,可以說一個是缺乏文學的公共領域,另一個則是後文學公共領域。公民投票表決獲得一致並沒有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在討論過程中所忽略的這兩種資產階級公共領域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上,也具有不同的政治功能。

本書集中闡述了資產階級公共領域中的自由主義因素及其在社會福利國家層面上的轉型。

我要向德國科研協會(DFG)的大力幫助表示感謝。除了§13和§14兩節之外,其余內容是我提交給馬堡大學哲學系的教授資格論文(Habilitationsschrift)。

哈貝馬斯
1961年秋於法蘭克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