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戲台

江南戲台
定價:210
NT $ 183
 

內容簡介

當今社會的旅游愛好者們早已不滿足游山玩水那一套,文化內涵的不斷提升正在成為他們新的追求。自助游、專題特色游越來越受到他們中的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的歡迎。本套叢書便是為滿足他們的需要所進行的新嘗試。本叢書首批推出6種,分別介紹江南的牌坊、古戲台、古橋、老屋、祠堂和古亭。

中國戲曲藝術的歷史燦爛悠久,而江南在中國戲曲史上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江南的演劇風俗之繁盛,戲台建築之精美,在中國文化史上可謂是獨領風騷。本書詳細了不同時期的江南戲台的建築特色,文化功用。為讀者了解中國戲曲文化提供了參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江南就是一座偉大的戲台。許多波瀾壯闊、風流纏綿的故事在這里粉墨登場,許多美妙倫、鬼斧神工的技藝在這里大顯身手。
 

目錄

序 此曲只應天上有——江南的戲曲與戲台
一、田野的回聲——鄉村草台憶舊
畫地為台
瓦舍與草台
二、神祗腳下的世俗歌舞——寺祠廟台巡禮
賽神習俗
社戲掠影
廟台餘譚
三、金樽牙笏看氍毹——官衙舞台尋蹤
官人與戲子
官衙演戲
官戲軼事
四、賞心樂事誰家院——園林歌台探幽
台榭歌舞
園亭絲竹
家班與家台
五、市井的樂園——都市戲台覽勝
江南戲船
都市戲園
近代戲院
跋 戲台小天地,天地大戲台——戲台文化漫話
 

此曲只應天下有——江南的戲曲與戲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江南就是一座偉大的戲台。許多波瀾壯闊、風流纏綿的故事在這里粉墨登場,許多美妙絕倫、鬼斧神工的技藝在這里大顯身手。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僅是廣義江南的代表,其實整個江南都是天堂。提起江南,就讓人想起旖旎的山水、溫潤的氣候,想起浪漫的文化、工巧的藝術。

在江南這座偉大的戲台上面,我們聽到過悠揚的南戲、昆腔、徽調,看到過古朴的瓦舍、勾欄、歌台。那些遙遠而蒼涼的旋律仿佛至今還在耳邊索繞著,呼史我們去追尋往昔的屐痕。

中國的戲曲有著過於漫長的孕育期,直到唐宋時期才形成健全的體制。江南,差不多從那個時期起,就在中國戲曲史上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江南的演劇風俗之繁盛,戲台建築之精美,在中國文化史上可謂是獨領風騷的。

江南文化像江南山水一樣,具有一種靈秀清揚的氣質。江河的滋潤,四季的分明,使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韻味。這同北國文化的敦實厚重的氣質,恰好相反。北國文化,也是由它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氣候的嚴寒,土地的干燥,使它形成了另一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江南文化的氣質反映到戲風上,便是:優美、親切、綿長。

在中國戲曲史的幾乎每個階段,江南城市都是引人矚目的地方。江南人在戲曲方面的天賦,總是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唐代的戲曲形式,主要是所謂參軍戲,這是一種由兩個角色扮演的詼諧劇。參軍戲的演出,開始時以互相問答、即興表演為主,後來發展到揚州時才加入歌唱的成分、產生質變。

揚州在唐代,是天下最繁華的大都市。它雖地處江北,卻代表著江南文化。當時的揚州,薈萃著天下最知名的文士和最優秀的技藝,到處是舞榭和歌樓。現在,我們還可以從唐詩里讀到描寫當時揚州舞榭歌樓的作品。如陳羽《廣陵秋夜對月即事》雲:

霜落寒空月上樓,月中歌吹滿揚州。
相看醉舞倡樓月,不覺隋家陵樹秋。

又王建《夜看揚州市》雲: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

詩中的「倡樓」、「高樓」實際上就是當時的戲台。在這些戲台上,活躍著大批梨園弟子,從而為之生色。

從那些「倡樓」、「高樓」中走出來的揚州參軍戲女伶劉采春,是唐代戲曲的代表人物。她的一家都是藝人,組成了一個專業的劇團。這個劇團的主角,自然是多才多藝的劉采春。劉采春不僅長相漂亮,演技精湛,還有編寫歌詞的才華。她編寫的歌詞,都是反映城市社會生活的。《全唐詩》里保存著她的幾首詩: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紀年。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歸。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
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

揚州多商人,商人的遠行造成了無數商人婦的閨怨。劉采春以哀婉的歌詞,充分表達了這些女子的離愁別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歌詞並不像文人作品那樣是用書面形式流傳的,而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流傳的。據說,每當劉采春登台歌唱此詞,台下的婦女都被感動得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劉采春是最先在參軍戲的表演中加入歌唱的成分的。這一看來似乎並不顯眼的創舉,卻對後來中國戲曲做唱合一的發展走向產生的意義深長的影響。她後來從揚州到浙東去演出,受到了詩人元稹的青睞與贊賞。劉采春的名字和她所代表的戲曲表演藝術,同當時江南那些裝飾豪華的舞榭歌樓一樣,記載在中國藝術史之中。

宋代的戲曲,在雜劇與戲文。大致來說,雜劇興起於北方,戲文興起於南方。宋末周密《癸辛雜識》中記載過一個轟動一時的事件,說溫州有個惡僧名叫祖傑,殺人越貨,奸淫婦女,曾解剖孕婦之腹以觀男女。溫州民眾無不欲殺之而後快,可是官府受賄,竭力包庇他。這時,有溫州戲子「旁觀不平,惟恐其漏網也,乃撰為戲文以廣其事。後眾言難掩,遂斃之於獄」。祖傑作惡的事被搬上舞台後,官府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才不得不把他「斃之於獄」,由此也可見舞台的作用和戲曲的力量。

當時毅然代表民眾發言的溫州戲文,一稱南戲。因為產生於江南溫州,所以又叫溫州雜劇。明人徐渭在《南詞敘錄》中說,「其曲,則宋人詞而益以里巷歌謠」。換言之,它是在宋詞和溫州市井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顯然,溫州民間的藝術氛圍,促成了南戲的誕生。而南戲的出現,又說明溫州一帶有大量戲台出現。可惜的是,那些土木建築很難保留下來。

溫州的演戲場所,在文字上留下的資料不如杭州的多。南宋時的臨安,是當時中國戲曲的中心。宋王朝南遷後,偏安一隅,樂不思蜀,在臨安終日尋歡作樂。有詩雲: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洲。

就是諷刺南宋統治者的逸樂無憂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的重要標志之一,是把北方演戲的劇場樣式——瓦舍帶到了杭州。據南宋末年吳自牧的《夢梁錄》記載,當時杭州的瓦舍,「城內外合計有十七處」。

「瓦舍」就是戲台,其字面的含義有兩種解釋。一種以為是「來時瓦合」和「去時瓦解」之意,另一種以為是「用瓦蓋屋」或「遍地瓦礫」之意。總而言之,瓦舍是一種平民化的演劇場所。宋代以前,歌舞百戲主要演出於皇家貴族府內或道觀寺院之中。瓦舍的大量出現象征著戲劇藝術的解放,同時它對劇本的寫作和演員的表演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瓦舍里有各種各樣的技藝演出,有走來走去的流動觀眾,為了方便觀眾隨時了解劇情,戲曲中便出現了經常重復介紹前面劇情的現象。像關漢卿的《竇娥冤》,在第四折里就大段重復交代前面的劇情。這並不是劇本拖沓,而是瓦舍的演出環境決定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