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傳

武則天傳
定價:198
NT $ 172
  • 作者:雷家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10034532
  • ISBN13:9787010034539
  • 裝訂:597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想象瑰奇,擇取武則天家庭關系與私生活為主要敘事角度,探討其特異性格、幽微心理以及深刻的人性。

本書以嚴謹的態度,細致的考辨,流暢的文筆,敘述出武則天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尤其對於她的性格特征、家庭關系及統治風格做了細致的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的許多錯誤觀點。
 

目錄

自序 雷家驥
第一章 武氏家世
一 文水武氏的家世
二 武士菠傳奇性的發跡和發展
三 武、楊家族與婚姻
第二章 武氏的人格與初人宮
一 武氏的生卒與名諱
二 武氏的早期經驗與人格發展
三 人宮後的人格成長與成熟
四 貞觀皇帝的情感世界及其與武才人的關系
第三章 二度人宮及初期發展
一 二度人宮的原因與背景
二 「穢亂春宮」如何說
三 二度入宮的真相
第四章 皇後之路
一 狐媚偏能惑主 蛾眉不肯讓人
二 後貞觀時代——永徽政局的危機
三 永徽政局的陰暗面和皇後廢立的賄賂關說
四 皇後的廢立
第五章 從皇後到二聖:武後個人權威的發展
一 初馴師子驄:清除內宮隱憂
二 再馴師子驄:外朝初整肅
三 從皇後到二聖:三馴師子驄的結果┅
四 從二聖到天後
第六章 武後的家庭角色和母儀
一 武後與本家親戚
二 武後在夫家的母權伸張與母儀
三 家庭虐待:武後與她的非親生子女
四 武後支配欲下的親子關系
第七章 天皇晚年局面與太後臨朝
一 天皇晚年局面與天後的權力焦慮
二 天皇之死與授權之變
三 太後專權與廢帝殺子
第八章 政權斗爭:臨朝與肅反
一 揚州兵變與裴炎之獄
二 告密風起與反對運動的鎮壓
三 宗室聯反與燕啄皇孫
第九章 大周革命
一 天意與符瑞:革命的意識形態與行動
二 佛教、群眾運動與革命措施
三 舊王室的處置
四 反對力量的沉潛
第十章 女皇的治術:神道設教
一 天人感應致太平
二 佛教政治:彌勒降生和輪王政治
三 神道教化的設施
第十一章 女皇的統治風格
一 威權獨任
二 揮舞革命刑柄及其後果
三 眯目聖神皇:賞柄的運用
第十二章 大周的政治、經濟與財政
一 大周政治、人才與政風
二 大周的戶口與經濟
三 大周的財政
第十三章 大周的國防外交
一 女皇統治前的國家形勢
二 大周西邊、西北邊的外交、戰略與軍事行動
三 大周北邊的國防與外交
四 大周國防外交的檢討
第十四章 大周的社會與文化
一 重役下的吏治腐敗、人口流動及社會安全
二 社會沖擊的其他因素和後續發展
三 女皇與禮俗、教育及其他社會文化
四 女皇與宗教
第十五章 情夫、親子與(亻至)子:女皇晚年的感情與危機
一 女皇的第一個情夫
二 張氏兄弟與控制鶴奉宸
三 親情的糾纏:一家兩系的繼承問題與情夫的介入
四 情夫與家屬危機以及政治危機
第十六章 神龍政變與大周覆亡
一 危機爆發:情夫惹禍與女皇引火
二 誰反女皇
三 神龍擺尾:女皇的末路
附:征引書目
 

武則天是一個富有傳奇性和爭議性的歷史名人,以我拙筆,實難論述得淋漓盡致,恰如其分,然而我卻有兩次機會撰寫她。

早在20世紀80年代,電視劇「一代女皇」在台灣掀起了一股熱潮,斯時也,文友雅集,街談巷議,幾莫不以則天為話題,而對她訛傳神化者亦眾。與朋友談辯之余,慨嘆迄今無人專文討論她的精神心理,致使她的某些面目行為終未讓人得以充分理解,於是繼我在博士論文探討武則天的政治問題之后,草成《狐媚偏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一書。該書撰寫時,我懷疑則天是一個權威人格者,可能有妄想心理,甚至已出現了迫害、誇大、宗教、色情等妄想症狀;不過經研究並與醫生朋友討論過后,我的結論趨於保守,認為盡管她可能有某些心理問題,但可資證實的史料嚴重不足,充其量僅能判斷她是一個人格失調者,也就是人格具有異常的傾向。回首我下此論斷,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我以為則天與我的緣分已到此為止,揮手與別,再也不寫她了。

世事常有出人意外者,1998年春,陳鵬鳴博士突然捎來一簡,代表人民出版社特約我撰寫《武則天傳》。由於多年沒有接觸則天,研究興趣和教學范圍亦已轉移,且大陸唐史高手如林,不假外求,所以躊躇久之,未便遽允。該年秋冬,我赴北京大學歷史系及中古史研究中心游訪,鵬鳴博士專程來邀,並詳告以理由,意懇拳拳,令我感到的確有用另一種角度研究則天,促進兩岸學術交流之必要,於是甘從驅使。大鵬不鳴,鳴則動人,鵬鳴博士是一個成功的游說者!及至我在北京蒙榮新江教授師生協助收集資料,赴西安又蒙史念海、馬馳兩先生惠贈《全唐文補遺》等多種書籍之后,始知接受稿約無異「上了賊船」。蓋大陸在此幻年間,為武則天召開過幾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拍過電視劇,發表專書論文之多,出土文獻之富,掀起熱浪龍大,實非台港島隅昔日可比。文章彬彬焉,人才濟濟焉,要消化他們的大作高見已非短期可就,遑論如期撰寫,是以不免自責無知而輕諾!

我將文獻資料帶回台灣,課余全力研讀,然后動筆撰寫,期間幾乎足不出門,日夕對着電腦,孜孜然如老僧面壁,中遇兩次大地震,屋牆撕裂,架閹傾毀,整理重修耽擱了一些時間。如是者兩年,終於在她被推翻1297年后的當月,我的《武則天傳》終於能與讀者見面了,而心力也幾乎為之耗盡。

這次寫則天與20年前不同,這次的構想是寫全傳。我所讀的彬彬文章,主題多有偏好,立場常顯鮮明,或為精微的研究,或作高明的評論,要之對則天的成長過程與心理發展,婚姻關系與家庭角色,行為模式與掌權經過,國際戰略與圖家安全,以至內政——包括政策措施、財政經濟、人口流動、社會變遷、文化教育以及宗教關系等,多欠深人而全面、系統而中觀的論述。當然,這牽涉到「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問學境界,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如何調和,的確是知之非艱、行之為艱之事,曲學如我,益感困難。另外,傳記史學對傳主的通盤思考特別重要,此指導思想若掌握不當,則對所寫人事尤易失中。學者們對武則天是一個人,一個有多重角色的女人,一個開國皇帝也同時是亡國皇帝的認知,似乎猶未予以足夠的重視,遂使眾多鴻文產生了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之見。於今我撰寫她的全傳,對此都作過一番思考,努力以求周延。

文哲家常說追求真善美,但是善美屬於道德和藝術層次,文哲家事實土己經不易臻至。對史學而言,善美屬於后續思維與探求,而史家則以求真——研究事實真相、探求變化真理——為首務,及其至也,即臻善美的境界。因此,我在書中不逞文詞之美,不取怪力亂神「可讀性高」的傳說,卻因則天早期史料極少而不免多所考證,或見於正文,或附於腳注,如考證則天原名約,一度名明空,享壽81歲等等,編輯部亦認為有倮持冗考贅注的必要,以示有征可信。或許令讀者覺得質木無文,或者讀來有點累,但余豈好辯哉,不得己也,尚請見諒!

傳記史學求真之后猶須能傳真,拙筆如我,且不得不寫傳記文學,故誠是一大考驗。我的文筆和論述方式或許不能盡滿人薰,但已在傳述真相妁原則之下,盡量深入淺出,避免過分的經院派或小說家寫法。不過,為了傳真,本書引用詔令奏疏時,仍然全依或節錄原文,以傳真相;而引述時人談話時,則為了使讀者易懂,故在忠於原文的原則之下,有時作了一些點竄潤飾。這是太史公的長技9邯鄲學步,固亦有因。此書之所以不能全為白話文,蓋亦不得已也。

無論如何深入淺出,本書事實上仍屬學術性的論述,因此讀者對當時的歷史可能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裸,才易於完全掌握本書所論述的武則天種種問題。讀者讀后或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何我不給則天作一個總評?這個問題事實上連唐人也做不到,而近今不少武則天研究者則更是立場明顯,對她愛恨分明,不免有失史家的價值中立。前面我說則天是一個富有傳奇性和爭議性的人,她一生行事甚多,角色復雜,你從某種角度看就會有某種角度的評價,甚至評價可以完全相反,例如從太平公主角度看,則天是卞個寵她的慈母,從她嫡二哥廢太子李賢的角度看,則天卻是嚴母乃至苛母,而從她的庶兄姊角度看,則天更是不折不扣的虐母。同是母親,慈愛、嚴苛與虐待集於下身,要如何評論?作為一個君主,類似的爭議和評價將更復雜,有誰能簡約地告訴讀者,則天威權獨任、縱橫捭闔一生9她是因何被推翻的?為何覆亡於親生子女以及親自提拔的高干手上?這群人之反叛僅是因權利熏心、富貴自保嗎?我看事有蹊蹺,理不盡然,蓋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背后常有復雜的因果關系網,不宜一言概之,化而約之。我既然已從各方面給則天作了論述,因此對這樣一個爭議性巨大而又不易總評的人,思考良久,認為實無必要為她作總評,勉而為之亦將吃力不討好,並且剝奪了讀者獨立思考的空間。春秋批判是經學家的思維,朝野月旦是名士的能事,創造人物是小說家的故技,我菲經家,也菲名士,更菲說者,只是向往太史公「欲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的學者而已。假如能考明則天的行事,重建其真相,從而解釋出她成敗興壞之真理,則是任務已完成,固所願也。總評,就讓它如乾陵無字碑下樣,成為空白篇吧! 

霄家驥(躍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