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P‧艾倫與B‧哈雷根據H‧H‧斯檸恩博士的遺稿整理編輯而成,並由H‧G。威多森教授擔任應用語言學顧問c斯特恩是研究第二語言教學問題的權威人士,加拿大卓越的教學法專家之一,為安大略教育研究學院現代語言中心的創建人,曾任該中心主任和該學院課程研究系名譽教授。斯特恩自1981年退體後致力于撰寫兩本書,第一本書《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于1983年出版,萁中闡述的理論很快為學術界所接受,被公認為語言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第二本書即本書,作者在撰寫過程中去世⊙本書研究的是第二語言課程實踐方面的問題,雖然獨立成書,但就內容而言,與第一本書為姊妹篇,兩者相輔相成。
本書的引言及第一至第十二章內容,忠實地依照原稿,充分反映原作者的意圖,書中對第二語言課程設計的主要閂題作了詳細分析,議論精闢嚴謹,實例豐富多彩。但斯特恩原來計劃列入書中的有關詞匯、社會策略、課程資源、評估等章節內容,或尚未成稿或僅為零星片斷,致使編者在整理時只能盡量接迓作者意圖。斯特恩原來計劉在總結中論述如何把課程多方位的組含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編者為了填補上述空缺,根據斯特恩遺留的殘稿撰寫了一個總結,就整書的框架和課程一體化的閩題作了簡要陳述。
斯特恩在其《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一書中闡述的是語言學和教育語言學的基本理論,以幫助教師理清基本理論概念,確定教學實踐的理論依據。作為補充,本書重點轉移至教育語言學理論與具體語言教學法的內容與關系,探討可供語言教學機杓選擇采用的教學策略等問題。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提高對具體語言教學情況的分析能力,有助于語言教學機構和語言教師制定切含實際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也有助亍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第二語言或外目語。在寫作上,本書也頗具特色:敘述全面系統,評論客觀公允;對可供選擇參考的各個變項作了界定,對一些尚待教學實踐驗證的爭議問題也提出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本書讀者對象為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師以及相關人員,包括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類語言教學機構的專業教師、培訓管理人員和行政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