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貓書」,一本諸多愛貓人寫的養貓、寵貓、飼貓、喂貓、享受與貓同樂的有趣之書。作者都是名家,如魯迅、鄭振鐸、冰心、豐子愷、老舍、季羨、楊絳、柏楊、王蒙、蔡瀾,等等。學者作家寫的性靈小品文,往往於細微處見真性情,其中不乏趣聞,如錢鍾書幫愛貓打架,為愛貓賦詩;季羨林散步小山丘,貓咪虎子如影形,亦步亦趨;甚至聞名海峽兩岸的柏楊張香華伉儷共話愛貓「孟子」;席慕容劉海北同寫「劉家貓園」;等等。讀來令人忍俊不禁。遴選中外畫家如馬奈、史丹林、徐悲鴻、潘玉良等等有關貓的畫作多幅,中外圖書插圖多幅,中外作家如海明威、冰心等「人貓共處」的照片多幅,共饗讀者。
目錄
序
貓
貓的悲劇
貓
貓的悲哀
妙妙及其清史
貓
貓
白象
阿咪
白貓王子
雪中小貓
貓路歷程
劉家貓園
陽光與月色
愛貓入骨
我家孟子
貓的憶往
老貓離家
棄貓記
飯貓記
花花兒
老貓
貓冢
告別伊咪
關於貓
看貓
地球上不是只有人住
當人遇見貓
妹妹貓
……
貓
貓的悲劇
貓
貓的悲哀
妙妙及其清史
貓
貓
白象
阿咪
白貓王子
雪中小貓
貓路歷程
劉家貓園
陽光與月色
愛貓入骨
我家孟子
貓的憶往
老貓離家
棄貓記
飯貓記
花花兒
老貓
貓冢
告別伊咪
關於貓
看貓
地球上不是只有人住
當人遇見貓
妹妹貓
……
序
1992年秋,我自華東師大中文系調到校圖書館任職。三年之後,學校「獎勵」我一間住房,我得以住進華東師大二村八號。這是一幢五十年代建造的三層建築,每層兩個單元,每單元大小五室。以前是教授一家獨住的,現在我住的底層八號之內,竟擠進了四戶人家,每戶一室。盡管煤衛公用,諸多不便,倒也和睦共處,相安無事。
與我比鄰而居的那戶主人是位心理學女教師,已離異,帶著雙胞胎女兒。她請了一位老保姆照料孩子,以便自己專心致志做學問。但是保姆管不住淘氣的雙胞胎,靈機一動,不知從哪里捉來一只毛色黑白相間的小虎斑貓,陪伴雙胞胎,免得她們小學放學後野到外面去惹是生非。
於是這只「阿咪」也就成了我的小鄰居。「阿咪」是雌貓,剛來時只有幾個月大,怯生生的,躲在鄰居家不敢出來。但沒過多久,只要見到我家開門,它就欣欣然登堂入室,到我面前「喵喵喵」討食吃。原來雙胞胎少不更事,把「阿咪」純粹當作玩具,經常想抱就抱,想扔就扔,「阿咪」不堪忍受,想「棄暗投明」了。但看「阿咪」有點可憐,只要它進門,總讓它飽餐一頓而去。日子一久,我仿佛變成了它的新主人。
對貓這種與人親近度僅次於狗的小動物,我本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不像我的作家朋友小寶先生,只要一提起貓就明顯的露出討厭的神態,也不像魯迅先生在他那篇名文《狗·貓·鼠》中所表示的,一聽到貓深夜叫春就忍不住拿起竹竿去攻擊,魯迅「仇貓」是出了名的。梁實秋是魯迅的論敵,他早年寫過一篇《貓》,觀點卻與魯迅驚人的一致。但梁實秋晚年愛貓也是出了名的。從恨到愛,梁實秋對貓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真是十分有趣。
我青年時代養過狗,不過那是在江西農村的一次慘痛的經歷,不說也罷。記憶中較為深刻的與貓的瓜葛總共也只有兩次,一次是70年代末在北京拜訪夏衍,他家那只一點不怕生人的大黃貓頗使我驚訝;另一次是90年代初約請上海版畫家林世榮先生為冰心制作貓形象藏書票,她老人家很高興。現在「阿咪」不期然的出現,使我不知不覺真的愛上了養貓。很快的,為「阿咪」准備食物,逗「阿咪」玩耍,與「阿咪」在屋前的小花園里嬉鬧,成為我在家讀書寫作和欣賞古典音樂之外的第三件大事。不僅如此,妻子和兒子也和我一樣成了「愛貓族」之一員,一家三口與貓親密接觸,其樂融融。
「阿咪」越長越漂亮了,追求者不少,也真會生。她不懂得計划生育,一年要生二三胎,每胎少則一只,多則三四只,儼然成了一個貓丁興旺的大家族。但她的主人不願實際上也不可能把小貓留下來,大都送了人。只有一只雄貓「花花」與它母親一樣,也成了我家的座上賓,我在它身上所花去的時間,決不比「阿咪」少。「阿咪」最後一胎所生的四只小貓里,有一只「瑪麗」最活潑可愛,雖然名叫「瑪麗」(這是雙胞胎給它起的洋名),其實也是只雄貓。到了1998年夏,蒙校方開恩,我終於從師大二村8號的一室拼住遷往同一小區另一幢樓四層的二室戶獨住。征得原主人同意,就把年紀最小的「瑪麗」帶上了樓。
與此同時,原主人也有喬遷之喜,這樣「阿咪」家族不得不風流雲散。老母親「阿咪」被送給老保姆鄉下的遠親,據說要去完成撲滅鄉下老屋鼠災的重任。而「花花」早已長大,實在無法帶上四樓,我只能把它抱到樓上讓它美美吃上一頓後放回師大二村小區里讓它自由游盪。原以為還有機會與它重逢敘舊,萬沒想到「花花」竟一去不返,音訊杳然了。後來我才悟出「花花」一定以為我們厭煩它了,它傷心之余,索性遠走高飛,亡命天涯。直到今天,我仍對「花花」深懷歉意。
「瑪麗」與我們朝夕相處整整四年,帶給我們無數的歡樂。「瑪麗」貪玩,曾兩次落出窗外,一次它反應敏捷,從空中翻滾飛入二層樓開著窗戶的鄰居家,著實把他們嚇了一大跳。第二次更狼狽,掉到了底層,嚇得躲在草木叢中,飢寒交迫,二天之後才被我們找回,幸好都是有驚無險。「瑪麗」長得一表貓材,雙眼炯炯,毛色 亮,與我的合影拿出去,同事文友人見人愛。
2002年5月初,春寒料峭時節,「瑪麗」感冒轉成肺炎,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遇上了一個醫術蹩腳得不能再蹩腳的庸醫,我們一家三口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瑪麗」在貓狗醫院的急救台上咽了氣。時春雷驟響,大雨滂;它,我在哀痛之余,由衷感謝上蒼也趕來為「瑪麗」送行。
┅┅
與我比鄰而居的那戶主人是位心理學女教師,已離異,帶著雙胞胎女兒。她請了一位老保姆照料孩子,以便自己專心致志做學問。但是保姆管不住淘氣的雙胞胎,靈機一動,不知從哪里捉來一只毛色黑白相間的小虎斑貓,陪伴雙胞胎,免得她們小學放學後野到外面去惹是生非。
於是這只「阿咪」也就成了我的小鄰居。「阿咪」是雌貓,剛來時只有幾個月大,怯生生的,躲在鄰居家不敢出來。但沒過多久,只要見到我家開門,它就欣欣然登堂入室,到我面前「喵喵喵」討食吃。原來雙胞胎少不更事,把「阿咪」純粹當作玩具,經常想抱就抱,想扔就扔,「阿咪」不堪忍受,想「棄暗投明」了。但看「阿咪」有點可憐,只要它進門,總讓它飽餐一頓而去。日子一久,我仿佛變成了它的新主人。
對貓這種與人親近度僅次於狗的小動物,我本無所謂喜歡不喜歡,不像我的作家朋友小寶先生,只要一提起貓就明顯的露出討厭的神態,也不像魯迅先生在他那篇名文《狗·貓·鼠》中所表示的,一聽到貓深夜叫春就忍不住拿起竹竿去攻擊,魯迅「仇貓」是出了名的。梁實秋是魯迅的論敵,他早年寫過一篇《貓》,觀點卻與魯迅驚人的一致。但梁實秋晚年愛貓也是出了名的。從恨到愛,梁實秋對貓態度的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真是十分有趣。
我青年時代養過狗,不過那是在江西農村的一次慘痛的經歷,不說也罷。記憶中較為深刻的與貓的瓜葛總共也只有兩次,一次是70年代末在北京拜訪夏衍,他家那只一點不怕生人的大黃貓頗使我驚訝;另一次是90年代初約請上海版畫家林世榮先生為冰心制作貓形象藏書票,她老人家很高興。現在「阿咪」不期然的出現,使我不知不覺真的愛上了養貓。很快的,為「阿咪」准備食物,逗「阿咪」玩耍,與「阿咪」在屋前的小花園里嬉鬧,成為我在家讀書寫作和欣賞古典音樂之外的第三件大事。不僅如此,妻子和兒子也和我一樣成了「愛貓族」之一員,一家三口與貓親密接觸,其樂融融。
「阿咪」越長越漂亮了,追求者不少,也真會生。她不懂得計划生育,一年要生二三胎,每胎少則一只,多則三四只,儼然成了一個貓丁興旺的大家族。但她的主人不願實際上也不可能把小貓留下來,大都送了人。只有一只雄貓「花花」與它母親一樣,也成了我家的座上賓,我在它身上所花去的時間,決不比「阿咪」少。「阿咪」最後一胎所生的四只小貓里,有一只「瑪麗」最活潑可愛,雖然名叫「瑪麗」(這是雙胞胎給它起的洋名),其實也是只雄貓。到了1998年夏,蒙校方開恩,我終於從師大二村8號的一室拼住遷往同一小區另一幢樓四層的二室戶獨住。征得原主人同意,就把年紀最小的「瑪麗」帶上了樓。
與此同時,原主人也有喬遷之喜,這樣「阿咪」家族不得不風流雲散。老母親「阿咪」被送給老保姆鄉下的遠親,據說要去完成撲滅鄉下老屋鼠災的重任。而「花花」早已長大,實在無法帶上四樓,我只能把它抱到樓上讓它美美吃上一頓後放回師大二村小區里讓它自由游盪。原以為還有機會與它重逢敘舊,萬沒想到「花花」竟一去不返,音訊杳然了。後來我才悟出「花花」一定以為我們厭煩它了,它傷心之余,索性遠走高飛,亡命天涯。直到今天,我仍對「花花」深懷歉意。
「瑪麗」與我們朝夕相處整整四年,帶給我們無數的歡樂。「瑪麗」貪玩,曾兩次落出窗外,一次它反應敏捷,從空中翻滾飛入二層樓開著窗戶的鄰居家,著實把他們嚇了一大跳。第二次更狼狽,掉到了底層,嚇得躲在草木叢中,飢寒交迫,二天之後才被我們找回,幸好都是有驚無險。「瑪麗」長得一表貓材,雙眼炯炯,毛色 亮,與我的合影拿出去,同事文友人見人愛。
2002年5月初,春寒料峭時節,「瑪麗」感冒轉成肺炎,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遇上了一個醫術蹩腳得不能再蹩腳的庸醫,我們一家三口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瑪麗」在貓狗醫院的急救台上咽了氣。時春雷驟響,大雨滂;它,我在哀痛之余,由衷感謝上蒼也趕來為「瑪麗」送行。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