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故宮博物院對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清理核對,按新的觀念,把過去划分器物和書畫類的才被編入文物的范疇,凡屬於清宮舊藏的均給予故字編號,計711338件,其中從過去未被登記的物品堆中發現1200余件。作為國家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肩負有搜藏保護流散在社會上珍貴文物的責任。1949年以後,通過收購、調撥、交換和接受捐贈等渠道以豐富館藏。凡屬新人入藏的,均給予新字編號,截至1994年底,計有222920件。
這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世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其遠自原始社會、商、周、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歷五代兩宋、元、明,而至於清代和近世。歷朝歷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有青銅、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書名畫、印璽、漆器、琺琅、絲織刺綉、竹木牙骨雕刻、金銀器皿、文心珍玩、鍾表、珠翠首飾、家具以及其他歷史文物等等。本卷所精選的清代宮延繪畫作品,在題材內容上以紀實性繪畫為主,在繪畫樣式上以「中西合璧」的畫風為主,而在時間跨度上則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為主。
目錄
總序
文物目錄
導言
圖版
1 康熙便服寫字像軸 佚名
2 康熙戌裝像軸 佚名
3 康熙朝服像軸 佚名
4 康熙讀書圖軸 佚名
5 康熙南巡圖卷 王等
6 回鑾卷 佚名
7 康熙出巡圖屏 王等
8 桐蔭仕女圖屏風 佚名
9 避璁山庄圖軸 佚名
10 雍正朗吟閣圖軸 佚名
11 雍正像耕織圖冊 佚名
12 胤行樂圖軸 佚名
13 雍正朝服像軸 佚名
14 雍正臨雍圖卷 佚名
15 雍正祭先農壇圖卷 佚名
16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7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8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9 雍正觀花行樂圖軸 佚名
20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 佚名
21 梧桐雙兔圖軸 冷枚
22 午瑞圖軸 郎世寧
23 郊原牧馬圖卷 郎世寧
24 平安春信圖軸 郎世寧
25 采芝圖軸 郎世寧
26 弘歷古裝行樂圖頁 佚名
27 嵩獻英芝圖軸 郎世寧
28 乾隆朝服像軸 郎世寧
┅┅
文物目錄
導言
圖版
1 康熙便服寫字像軸 佚名
2 康熙戌裝像軸 佚名
3 康熙朝服像軸 佚名
4 康熙讀書圖軸 佚名
5 康熙南巡圖卷 王等
6 回鑾卷 佚名
7 康熙出巡圖屏 王等
8 桐蔭仕女圖屏風 佚名
9 避璁山庄圖軸 佚名
10 雍正朗吟閣圖軸 佚名
11 雍正像耕織圖冊 佚名
12 胤行樂圖軸 佚名
13 雍正朝服像軸 佚名
14 雍正臨雍圖卷 佚名
15 雍正祭先農壇圖卷 佚名
16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7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8 雍正行樂圖冊 佚名
19 雍正觀花行樂圖軸 佚名
20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 佚名
21 梧桐雙兔圖軸 冷枚
22 午瑞圖軸 郎世寧
23 郊原牧馬圖卷 郎世寧
24 平安春信圖軸 郎世寧
25 采芝圖軸 郎世寧
26 弘歷古裝行樂圖頁 佚名
27 嵩獻英芝圖軸 郎世寧
28 乾隆朝服像軸 郎世寧
┅┅
序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占地72萬平方米,收藏文物近百萬件。公元1406年,明代永樂皇帝朱棣下詔將北平升力北京,翌年即在元代舊宮的基址上,開始大規模營造新的宮殿。公元1420年宮殿落成,稱紫禁城,正式遷都北京。公元1644年,清王朝取代明帝國統治?仍建都北京、居住在紫禁城內。按古老的禮制,紫禁城內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輔以文華、武英兩殿。後寢包括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等,總稱內廷。明、清兩代,從永樂皇帝朱棣至末代皇帝溥儀,共有24位皇帝及其後妃都居住在這里。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兩干余年的封建帝制。1914年,北洋政府將沈陽故宮和承德避璁山庄的部分文物移來,在紫禁城內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陳列所。1924年,溥儀被逐出內廷,紫禁城後半部分於1925年建成故宮博物院。歷代以來,皂帝們部自稱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小雅·北山》),他們把全國的土地和人民視作自己的財產。因此在宮廷內,不但匯集了從全國各地進貢來的各種歷史文化藝術精品和奇珍異寶,而且也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藝術家和匠師,創造新的文化藝術晶。中間雖屢經改朝換代,宮廷中的收藏損失無法估計,但是,由於中國的國土遼闊,歷史悠久,人民富於創造,文物散而復聚。清代繼承明代宮廷遺產,到乾隆時期,宮廷中收藏之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到清代末年,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度侵入北京,橫燒劫掠,文物損失散佚殆不少。溥儀居內廷時,以賞賜、送禮等名義將文物盜出宮外,手下人亦效其尤,至1923年中正殿大火,清宮文物再次遭到嚴重損失。盡管如此,清宮的收藏仍然可觀。在故宮博物院籌備建立時,由「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對其所藏進行了清點,事竣後整理刊印出《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六編28冊,計有文物117萬余件(套)。1947年底,古物陳列所並入故宮博物院,其文物同時亦歸故宮博物院收藏管理。
二次大戰期間,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奪和戰火的毀滅,故宮博物院從大量的藏品中檢選出器物、書畫、圖書、檔案共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運至上海和南京,後又輾轉流散到川、黔各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文物復又運回南京。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在南京的文物又有2,972箱於1948年底至1949年被運往台灣,50年代南京文物大部分運返北京,尚有2,211箱至今仍存放在故宮博物院於南京建造的庫房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故宮博物院的體制有所變化,根據當時上級的有關指令,原宮吏檔案館」負責收藏保管。
50-60年代,故宮博物院對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清理核對,按新的觀念,把過去划分器物和書畫類的才被編入文物的范疇,凡屬於清宮舊藏的均給予故字編號,計711338件,其中從過去未被登記的物品堆中發現1200余件。作為國家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肩負有搜藏保護流散在社會上珍貴文物的責任。1949年以後,通過收購、調撥、交換和接受捐贈等渠道以豐富館藏。凡屬新人入藏的,均給予新字編號,截至1994年底,計有222920件。
這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世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其遠自原始社會、商、周、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歷五代兩宋、元、明,而至於清代和近世。歷朝歷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有青銅、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書名畫、印璽、漆器、琺琅、絲織刺綉、竹木牙骨雕刻、金銀器皿、文心珍玩、鍾表、珠翠首飾、家具以及其他歷史文物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座巨大的東方文化藝術寶庫,不但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藝術的歷史發展,凝聚看中國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是人類文明進步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開發這座寶庫,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為社會提供了解和研究這一傳統的可信史料,是故宮博物院的重要任務之一。過去我院曾經通過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刊物,為提供這方面資料作了不少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於推動各科學術的深入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一種全面而系統地介紹故宮文物以一窺全豹的出版物,由於種種原因,尚未來得及進行。今天,隨著社會的物質生活的提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往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人們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故宮。學者專家們;無論是專門研究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是從事於東、西方文化的對比研究,也都希望從故宮的藏品中發掘資料,以探索人類文明發展奧秘。因此,我們決定與香港商務印書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努力。合作出版一套全面系統地反映故宮文物收藏的大型圖冊。
要想無一遺漏將近百萬件文物全都出版,我想在近數十年內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考慮到社會需要的同時,不能不采取精選的辦法,百里挑一,將那些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來,約有一萬二千余件,分成六十卷出版,故名《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這需要八至十年時間才能完成,可以說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六十卷的體例,我們采取按文物分類的方法進行編排,但是不囿於這一方法。例如其中一些與宮廷歷史、典章制度及日常生活有直接關系的文物,則采用特定主題的編輯方法。這部分是最具有宮廷特色的文物,以往常被人們所忽視,而在學術研究深入發展的今天,卻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歷史價值。另外,對某一類數量較多的文物,例如繪畫和陶瓷,則采用每一卷或幾卷具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編排方法,以便於讀者的需要和選購。
如此浩大的工程?其任務是艱巨的。為此我們動員了全院的文物研究者一道工作。由院內老一輩專家和聘請院外若干著名學者力顧問作指導,使這套大型圖冊的科學性,資料性和觀賞性相結合得盡可能地完善完美。但是,由於我們的力量有限,主要任務由中、青年人承擔,其中的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因此當我們剛剛開始進行這一工作寸,誠懇地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批評指正和建設性意見,使以後的各卷,能達到更理想之目的。
二次大戰期間,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掠奪和戰火的毀滅,故宮博物院從大量的藏品中檢選出器物、書畫、圖書、檔案共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運至上海和南京,後又輾轉流散到川、黔各地。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文物復又運回南京。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在南京的文物又有2,972箱於1948年底至1949年被運往台灣,50年代南京文物大部分運返北京,尚有2,211箱至今仍存放在故宮博物院於南京建造的庫房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故宮博物院的體制有所變化,根據當時上級的有關指令,原宮吏檔案館」負責收藏保管。
50-60年代,故宮博物院對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進行了清理核對,按新的觀念,把過去划分器物和書畫類的才被編入文物的范疇,凡屬於清宮舊藏的均給予故字編號,計711338件,其中從過去未被登記的物品堆中發現1200余件。作為國家最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肩負有搜藏保護流散在社會上珍貴文物的責任。1949年以後,通過收購、調撥、交換和接受捐贈等渠道以豐富館藏。凡屬新人入藏的,均給予新字編號,截至1994年底,計有222920件。
這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世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其遠自原始社會、商、周、秦、漢、經魏、晉、南北朝、隋、唐、歷五代兩宋、元、明,而至於清代和近世。歷朝歷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有青銅、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書名畫、印璽、漆器、琺琅、絲織刺綉、竹木牙骨雕刻、金銀器皿、文心珍玩、鍾表、珠翠首飾、家具以及其他歷史文物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座巨大的東方文化藝術寶庫,不但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藝術的歷史發展,凝聚看中國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是人類文明進步不可缺少的組成元素。開發這座寶庫,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為社會提供了解和研究這一傳統的可信史料,是故宮博物院的重要任務之一。過去我院曾經通過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刊物,為提供這方面資料作了不少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於推動各科學術的深入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一種全面而系統地介紹故宮文物以一窺全豹的出版物,由於種種原因,尚未來得及進行。今天,隨著社會的物質生活的提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往來,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人們越來越多地注意到故宮。學者專家們;無論是專門研究中國的文化歷史,還是從事於東、西方文化的對比研究,也都希望從故宮的藏品中發掘資料,以探索人類文明發展奧秘。因此,我們決定與香港商務印書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共同努力。合作出版一套全面系統地反映故宮文物收藏的大型圖冊。
要想無一遺漏將近百萬件文物全都出版,我想在近數十年內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在考慮到社會需要的同時,不能不采取精選的辦法,百里挑一,將那些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文物集中起來,約有一萬二千余件,分成六十卷出版,故名《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這需要八至十年時間才能完成,可以說是一項跨世紀的工程。六十卷的體例,我們采取按文物分類的方法進行編排,但是不囿於這一方法。例如其中一些與宮廷歷史、典章制度及日常生活有直接關系的文物,則采用特定主題的編輯方法。這部分是最具有宮廷特色的文物,以往常被人們所忽視,而在學術研究深入發展的今天,卻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歷史價值。另外,對某一類數量較多的文物,例如繪畫和陶瓷,則采用每一卷或幾卷具有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編排方法,以便於讀者的需要和選購。
如此浩大的工程?其任務是艱巨的。為此我們動員了全院的文物研究者一道工作。由院內老一輩專家和聘請院外若干著名學者力顧問作指導,使這套大型圖冊的科學性,資料性和觀賞性相結合得盡可能地完善完美。但是,由於我們的力量有限,主要任務由中、青年人承擔,其中的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因此當我們剛剛開始進行這一工作寸,誠懇地希望得到各方面的批評指正和建設性意見,使以後的各卷,能達到更理想之目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