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將詩學觀念與接受主體、物件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在閱讀、批評、寫作諸環節的展現相結合,建立起一種以詩歌的接受史為視角,用接受范式來整合多元材料的論述模式,進而架構起歷史與邏輯相互結合的理論體系。本卷書綜述了詞學的發展歷程。
本書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划中長期課題研究成果之一。全書分為七卷,前六卷按歷史朝代分編,起於先秦,迄於清末,每卷詳述一個時期的詩學狀況;另設《詞學》一卷 ,綜述詞學的發展歷程。本書以詩歌理論的演進為經,以詩歌的種類活動為緯,將詩學觀念與接受主體、對象之間的互動關系及其在閱讀、批評、寫作諸環節的展現相結合,建立起一種以詩歌的接受史為視角,用接受范式來整合多元材料的論述模式,進而架構起歷史與邏輯相互的理論體系。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詞學是廣義詩學的一部分
第二節 詞學與詩學主導觀念的區別
第三節 中國詞學史發展邏輯與分期
第二章 唐五代北宋詞學
第一節 唐五代詞學
一 唐五代詞學的產生背景
二 唐五代詞學
三 《花間集》和《花間集序》:詞體觀念的初步確立
四 南唐詞:「回歸詩本位」的肇端
第二節 北宋詞學
一 北宋詞學的發展背景
二 北宋前期的詞學觀念
三 「詞為詩之裔」——蘇軾的詩化理論與北宋中期的詞學
四 李清照「詞別是一家」的理論與北宋后期詞學
五 北襟詞話、詞集的詞學意義
第三章 南宋和金代詞學
第一節 南宋詞學
一 南宋詞學的發展背景
二 詞的「詩化」傾向在南宋前期和中后期的發展
三 清真家風的承繼
四 調和「回歸詩本位」與「固守曲本位」觀念的姜、張詞學
五 迅速發展的南宋詞話與詞集
第四章 元明詞學
第一節 元代詞學
……
第五章 清代詞學
第六章 結束語
主要引用書目
后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