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本書作者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逝世二十周年。讀者眼前這部《路標》中譯本的出版,也許可以作為漢語學術思想界對這位二十世紀最傑出、最具創造性魅力的德國思想家的一份紀念。
《路標》是海德格爾晚年自編的論文集,匯集了海德格爾自1919年至1961年間所做的重要文章十四篇,特別可以呈現海德格爾在近半個世紀的思路歷程。在《路標》一書中,讀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到海德格爾本人的存在思想之進程和他對西方「存在歷史』』的獨特的清理、批判。本書書名亦已明示,它包含海德格爾在「存在』』問題之追問的道路上的各個標記——「路標」。
書中收有海德格爾不同時期的名篇。其中前五篇屬於前期海德格爾(1930年以前)的重要作品,如《現象學與神學》、《形而上學是什麽?》、《論根據的本質》等,分別出版過單行本。後九篇為後期海德格爾作品,如《論真理的本質》一文,標志著海德格爾思想「轉向”(Kehre)的開端;《關於人道主義的書信》一篇,最明確地表現出後期海德格爾對於其前期思想的自我批判和反思,以及與現代生存主義(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的自覺划界,亦被視為海德格爾思想「轉向」的完成的標志;而《面向存在問題》一文對後現代(主義)思想產生了卓著的影響,尤其是海德格爾在其中首創的「塗划法」,對於法國激進思想家雅各·德里達的「消解論」,有著直接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