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兩位作者,一位是研究民藝的專業人士,一位是大眾媒體的編輯,他們希望民藝能為更多人所關注。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他們進行了洋洋灑灑的長篇對話。這是一次談天論地式的對話,所涉及話題,既從大處著眼,比如天空、大地、季節;也落實到民俗、民藝的種種細節,把人們帶到一個與現實有疏離感的世界。因為兩位作者身份不同,觀點不盡一致,在對話中勢必產生交織、溝通、碰撞、回應,甚至相悖。這正是對話有趣的地方,也是意義所在。
這是一本關於民間藝術的對話集,對話的內容非常廣泛,從世俗社會的衣食住行,到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乃至天文地理、鬼神人事、飲食男女、文化懷舊等等,凡是涉及民俗民藝的種種細節,均納入作者的對話范圍。聊民俗、民藝,首先需要對話者擁有廣博的知識背景,行萬里路的感性見聞,以及即興的應變能力,本書的妙處是兩位對話人所持的視角差異,弱點則在於對話的內容太過寬泛,無法就一個點深入進去,有隔靴撓癢之感。
潘魯生,生於1962年11月,美術學博士。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民藝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美術家協會理事;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山東省青聯常委等職。現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優秀知識分子、山東省德藝雙馨藝術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有關民藝論著曾榮獲1993年度中宣部國家「五個一工程獎」,1997國家教委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9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美術作品曾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全國宣傳畫展》、《中國體育美展》、《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科學與藝術國際作品展覽》等。作品曾被中國奧委會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