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1年到2001年,作者對北京及全國大學生關系性愛問題進行過四次調查,佔有的資料是相當豐富和全面的;作者對材料的研究和分析深刻、有見地。十年來,中國大學生的性行為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社會傳媒有各種各樣的傳聞,社會輿論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究竟誰更科學、更具權威性?本書用事實作出了解釋。
本書注重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近十年來大學生的性問題狀況,透視“性愛行為的總體情況”,介紹“大學生受到的性騷擾”、“大學生對於性教育的需求”等。
目錄
自序
撥開濃霧細看花——性愛行為的總體情況
一 異性交往的情況
二 異性交往的制約
三 各種原因所發揮的作用
四 其他原因
五 百分比的意義︰關于異性交往的余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大學生對本群體的估計
一 總體情況
二 性別分析
三 “估計值”與自己的實際行為
四 隱含的性意識的分析
心潮逐浪高——性觀念狀況
一 性觀念的自我評價
二 為什麼傳統或者開放?
三 性愛觀
四 貞操觀
春隨我來——性發育情況與獨自性行為
一 發育情況
二 獨自性行為的總體情況
三 自慰
四 性壓抑
風景一路——異性交往與戀愛經歷
一 異性交友
二 愛上異性
三 戀愛
四 對所需戀人的認識
五 失戀(包括單相思)
六 接吻
七 性交
八 父母的態度
情色兩依依——談性與“看黃”
一 “性愛談”
二 “看黃”的現實
三 “看黃”的性別差異
四 “看黃”的意願
五 “看黃”的效果
捍衛你的尊嚴——大學生受到的性騷擾
一 筆者使用什麼樣的定義?
二 大學女生,也仍然是“二等性別”?
三 女生受到的,不僅僅是性騷擾
四 男生也被性騷擾了?
五 實施性騷擾者的分析
六 實施什麼樣的性騷擾?
天壤之間——大學生.與性交易
一 對于“性產業”的態度
二 “買性”
三 “賣性”
四 做過.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五 性病恐懼,足以抑制“性交易”嗎?
校園里的粉紅色——“同性戀”問題
一 同性戀還不是一個普及的詞匯
二 心理上的同性戀傾向
三 同性之間的性接觸
四 同性戀還是雙性戀?
戰陣于前鼓自隆——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水平
一 基本情況
二 歷史比較
三 回答正確率
四 原因分析
五 大學生與全國成年人口的比較
我有權知道——大學生對于性教育的需求
一 大學生確實需要性教育
二 需求些什麼?
三 最需求什麼?
挑燈看劍——性愛行為的分析模型
一 2001年影響大學生性愛行為的因素分析
二 2001年的總體模型
三 2001年與1997年的比較
留下微笑——他們的回答真實嗎?
一 理論分析
二 真實性的客觀基礎
三 數據統計的證明
四 對問卷上留下的文字分析
風雲會際——本次調查的全部數據統計
滄海橫流——十年變化的一覽表
一 性行為發生率的變化
二 性觀念、性愛觀和貞操觀
三 性生理發育
四 情色活動(看“黃”和談性)的歷史變化
五 異性交往和戀愛經歷的歷史變化
六 性魅力評價
七 性壓抑狀況
八 性交易
附錄一︰調查問卷
附錄二︰調查所使用的各種信件
附錄三︰參考書目
撥開濃霧細看花——性愛行為的總體情況
一 異性交往的情況
二 異性交往的制約
三 各種原因所發揮的作用
四 其他原因
五 百分比的意義︰關于異性交往的余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大學生對本群體的估計
一 總體情況
二 性別分析
三 “估計值”與自己的實際行為
四 隱含的性意識的分析
心潮逐浪高——性觀念狀況
一 性觀念的自我評價
二 為什麼傳統或者開放?
三 性愛觀
四 貞操觀
春隨我來——性發育情況與獨自性行為
一 發育情況
二 獨自性行為的總體情況
三 自慰
四 性壓抑
風景一路——異性交往與戀愛經歷
一 異性交友
二 愛上異性
三 戀愛
四 對所需戀人的認識
五 失戀(包括單相思)
六 接吻
七 性交
八 父母的態度
情色兩依依——談性與“看黃”
一 “性愛談”
二 “看黃”的現實
三 “看黃”的性別差異
四 “看黃”的意願
五 “看黃”的效果
捍衛你的尊嚴——大學生受到的性騷擾
一 筆者使用什麼樣的定義?
二 大學女生,也仍然是“二等性別”?
三 女生受到的,不僅僅是性騷擾
四 男生也被性騷擾了?
五 實施性騷擾者的分析
六 實施什麼樣的性騷擾?
天壤之間——大學生.與性交易
一 對于“性產業”的態度
二 “買性”
三 “賣性”
四 做過.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五 性病恐懼,足以抑制“性交易”嗎?
校園里的粉紅色——“同性戀”問題
一 同性戀還不是一個普及的詞匯
二 心理上的同性戀傾向
三 同性之間的性接觸
四 同性戀還是雙性戀?
戰陣于前鼓自隆——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水平
一 基本情況
二 歷史比較
三 回答正確率
四 原因分析
五 大學生與全國成年人口的比較
我有權知道——大學生對于性教育的需求
一 大學生確實需要性教育
二 需求些什麼?
三 最需求什麼?
挑燈看劍——性愛行為的分析模型
一 2001年影響大學生性愛行為的因素分析
二 2001年的總體模型
三 2001年與1997年的比較
留下微笑——他們的回答真實嗎?
一 理論分析
二 真實性的客觀基礎
三 數據統計的證明
四 對問卷上留下的文字分析
風雲會際——本次調查的全部數據統計
滄海橫流——十年變化的一覽表
一 性行為發生率的變化
二 性觀念、性愛觀和貞操觀
三 性生理發育
四 情色活動(看“黃”和談性)的歷史變化
五 異性交往和戀愛經歷的歷史變化
六 性魅力評價
七 性壓抑狀況
八 性交易
附錄一︰調查問卷
附錄二︰調查所使用的各種信件
附錄三︰參考書目
序
1987年,在我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期間,潘綏銘從我校歷史系轉到社會學系。當時他已經專門研究性社會學而且做出了成績,當然也受到了一些非議。我的態度非常明確︰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人類的性現象,不僅對社會轉型與社會的良性運行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學科所必需的,應該大力支持。
這些年來,潘綏銘一直辛勤耕耘,著述頗豐。社會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為他創造了良好的研究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我主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後來被列為“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十五”國家級規劃重點教材)及其後來的一系列修訂版中,專門請他寫作了“家庭、婚姻與性”這一章,其中專設了“性社會學”一節(現又增加了“社會性別”一節)。這是正規高校的全國教材中首次出現性社會學的內容,這本教材已經連續發行數十萬冊,對于性社會學的建立與普及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外,在我主持的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處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性社會學也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人的性存在及性行為,是人類生活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設置如何實現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不僅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社會學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這方面,國際社會學界已經開展了近百年的研究,形成了高質量、大數量的研究隊伍,推出了眾多具有重大與深遠影響的學術成果。相比之下,中國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還是顯得太少了,尚不足以滿足轉型社會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現在早就不必再談論性社會學應該不應該支持的問題,而是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促進它的迅速發展的問題。
現在,潘綏銘等的“中國性學研究系列報告”就要出版了。在中國,這是首次嚴格運用社會學的規範的實證方法,對于中國整體情況的全面反映與分析。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視為性社會學在中國日益成熟的標志之一。從宏觀的社會運行的角度來看,他的書能夠得以出版,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表明︰我們的社會已經更加理性務實,更加重視以人為本,更加強調學術研究的巨大價值與社會功能,更加善于創造一個和諧的、與時俱進的社會運行機制。
同時,我認為,性社會學大有可為。我殷切地期望潘綏銘的著作能夠促進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的涌現。
最後,應當指出,當前中國的社會正經歷著廣泛、深刻而激烈的變化,其核心是隨著經濟體制轉軌而來的社會結構的轉型,情況極其復雜。客觀情況的復雜性決定了思想觀點的復雜性,社會上各個方面對待同一問題都存在多種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目前的條件下研究性社會學這樣敏感的問題,無疑是有一定風險的,也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希望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廣大讀者,都把它們看成是學者的一種真誠的探索和研究,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看法、觀點和建議。也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潘綏銘的新著。而且,從學術發展的觀點看,有爭議是正常的,有爭議才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學派,才能有學術的繁榮。
鄭杭生 2003年8月9日于中國人民大學
這些年來,潘綏銘一直辛勤耕耘,著述頗豐。社會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為他創造了良好的研究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我主編的《社會學概論新修》(後來被列為“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十五”國家級規劃重點教材)及其後來的一系列修訂版中,專門請他寫作了“家庭、婚姻與性”這一章,其中專設了“性社會學”一節(現又增加了“社會性別”一節)。這是正規高校的全國教材中首次出現性社會學的內容,這本教材已經連續發行數十萬冊,對于性社會學的建立與普及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外,在我主持的重點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處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性社會學也一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人的性存在及性行為,是人類生活實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設置如何實現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不僅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需要社會學深入研究的理論問題。這方面,國際社會學界已經開展了近百年的研究,形成了高質量、大數量的研究隊伍,推出了眾多具有重大與深遠影響的學術成果。相比之下,中國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還是顯得太少了,尚不足以滿足轉型社會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現在早就不必再談論性社會學應該不應該支持的問題,而是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促進它的迅速發展的問題。
現在,潘綏銘等的“中國性學研究系列報告”就要出版了。在中國,這是首次嚴格運用社會學的規範的實證方法,對于中國整體情況的全面反映與分析。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可以視為性社會學在中國日益成熟的標志之一。從宏觀的社會運行的角度來看,他的書能夠得以出版,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表明︰我們的社會已經更加理性務實,更加重視以人為本,更加強調學術研究的巨大價值與社會功能,更加善于創造一個和諧的、與時俱進的社會運行機制。
同時,我認為,性社會學大有可為。我殷切地期望潘綏銘的著作能夠促進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的涌現。
最後,應當指出,當前中國的社會正經歷著廣泛、深刻而激烈的變化,其核心是隨著經濟體制轉軌而來的社會結構的轉型,情況極其復雜。客觀情況的復雜性決定了思想觀點的復雜性,社會上各個方面對待同一問題都存在多種看法,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目前的條件下研究性社會學這樣敏感的問題,無疑是有一定風險的,也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希望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廣大讀者,都把它們看成是學者的一種真誠的探索和研究,一種值得認真對待的看法、觀點和建議。也希望大家都能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潘綏銘的新著。而且,從學術發展的觀點看,有爭議是正常的,有爭議才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學派,才能有學術的繁榮。
鄭杭生 2003年8月9日于中國人民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