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叢書是系統地思考和闡釋中國古代的流派理論,並以此為基點考察中國古代文學發展過程中種種流派問題的學術性叢書。以作家作品研究為基礎而又超越作家作品研究,盡可能全面地觀照中國古代文學流派,思路新,系統性強,具有理論深度。
該叢書的總體思路是:從總體上論述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的對象、特征、意義及其他相關問題,選擇中國文學史上影響較大而學術界又研究較少或還有必要繼續研究的文學流派作為系統研究的對象,從流派的形成、發展和特征入手,考察流派與思潮、流派與地域、流派與社團、流派與題材等關系,對其文化含蘊和審美祈向作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發現流派研究中許多問題的關鍵,總結和發展體系化、規范化的流派理論。
本書內容包括∶玄學理想人格、玄言詩的義界、玄言詩的發展、玄言詩興盛的原因、玄言詩的審美價值、嵇康詩歌論、東晉僧詩論、陶淵明詩歌與玄學等。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玄學理想人格
一、何晏、王弼的本體人格
二、嵇康、阮籍的精神人格
三、向秀、郭象的個性人格
第二章 玄言詩的義界
一、玄言詩義界研究概況
二、玄言詩的理論內涵
(一)以玄學為基點
(二)以人生為歸宿
(三)以詩歌為中介
第三章 玄言詩的發展
一、東晉以前玄言詩的流演期
二、兩晉之際與東晉前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三、東晉中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四、東晉后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第四章 玄言詩興盛的原因
一、玄學理論的終結與玄言詩的興盛
二、渡江貴族的習玄傳統與玄言詩的興盛
三、東晉中葉穩定的社會環境與玄言詩的興盛
第五章 玄言詩的審美價值
一、從抒情到暢理:智慧之美與理感賞心
(一)智慧之美
(二)理感賞心
二、從憂患悲怨到和光同塵:人格美的高揚
(一)憂患意識的淡化與消遙自適的情調
(二)生離死別的達觀與超脫
(三)人格美的高揚
三、清虛恬談的審美意趣
第六章 從東晉玄言詩看詩歌中的說理因素
一、說理與說理因素
二、中國詩歌中的幾種說理因素
(一)形而上的說理
(二)間有理語的說理
(三)議論化之「理」
(四)意境化的說理
三、詩歌說理的原因剖析
(一)對自然宇宙觀的分析
(二)對說理形式與審美快感的分析
(三)對詩學語言觀的分析
第七章 嵇康詩歌論
第八章 東晉僧詩論
第九章 陶淵明詩歌與玄學
第十章 從玄言到山水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叢書總跋
第一章 玄學理想人格
一、何晏、王弼的本體人格
二、嵇康、阮籍的精神人格
三、向秀、郭象的個性人格
第二章 玄言詩的義界
一、玄言詩義界研究概況
二、玄言詩的理論內涵
(一)以玄學為基點
(二)以人生為歸宿
(三)以詩歌為中介
第三章 玄言詩的發展
一、東晉以前玄言詩的流演期
二、兩晉之際與東晉前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三、東晉中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四、東晉后期的玄言詩人及其創作
第四章 玄言詩興盛的原因
一、玄學理論的終結與玄言詩的興盛
二、渡江貴族的習玄傳統與玄言詩的興盛
三、東晉中葉穩定的社會環境與玄言詩的興盛
第五章 玄言詩的審美價值
一、從抒情到暢理:智慧之美與理感賞心
(一)智慧之美
(二)理感賞心
二、從憂患悲怨到和光同塵:人格美的高揚
(一)憂患意識的淡化與消遙自適的情調
(二)生離死別的達觀與超脫
(三)人格美的高揚
三、清虛恬談的審美意趣
第六章 從東晉玄言詩看詩歌中的說理因素
一、說理與說理因素
二、中國詩歌中的幾種說理因素
(一)形而上的說理
(二)間有理語的說理
(三)議論化之「理」
(四)意境化的說理
三、詩歌說理的原因剖析
(一)對自然宇宙觀的分析
(二)對說理形式與審美快感的分析
(三)對詩學語言觀的分析
第七章 嵇康詩歌論
第八章 東晉僧詩論
第九章 陶淵明詩歌與玄學
第十章 從玄言到山水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叢書總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