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繪畫史,以宋繪畫為主兼及五代、遼、金繪畫。
五代至宋,是中國繪畫重大轉捩時期。本書首評述五代,宋初黃筌、徐熙花鳥畫派與「三家山水」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及其他各家繪畫,兼及人物畫善。其次評述兩宋宮廷「寫實」繪畫各畫種畫家與作品,並介紹了五代、宋宮廷畫院概況。進而論述了「文人畫」的起源,評述了文人「寫意」派蘇軾、文同、米芾父子、李公麟、楊補之、趙孟堅等家,以及介於「院體」「寫意」間的王詵、趙令穰、趙伯駒、馬和之、梁楷、法常諸家。並對文人「寫意」畫風美學品格作詳論。專項評介了遼、金、西夏繪畫與主要畫家等。最后對五代至宋荊告《筆法記》,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鄧椿《畫繼》、趙佶《宣和畫譜》、郭熙《林泉高致集》、韓拙《山水純全集》等畫史畫論著作和文人論畫的蘇軾、米芾父子等人論述作了評述。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五代宋初的繪畫
第一節 宮廷花鳥畫體制的創建
第二節 「三家山水」——五代宋初的山水畫盛況
第三節 五代宋初的人物畫
第二章 北宋宮廷繪畫的「寫實」形態
第一節 郭熙山水畫的創新業績
第二節 崔白等人花鳥畫的「變法」
第三節 徽宗趙佶和宣和畫院
第三章 南宋宮廷繪畫新姿
第一節 李、劉、馬、夏的山水畫和人物畫
第二節 南宋宮廷花鳥畫的演進
第三節 東方「寫實」藝術的獨特個性
第四章 宋代宮廷畫院的機制
第一節 五代的畫院
第二節 北宋宮廷畫院
第三節 南宋宮廷畫院
第五章 文人畫的起源和發展——文人的「寫意」藝術
第一節 文人「墨戲」的歷史源頭
第二節 宋代的文人水墨山水畫
第三節 李公麟等人的鞍馬人物畫
第四節 南宋時期的文人水墨花卉畫
第六章 文人畫和院體畫的經統趨勢
第七章 遼、金、西夏的繪畫藝術
第八章 宋代的畫論與畫史
圖版目錄
第一章 五代宋初的繪畫
第一節 宮廷花鳥畫體制的創建
第二節 「三家山水」——五代宋初的山水畫盛況
第三節 五代宋初的人物畫
第二章 北宋宮廷繪畫的「寫實」形態
第一節 郭熙山水畫的創新業績
第二節 崔白等人花鳥畫的「變法」
第三節 徽宗趙佶和宣和畫院
第三章 南宋宮廷繪畫新姿
第一節 李、劉、馬、夏的山水畫和人物畫
第二節 南宋宮廷花鳥畫的演進
第三節 東方「寫實」藝術的獨特個性
第四章 宋代宮廷畫院的機制
第一節 五代的畫院
第二節 北宋宮廷畫院
第三節 南宋宮廷畫院
第五章 文人畫的起源和發展——文人的「寫意」藝術
第一節 文人「墨戲」的歷史源頭
第二節 宋代的文人水墨山水畫
第三節 李公麟等人的鞍馬人物畫
第四節 南宋時期的文人水墨花卉畫
第六章 文人畫和院體畫的經統趨勢
第七章 遼、金、西夏的繪畫藝術
第八章 宋代的畫論與畫史
圖版目錄
序
唐代自天寶年間「安史之亂」以降,中央政權的力量日衰,而地方「藩鎮」的勢力益強;至唐末黃巢等人領導的農民大起義,以及北方一些游牧民族伺機入侵,地方藩鎮叉紛紛擁兵割據,遂使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分崩離析。公元907年起,中原地區先后建立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為「五代」;南方及河東地區則分割為吳、南唐、吳越、閩、荊南、楚、南漢、前蜀、后蜀和北漢,共計「十國」。這段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動亂時期,史稱「五代」。但是,短暫的動亂與分裂很快又趨於一統。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統ˉ了中原、西蜀及江南,史稱「北宋」;嗣后,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崛起,建國號「金」,並人主中原,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后,直至公元1279年為元所滅,史稱「南宋」。北宋和南宋,史學界簡稱為「兩宋」。
趙宋王朝開國伊始,因鑒於唐未武人跋扈、藩鎮擅權之弊,遂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力量,並施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這一點,恐怕正是造成兩宋時期的「文治」大盛而「武備」遜於漢唐的原因之一。政權的一統與穩定,使經濟得以較快地復蘇與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不僅恢復並超越了唐代原有的水平;城市的商業也大大興盛,特別是到了南宋,江南的經濟更是空前繁榮。凡此種種,皆為繪畫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五代十國時期,不穩定的政治狀態不僅沒有阻滯繪畫藝術前進的腳步,相反地,在某些地區(如南唐及西蜀)封建割據的小朝廷中,一些君主對於繪畫藝術的特殊愛好更促成了它的繁盛,遂使之凌越了唐畫的水平。前人史籍中盛傳的所謂「徐黃體異」不日「三家山水」便是一個明證——前者指花鳥畫領域中的徐熙和黃筌,后者標示了山水畫多種風格形態的競演。特別是花鳥畫題材的確立,並初步形成了宮廷藝術的審美體制——即一種含有所謂「富貴」意蘊的繪畫風格,為兩宋時期高度成熟的所謂「院體」繪畫奠定了基礎。
總起來看,五代、宋初繪畫的基本特征為:首先,各種題材的確立和區分;其次,諸多地區的畫家又初步形成了不同的體制風格。五代繪畫是唐宋之際藝術風格大轉捩的一個前奏。
北宋開國之初,一仍前代舊習,要求繪畫仍能起到一定的政治和宗教的「宣教」功能,從而在宮廷中網羅了一批工畫人物的畫家,如著名的武宗元、高益等人,為朝廷崇信的佛教和道教創作寺觀中宗教內容的壁畫。同時,仁宗時命畫家於一些宮殿牆壁屏康之上「寫前代帝王美惡之跡」,以資鑒戒;又命畫當時的一些輔臣肖像,為「雲台」、「麟閣」之意。但宋初的人物畫較之前代並無太大進步。從五代到北宋,宮廷繪畫藝術中較有成就的是花鳥畫和山水畫,其中尤以花鳥畫成熟更早。
畫史記載唐代已有人擅畫花鳥,至五代、宋初,獨立的花鳥題材的作品才正式問世。北宋宮廷畫院中的花鳥畫,一開始便繼承了五代西蜀宮廷藝術的體制風范,描摹的又大都為「禁中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等僅為帝王貴胄所偏愛之物。這種所謂「黃派」(黃筌父子)花鳥畫的體制格法統治了北宋早期的皇家畫院幾近一個世紀,直至北宋中葉的崔白等人一出,才使北宋宮廷花鳥畫具有了自己的時代特色和風貌。再進一步發展到北宋末年趙佶的「宣和畫院」時,更達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宣和體」,延綿而至南宋的宮廷花鳥畫而不頹,並成為中國繪畫史上極具特色的藝術流派之一。
……
趙宋王朝開國伊始,因鑒於唐未武人跋扈、藩鎮擅權之弊,遂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力量,並施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這一點,恐怕正是造成兩宋時期的「文治」大盛而「武備」遜於漢唐的原因之一。政權的一統與穩定,使經濟得以較快地復蘇與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不僅恢復並超越了唐代原有的水平;城市的商業也大大興盛,特別是到了南宋,江南的經濟更是空前繁榮。凡此種種,皆為繪畫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五代十國時期,不穩定的政治狀態不僅沒有阻滯繪畫藝術前進的腳步,相反地,在某些地區(如南唐及西蜀)封建割據的小朝廷中,一些君主對於繪畫藝術的特殊愛好更促成了它的繁盛,遂使之凌越了唐畫的水平。前人史籍中盛傳的所謂「徐黃體異」不日「三家山水」便是一個明證——前者指花鳥畫領域中的徐熙和黃筌,后者標示了山水畫多種風格形態的競演。特別是花鳥畫題材的確立,並初步形成了宮廷藝術的審美體制——即一種含有所謂「富貴」意蘊的繪畫風格,為兩宋時期高度成熟的所謂「院體」繪畫奠定了基礎。
總起來看,五代、宋初繪畫的基本特征為:首先,各種題材的確立和區分;其次,諸多地區的畫家又初步形成了不同的體制風格。五代繪畫是唐宋之際藝術風格大轉捩的一個前奏。
北宋開國之初,一仍前代舊習,要求繪畫仍能起到一定的政治和宗教的「宣教」功能,從而在宮廷中網羅了一批工畫人物的畫家,如著名的武宗元、高益等人,為朝廷崇信的佛教和道教創作寺觀中宗教內容的壁畫。同時,仁宗時命畫家於一些宮殿牆壁屏康之上「寫前代帝王美惡之跡」,以資鑒戒;又命畫當時的一些輔臣肖像,為「雲台」、「麟閣」之意。但宋初的人物畫較之前代並無太大進步。從五代到北宋,宮廷繪畫藝術中較有成就的是花鳥畫和山水畫,其中尤以花鳥畫成熟更早。
畫史記載唐代已有人擅畫花鳥,至五代、宋初,獨立的花鳥題材的作品才正式問世。北宋宮廷畫院中的花鳥畫,一開始便繼承了五代西蜀宮廷藝術的體制風范,描摹的又大都為「禁中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等僅為帝王貴胄所偏愛之物。這種所謂「黃派」(黃筌父子)花鳥畫的體制格法統治了北宋早期的皇家畫院幾近一個世紀,直至北宋中葉的崔白等人一出,才使北宋宮廷花鳥畫具有了自己的時代特色和風貌。再進一步發展到北宋末年趙佶的「宣和畫院」時,更達到了高潮,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宣和體」,延綿而至南宋的宮廷花鳥畫而不頹,並成為中國繪畫史上極具特色的藝術流派之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