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目的就是闡述從觀念藝術到新媒體藝術的發展過程,還要追溯它的淵源,以及它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觀念藝術在西方已經有了三十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它從反叛傳統開始,逐漸為社會所接受,到今天已發生功能性的變化,並廣泛影響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中國,觀念藝術幾乎還不被人了解,只有藝術圈內的少數人在進行這方面的實驗。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尤其隨着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也在快速進入信息時代,也必定會產生信息時代的藝術,到那個時候,每一個普通的公民都會直接面對新媒體藝術了。
王秋凡,1967年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89年畢業於大連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96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史論系;199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留校。現為魯迅美術學院《美苑》雜志社編輯,曾出版《米開朗基羅傳導讀》、《藝術叢書》(合譯),並有多篇譯文、譯論文章散見於國內報刊、雜志上。
目錄
一 追根溯源
「達達」主義和杜尚
約翰·凱奇——激浪藝術——前衛電影
多媒體與表演
二 影像藝術
新媒體
影像表演
三 觀念影像藝術
個人探索(60年代)
自我發現(70年代女性藝術家的探索)
個人敘事(80年代)
影像回歸(90年代至今)
四 影像裝置
影像裝置空間與監視器
影像藝術之父——白南准
影像藝術詩人——比爾·維奧拉
五 新媒體藝術
技術整合
電腦藝術
網絡藝術
參考書目
「達達」主義和杜尚
約翰·凱奇——激浪藝術——前衛電影
多媒體與表演
二 影像藝術
新媒體
影像表演
三 觀念影像藝術
個人探索(60年代)
自我發現(70年代女性藝術家的探索)
個人敘事(80年代)
影像回歸(90年代至今)
四 影像裝置
影像裝置空間與監視器
影像藝術之父——白南准
影像藝術詩人——比爾·維奧拉
五 新媒體藝術
技術整合
電腦藝術
網絡藝術
參考書目
序
人類的文明像一條長河,綿綿不絕地從遠古流淌到今天。人類的審美活動留下的無數物證,就構成了一部美術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的壁畫和雕刻到古代文明的建築和金字塔,從古希臘的雕塑到中世紀的教堂,從文藝復興的油畫到現代的抽象藝術,真是一部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的歷史,即使是那些表現痛苦、悲傷或死亡的美術,也是以藝術的語言來喚起人們對美的向往和珍惜。在西方美術史上,意大利文藝復興是第一次明確地用美的尺度作為藝術的標准,並在
此基礎上形成了延綿幾個世紀的古典主義。到19世紀中期以后,隨着現代工業社會的來臨,現代主義的藝術觀念也開始形成,並猛烈地沖擊着以學院藝術為代表的古典主義傳統。現代主義藝術運動以形式主義為理論基礎, 以抽象藝術為基本特征, 雖然它與傳統的藝術觀念勢不兩立,但仍然是一種美的創造,不過所反映的是新的審美觀念,即工業化時代的視覺經驗與價值觀念。
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達到它的鼎盛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盡管現代藝術家仍然雄心不減,想繼續推進已經確立的現代藝術事業,但現代社會的歷史條件似乎發生了變化。首先是現代藝術策源地巴黎已不再是西方社會的文化中心,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傳統社會進一步解體,現代文明的盲目發展也迅速導致了人類與其生存空間的尖銳矛盾,現代主義對於工業文明的浪漫理想受到現實的挑戰。反映在藝術上的現代主義觀念也出現了危機,因
為現代主義藝術以反映機器時代的視覺經驗為基礎,以抽象藝術為基本形態,但信息時代與商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的視覺經驗遠遠超出了架上繪畫所提供的抽象美的范疇。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國,也就是說,這兩個年代成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分水嶺。1950年美國的主流藝術是抽象表現主義,而1960年的主流藝術則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正好處在現代主義藝術與觀念藝術的交接點上。盡管波普藝術在觀念上與現代主義傳統的抽象藝術是相反對的,但還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仍然保持了架上藝術(包括繪畫與雕塑)的形態,不過是用現成品的形式代替了傳統的形象或形態創造。然而也正是在這個「現成品」申潛藏着非藝術的危機。用現成品的搬用取代形象的創造,也就是意味着作為一種「技能」的藝術(不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一統天下,傳統的繪畫和雕塑反倒成為當代藝術的邊緣。有一個美國評論家認為,藝術在50年代以后就死亡了。這個悲觀的結論即是針對觀念藝術而言。現代主義藝術雖然破壞了東方藝術的美才重新評價了藝術史,使人類的審美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擴充。但抽象藝術是貫穿於現代藝術中的一根紅線,它是一種純美的創造,與古典藝術不同的是,抽象藝術不僅自身作為審美的對象,而且也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嶄新的藝術觀念,從建築到工業設計,從商業廣告到服飾、家具等應用美術,抽象美術無所不在,由康定斯基、保羅。克利等眾多抽象藝術大師加盟的包浩斯美術學院,更像是一部現代設計觀念發動機。
然而也就在抽象藝術走向惟美之時,西方藝術史上這條從古典到現代追求藝術之美的紅線似科在60年代一下被掐斷了,觀念藝術不期而至,它毫不顧忌藝術的傳統,肆意打破藝術的邊界,一切非藝術的、反藝術的、丑陋的、惡心的行為和擺設都可以成為藝術,當然也還有美麗的、壯觀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和裝置,這些都歸於觀念藝術的名下。
……
此基礎上形成了延綿幾個世紀的古典主義。到19世紀中期以后,隨着現代工業社會的來臨,現代主義的藝術觀念也開始形成,並猛烈地沖擊着以學院藝術為代表的古典主義傳統。現代主義藝術運動以形式主義為理論基礎, 以抽象藝術為基本特征, 雖然它與傳統的藝術觀念勢不兩立,但仍然是一種美的創造,不過所反映的是新的審美觀念,即工業化時代的視覺經驗與價值觀念。
現代主義藝術運動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達到它的鼎盛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盡管現代藝術家仍然雄心不減,想繼續推進已經確立的現代藝術事業,但現代社會的歷史條件似乎發生了變化。首先是現代藝術策源地巴黎已不再是西方社會的文化中心,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傳統社會進一步解體,現代文明的盲目發展也迅速導致了人類與其生存空間的尖銳矛盾,現代主義對於工業文明的浪漫理想受到現實的挑戰。反映在藝術上的現代主義觀念也出現了危機,因
為現代主義藝術以反映機器時代的視覺經驗為基礎,以抽象藝術為基本形態,但信息時代與商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的視覺經驗遠遠超出了架上繪畫所提供的抽象美的范疇。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國,也就是說,這兩個年代成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分水嶺。1950年美國的主流藝術是抽象表現主義,而1960年的主流藝術則是波普藝術,波普藝術正好處在現代主義藝術與觀念藝術的交接點上。盡管波普藝術在觀念上與現代主義傳統的抽象藝術是相反對的,但還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仍然保持了架上藝術(包括繪畫與雕塑)的形態,不過是用現成品的形式代替了傳統的形象或形態創造。然而也正是在這個「現成品」申潛藏着非藝術的危機。用現成品的搬用取代形象的創造,也就是意味着作為一種「技能」的藝術(不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一統天下,傳統的繪畫和雕塑反倒成為當代藝術的邊緣。有一個美國評論家認為,藝術在50年代以后就死亡了。這個悲觀的結論即是針對觀念藝術而言。現代主義藝術雖然破壞了東方藝術的美才重新評價了藝術史,使人類的審美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擴充。但抽象藝術是貫穿於現代藝術中的一根紅線,它是一種純美的創造,與古典藝術不同的是,抽象藝術不僅自身作為審美的對象,而且也為現代社會提供了嶄新的藝術觀念,從建築到工業設計,從商業廣告到服飾、家具等應用美術,抽象美術無所不在,由康定斯基、保羅。克利等眾多抽象藝術大師加盟的包浩斯美術學院,更像是一部現代設計觀念發動機。
然而也就在抽象藝術走向惟美之時,西方藝術史上這條從古典到現代追求藝術之美的紅線似科在60年代一下被掐斷了,觀念藝術不期而至,它毫不顧忌藝術的傳統,肆意打破藝術的邊界,一切非藝術的、反藝術的、丑陋的、惡心的行為和擺設都可以成為藝術,當然也還有美麗的、壯觀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和裝置,這些都歸於觀念藝術的名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