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人自己說話︰文化尋蹤

讓女人自己說話︰文化尋蹤
定價:161
NT $ 140
 

內容簡介

婦女史與口述史具有天然的盟友關系。

口述方法不是婦女研究的獨創,口述史的啟用了不是從婦女史開始,但它卻格外受到女性學者青睞,為女性主義史學家廣泛使用。這是因為,口述史對傳統史學有著補充和校正作用,它發掘了沉默的人群(如婦女、少數民族、社會底層)和人們沉默的聲音(關于私人情感、生命體驗等),使得史學有可能更完整的記錄“人”的和普通人的歷史。女人曾經“未載史冊”,以及歷史上學術界中“女性的沉默”,使得婦女史研究不得不從“打破沉默”、“讓女人發言”開始,幾乎是在同一個時間段上(20世紀中期)同步進行,兩者相互推動,成為近代以來史學革新運動中比肩行進的戰友。 “讓女人自己說話”,是建構婦女史的基本原則;發出“女性的聲音”,在今天社會中兼有政治的和學術的雙重使命。

找回和重建女人的歷史,不僅是史學的需要,更是女人找回自我,確立自主、自信的人生的必要基石。于此,海外女性主義學者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張從女人的立場出發,用女性的視角分析資料,“將婦女置于歷史的主體地位來研究,通過重現一向被忽視的婦女的聲音和視角,向男權文化為主導的傳統史學挑戰。” 在中國大陸這塊土地上做婦女口述史,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史學中同樣存在著如上問題。

長期以來,女性一直是作為社會弱勢群體被認知、女性的話語權利和能力一向被忽視、女性的聲音很少得到學術界特別是史學界的關注,鑒于此,在我們這里,發掘和記錄女性的歷史經歷和她們的聲音,成為建構婦女史的重要部分。 但有必要說明︰ 這套“叢書”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婦女史”,它不過是用“女性的聲音”表述了女人的歷史記憶和感受,對我們已經熟知的歷史事件和一些文化現象做出“女性的解釋”,試圖用女性的表述證明女人的存在,給史學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多出一種乃至多種思考。

這套“叢書”記錄了女人的經歷,卻不盡是“女性主義史學”,它無意發掘女人的特殊貢獻或特別張揚女人的權利,只是試圖從“宏大的歷史敘事”中剝離出女性的經驗,看女人在時代的巨大變遷中對民族、階級、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做出了怎樣的的歷史回應。

本書是《20世紀(中國)婦女口述史叢書》叢書中的《讓女人自己說話︰文化尋蹤》。

不能否認,女性主義史學對從來是男性中心的傳統史學是一個有力的挑戰,為婦女史建設和史學重建清掃道路—但僅僅女性主義是不夠的,它不足以成為建構“歷史”的全部基礎,甚至也不能是婦女中建設的惟一基石。清醒地認識這一點,于我們的“婦女口述史”項目十分重要。

“20世紀(中國)婦女口述史”項目參與者大多具有這樣的共識︰ 女性學者的學術關懷不僅應該是女性的,也應該是歷史的。對曾經“未載史冊”的女人而言,找回女人的歷史是責任也是義務,但女人從來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女性的苦難和女人的解放都不過是“大歷史”的組成部分,女人的聲音一定是“歷史”的回聲,不可能超越時代而卓然出群。

尤其對中國婦女而言,一個世紀以來,在這塊土地上,女性的苦難之外,確實還有濃重的國難和家難;在“婦女權利”之上。確實還有民族存亡的階級壓迫問題;在“男女平等”之中,確實還有于全社會都十分要緊的政治民主和經濟貧困問題。于此,中國婦女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歷史反應︰很大氣,很壯闊,無論你怎樣啟發和誘導,它的立場遠在女性主義之上;的確更像是“民族的”和“社會的”,而不盡是女性的—倘若我們只是把它禁錮在女性主義的理解框架上,也會委屈或曲解了她們的聲音。
 

目錄

總序 李小江
體例說明
導言 李小江
文化景觀
破解“女書”之謎:湖南江永女書傳人口述紀實 趙麗明 訪錄、整理
陽煥宜:“一些會寫女書的婦女很有教養”
何艷新:“外婆說(女書)是胡玉秀發明的”
何靜華:“我要寫我的痛苦、我的悲哀啊”
胡美月:“奶奶(高銀仙)她們正好是七姐妹”
曹小華:“她們的衣服很長,還是傳統的樣子”
梳起走四方:廣東順德自梳女人生追蹤 屈寧、高麗、馮惠堂訪錄 屈寧整理
“我從來都未給老板炒過”
“我生性愛自由,不願受束縛”
“父母叫我不嫁人,我真是太幸運啦”
“我自己決定的事,誰也攔不住”
“我們村的女子都不願嫁人”
“大多數自流女都出生在窮人家庭”
舟上人家:廣州家女生活故事 屈寧、高麗訪錄、整理
陳潤婆婆;“我家世世代代在珠江謀生”
盧氏婆婆:“水上人家沒錢上岸買地建房”
梁吳氏婆婆:“我們習慣住這水棚,哪都不想去”
麥氏婆婆:“現在水上人家大多蓋起了自己的小樓房”
景頗女人敘事 李春瑞、劉雲香訪錄 李春瑞整理
傳說:景頗女人的記憶
統裙:景頗婦女的文字
女人故事
最後的“金蓮”:纏足與放足 “舊俗”課題組訪錄 李小江整理
“養閨女腳要緊”
“馮玉祥來了,叫放腳”
“我給你們唱個《放腳歌》”
“纏纏”“放放”之間
文武女狀元:河南許昌 榮蘭聲訪錄、整理郭增蓮女士口述 榮蘭聲訪錄、整理
我的家庭:為防身而練拳
深宅大院里:媳婦真正是奴才
絕不走我母親、嫂子她們的路
練拳干啥?一是強身,一是保國
咱那兒千年萬載沒出過女狀元
剪花娘子:陝西旬邑庫淑蘭女士口述 趙宇共訪錄、整理
童年:“我那會子……猴哩很”
婚姻:“一天把我打六回”
生育:“我坐了十三個月子”
送病:“挑藥數我挑哩多”
跌崖:昏迷中現出“剪花娘子”
女人故事:舊俗與風俗 “舊俗”課題組訪錄 李小江整理
山東文登女:“都說我是三賢四德的妻”
河南開封女:“嫁雞跟雞飛,嫁狗跟狗走”
湖南資興女:“到結婚時,禮教可多哩”
陝西米脂女:“那時候女人就像個牲靈”
廣西全州女:“做女人,就沒人尊重”
豫南淮陽女:“做啥都沒有當女人難”
雲南景頗女:“領大這麼多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
廣東南海女:“女孩是沒有份上族譜的”
附錄
“20世紀(中國)婦女口述史”項目參與人名單
“20世紀(中國)婦女口述史”主要參考書目
 



口述是人類知識傳播和史家記錄歷史的一種古老的方法,只是在文字化的文明過程中日漸被人輕視了。20世紀下半葉,口述方法重新引起史學界的重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史學觀念的變革,在“平等”觀念的推動下,將史學研究範圍從帝王將相擴展到人民大眾,從主要是對改朝換代的記錄進入到尋常百姓生活;二是科學技術的介入和錄音設備的使用,使得“真實的記錄”成為可能,有效防止了傳述的誤差或篡改——口述史(Oral History)應運而主——194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Allan Nevins教授第一次使用了“口述史”這一概念,並在該校創立了口述史研究中心。

半個世紀以來,口述方法在史學界被廣泛使用,它打破了單純以文字資料為資源、以史學家為代言人的傳統史學規範,讓“事件”的參與者直接對“歷史”說話,將生命體驗融入史學,不僅可以填補文獻資料的不足,校正認識偏差,而且有可能使歷史展現出有血有肉的“人”的個性特征。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英國口述史學家Paul Thomson教授認為:“口述史學是關于對人民生活的詢問和調查,包含著對他們的口頭故事的記錄。……對話訪談意味著學術機構與外界、專家與平民大眾之問界線的突破。‘重新發現歷史’本身變成了一個廣泛合作的過程,其中非專業人士起著關鍵作用。……簡而言之,口述史就是人民的歷史。”

口述方法在我國史學中的運用也由來已久,從孔子的《論語》“述而不作”到司馬遷《史記》中的“荊軻刺秦王”,屢見蹤跡。唐德剛先生認為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朱元璋的《七修類稿》,以及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供詞”都是“我國傳統口述歷史中的上品”。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將史料分類,有一類正是“傳述之口碑”。唐德剛于1957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開始做中國口述史,已完成《胡適口述自傳》、《李宗仁回憶錄》、《顧維鈞回憶錄》等。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自1959年12月起有計劃、有組織地做了民國重要人物訪談,訪過七十多人,自1982年起以“口述歷史叢書”形式發表。

在中國大陸,20世紀50年代的民族識別、60年代的村史、方志整理和文史資料整輯工作、70年代在婦聯系統內做的婦運史凋杳等等,都采用了口述方法;但因為缺少錄音設備的參與,多半以筆記為主,加上政治運動的影響和意識形態制約,不同程度影響到相關資料的可信度和可續性。20世紀80年代後期,張辛欣、桑曄的《北京人:一百個普通人的自述》和馮驥才的《一百個人的十年》面世,被看作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用口述方法記錄歷史的有益嘗試,但主要是文學工作者而不是史學界內的動作。80年代中期,楊立文教授在北京大學歷史系開設“口述史選修課”,首次在我國高校中系統介紹口述史學;北京社會科學研究所鐘少華先生自1982年起采用口述方法,做過一百五十余位80歲至96歲有成就的科學家的錄音采訪,他的口述史專著《早年留日者談日本》的出版,以及楊、鐘二位先生對近、現代以來口述方法在我國史學領域中的運用所進行的梳理——所有這些,為我們今天的相關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本土資源。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