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色悟空∶佛教智慧

觀色悟空∶佛教智慧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黃德昌 李婭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4-04-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20067046
  • ISBN13:9787220067044
  • 裝訂:322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黃德昌,男,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2002年9月調入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人力資源管理系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哲學、中國文化與現貨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出版《東土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師傳》、《中國古代談判謀略》、《李世民韜略》《中國之自由精神》、《儒學智慧與現代管理謀略》、《與養生之道》等學術專著多部。現兼任四川省社科院中華佛學中心、中華道學中心、中華儒學中心研究員和四川省中國哲學史研究會副會長。 李婭,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中國哲學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本書致力於探討佛教智慧,考察大乘般若「中觀智慧學」產生、演變的過程,闡釋這一智慧的本質、特徵,並揭示中、印文化相互交匯的規律等。一方面遵循歷史的軌跡,縱向考察大乘般若中觀智慧產生、演變過程,闡釋這一智慧的本質、特征及共思辨秘密,另方面,則從中印文化交融的角度,橫向透視印度佛學般若空宗和中國傳統文化相互滲透、相互激盪、共同發展的趨勢,揭示中印文化相互交匯的一些特點和規律,在此基礎上,將一幅波瀾壯闊的佛學慧海宏圖展現在讀者面前,幫助讀者感悟這一頗具辯證思維的中觀智慧。
 

目錄

引言
一、般若慈航脫苦海
(一)紅塵苦海漫
(二) 「無明」萬苦源
(二)「六度」達涅磐
二、般苦空觀破紅塵
(一)空觀異唱
(二)般若中道
(三)六家七宗
(四)攝山新韻
(五)三論玄義
三、般若妙旨融佛門
(一)天台「三諦」
(二)華嚴「金師」
(三)法相「三性」
(四)禪宗「本心」
四、般若玄音共一曲
(一)玄音發「本無」
(二)「崇有」開「心無」
(三)「獨化」啟「即色」
(四)玄風揚「三論」
(五)同聲異調辨
五、羽客新翻中道聲
(一)「中道」入「重玄」
(二)「南冠」賦虛音
(三)玄覽遣「真幻」
(四)佛玄演「無知」
(五)「白雲」頌「即色」
六、藝苑暢行般若風
(一)文風趨「中道」
(二)般若神韻音
(三)紅樓演幻夢
後記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也是中國最具影響的宗教。佛教思想是中國傳統主體思想之一,佛教文化是中國文化傳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為一部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靈力,為其心靈需求提供了家園,為其情感慰藉提供了方藥,以致有「少學道,中學儒,老學佛」的人生描述。

對佛教有著較強認同感的人認為,佛教思想猶如甘泉能直透肺腑,清涼心胸,能化善導民,啟智開慧;佛教是安生立命之學,是人生追求福祉之學。在此,我談談我的兩點體會,與大家共享。

第一,佛教「色空」思想與積極進取的精神。有人認為,佛教是消極遁世的,因為佛教說空,「四大皆空」。殊不知,這正是佛教智慧之處。色指物質現象,空不是無,是自性空。萬物是無常的,一切都在變化。佛教認為因緣和合而生,亦由因緣消失而亡,事物和現象的自性是空,所以叫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但色與空不是割裂的,色空不二。是故《心經》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明了色空的辯證關系,人們就不會生貪戀之心、執著之思。人若被貪欲支配著「進取」,就會傷害他人甚至社會和自然界。這種事例很多。人們積極進取,沒有私心和貪念,自然就具有親切、祥和、浩然的特點,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極大的好處。

第二,「四無量心」和自我奉獻的精神。佛教倡導的佛菩薩應具備的「四無量心」一一慈悲喜舍完全可以轉化為群體道德要求,讓我們社會更美好。這就是人人應具有仁慈之心,常想著自己能為他人做好事,使社會充滿歡樂;人人應具有悲憫之心,視眾生痛苦為自己的痛苦,更常想著如何幫助他們解除痛苦,幫助他們獲得幸福;人人應具有喜悅心,看到他人解除痛苦,應感到歡喜,目睹他人幸福,應祝福他們;人人應具有舍自我心,不嫉恨秀富之士,不賤視窮苦之民,怨親平等,萬物一體,自己生活盡量節儉,要關懷老弱病殘,要為他們捐資出力,幫助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佛教是一座寶庫,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見解。它洞悉人心,啟迪心智,引導人們調諧身心,與社會和合,與宇宙和合。

成都恩威集團公司與四川省社科院聯合創辦中華佛學文化研究中心,其目的是團結海內外一切從事佛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居士大德、諸山長老及社會熱心人士,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入研究中華佛學文化。為此,中華佛學文化研究中心邀請有關專家、居士編撰了這套「中華佛學文化叢書」。

本叢書的出版,有益眾生,樂為之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