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一書,正是適應了這種綜合性專題研究的迫切需求而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論著。該書作者以他獨特的文化視角和民俗文化視點,多側面地解讀了中華傳統節慶的文化特征、文化要素和文化影響。同時,他還進一步展開視野,關注了節日民俗中的主體——民俗中男女老幼角色的位置和行為,為節慶文化的研究開拓出了一片深廣的學術空間,顯示了在這一重大課領域中作者對民俗學理論創新的探索與努力。作者在書中還刻意論析了中外節慶文化傳統節慶文化的獨特內容和形式。作者最後還著重探究了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解析了節慶民俗的文化功能及其深層的價值觀體系,進一步揭示了傳統節慶的現代化效應。
目錄
序 烏丙安
前言
第一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概論
一、作為文化符號的傳統節慶
二、傳統節慶的類型分析
三、傳統節慶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要素論
一、傳統節慶日期的選擇與設定
二、傳統節慶的文化精神
三、傳統節慶用具論
四、傳統節慶禁忌論
五、傳統節慶禁忌論
六、傳統節慶飲食論
第三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影響因素論
一、傳統節慶與宗教信仰
二、傳統節慶與文學藝術
三、傳統節慶的儒學化傾向
第四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中的男女角色
一、傳統節慶中的男性角色
二、傳統節慶中的女性角色
三、傳統節慶中的老人角色
四、傳統節慶中的兒童角色
第五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個案分析
一、從驅邪祛病到娛樂喜慶
——由年節節俗看其文化內函演變軌跡
二、元家花燈原生和次生意蘊的展開
三、清明踏青習俗淺說
四、端午龍舟競渡民俗的文化選擇
第六章 中外節慶文化比較
一、中西傳統節慶文化異比較
二、中日傳統節慶民俗比較
第七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
一、傳統節慶與文化傳承
二、傳統節慶與天人和諧
三、傳統節慶與生活點綴
四、傳統節慶與道德承繼
五、傳統節慶與民族凝取力
六、傳統節慶與人文素質教育
七、傳統節慶與人文旅游資源
結束語: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未來走向
參考文獻要目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概論
一、作為文化符號的傳統節慶
二、傳統節慶的類型分析
三、傳統節慶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要素論
一、傳統節慶日期的選擇與設定
二、傳統節慶的文化精神
三、傳統節慶用具論
四、傳統節慶禁忌論
五、傳統節慶禁忌論
六、傳統節慶飲食論
第三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影響因素論
一、傳統節慶與宗教信仰
二、傳統節慶與文學藝術
三、傳統節慶的儒學化傾向
第四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中的男女角色
一、傳統節慶中的男性角色
二、傳統節慶中的女性角色
三、傳統節慶中的老人角色
四、傳統節慶中的兒童角色
第五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個案分析
一、從驅邪祛病到娛樂喜慶
——由年節節俗看其文化內函演變軌跡
二、元家花燈原生和次生意蘊的展開
三、清明踏青習俗淺說
四、端午龍舟競渡民俗的文化選擇
第六章 中外節慶文化比較
一、中西傳統節慶文化異比較
二、中日傳統節慶民俗比較
第七章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
一、傳統節慶與文化傳承
二、傳統節慶與天人和諧
三、傳統節慶與生活點綴
四、傳統節慶與道德承繼
五、傳統節慶與民族凝取力
六、傳統節慶與人文素質教育
七、傳統節慶與人文旅游資源
結束語: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未來走向
參考文獻要目
後記
序
節慶,是人類社會各個族群普遍傳承的一宗重大的顯形文化事象。它緊密地伴隨著各民族的生產與生活實際,從遠古走來,在傳承過程中又不間斷地延續著、變異著、豐富著、發展著,使人類的生產生活史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一部令人眼花繚亂的五彩繽紛的節慶文化史冊。中華民族的節慶文化更不例外,自古以來它便受到儒家文史學者廣泛的關注,在歷代文化史冊中有關歲時節日的記述佔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歷代有關“歲時記”之類的筆記雜著已經形成了節慶文化采錄的獨特系列。現代民俗學的興起,進一步以多民族傳統節慶民俗為對象,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綜合考察和記錄,使節慶民俗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
但是,傳統節慶具有十分鮮明的綜合性特征。它在綜合經濟生產與消費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信仰祭祀民俗以及游藝娛樂民俗等事象上,展現出了鮮明的兼容性。這樣,就使民俗文化學者在有關節日民俗的研究上往往各有側重、各執一端,難以把握它的本質要素,甚至在民俗的分類上關于節日習俗的歸屬也出現了歧見。因此,有關節慶民俗文化的宏觀研究自然而然地成為與節日民俗田野調查並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一書,正是適應了這種綜合性專題研究的迫切需求而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論著。該書作者以他獨特的文化史視角和民俗文化視點,多側面地解讀了中華傳統節慶的文化特征、文化要素和文化影響。同時,他還進一步展開視野,關注了節日民俗中的主體——民俗中男女老幼角色的位置和行為,為節慶文化的研究開拓出了一片深廣的學術空間,顯示了在這一重大課題領域中作者對民俗學理論創新的探索與努力。作者在書中還刻意論析了中外節慶文化的異同,從而既顯示了人類共同的節慶文化模型,又突現了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獨特內容和形式。作者最後還著重探究了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解析了節慶民俗的文化功能及其深層的價值觀體系,進一步揭示了傳統節慶的現代化效應。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一書之所以具有上述理論創新的意義,是和作者趙東玉副教授厚實的史學功底有直接關系;他和通常所見到的民俗學專業出身的年輕學者更多地關注節日風俗事象的調查研究略有不同,本書更加注重節慶文化史的解析,從而發揮了歷史學和民俗學交叉互滲的論證水平,產生了良好效果。我希望作者堅持以民俗文化史論的學術眼光展開視野,在民俗文化研究的更多領域獲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烏丙安
2001年中秋節
但是,傳統節慶具有十分鮮明的綜合性特征。它在綜合經濟生產與消費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信仰祭祀民俗以及游藝娛樂民俗等事象上,展現出了鮮明的兼容性。這樣,就使民俗文化學者在有關節日民俗的研究上往往各有側重、各執一端,難以把握它的本質要素,甚至在民俗的分類上關于節日習俗的歸屬也出現了歧見。因此,有關節慶民俗文化的宏觀研究自然而然地成為與節日民俗田野調查並行發展的重要課題。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一書,正是適應了這種綜合性專題研究的迫切需求而出版的一部民俗文化論著。該書作者以他獨特的文化史視角和民俗文化視點,多側面地解讀了中華傳統節慶的文化特征、文化要素和文化影響。同時,他還進一步展開視野,關注了節日民俗中的主體——民俗中男女老幼角色的位置和行為,為節慶文化的研究開拓出了一片深廣的學術空間,顯示了在這一重大課題領域中作者對民俗學理論創新的探索與努力。作者在書中還刻意論析了中外節慶文化的異同,從而既顯示了人類共同的節慶文化模型,又突現了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的獨特內容和形式。作者最後還著重探究了節慶文化的時代意義,解析了節慶民俗的文化功能及其深層的價值觀體系,進一步揭示了傳統節慶的現代化效應。
《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一書之所以具有上述理論創新的意義,是和作者趙東玉副教授厚實的史學功底有直接關系;他和通常所見到的民俗學專業出身的年輕學者更多地關注節日風俗事象的調查研究略有不同,本書更加注重節慶文化史的解析,從而發揮了歷史學和民俗學交叉互滲的論證水平,產生了良好效果。我希望作者堅持以民俗文化史論的學術眼光展開視野,在民俗文化研究的更多領域獲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烏丙安
2001年中秋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8折$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