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

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
定價:126
NT $ 110
  • 作者:@饒勝文 @編/著
  • 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6541432
  • ISBN13:9787506541435
  • 裝訂:316頁 / 20 x 15 cm / 普通級 / 2版
 

內容簡介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是一本歷史軍事地理著作。什麼是歷史軍事地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認為:「軍事地理學研究軍事與地理條件之間的關系,是人文地理的一個分支,也是軍事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對指導軍事行動具有重要意義。了解古代的軍事地理是更好地認識當代軍事地理的重要條件,因此,歷史軍事地理又是歷史地理學,也是軍事地理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譚其驤教授序》)饒勝文同志的這本書所論,是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雖然不是對古代軍事地理作詳細的考察,但其性質是歷史軍事地理著作,自無疑義。

本書是一本歷史軍事地理著作。政治興亡常與軍事成敗相關,而地理又與軍事密切相關,故探討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對於深入認識中國歷史上歷代興亡,實為一個重要關鍵。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是把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形象地概括為、「棋盤型格局」。全書內容亦由此而展開。因有「棋盤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關中、河北、東南、四川;乃有「四邊」的闡述,即山西、山東、湖北、漢中;乃有關於「合天下之全勢」的中原的認識。全書從地理形勢、軍事成敗入手,最后落實到政治局面的變化,即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成因及其類型。概而言之,全書由地理而言軍事,由軍事地理而論政治得失。
 

目錄


「在德不在險」(代前言)
第一章 棋盤型軍事地理格局
第二章 四角的軍事地理形勢
第一節 山河四塞,百二秦關——關中
第二節 上洲之勢,臨馭六合——河北
第三節 龍蟠虎踞,東南形勝——東南
第四節 山川險固,天府之土——四川
第三章 四邊的軍事地理形勢
第一節 河東都會,用武之地——山西
第二節 依山憑河,戰守之沖——山東
第三節 樞紐江漢,砥柱江南——湖北
第四節 南北膠着,東西伸展——漢中
第四章 中原的軍事地理形勢
第一節 合天下之全勢
第二節 中原山川形勢
第三節 對中原局勢的判斷與經營的得失
第四節 攻取洛陽的成功戰例
第五節 中原地區東西之爭與南北之爭
第五章 統一與分裂
第一節 統一與分裂:政治與地理
第二節 統一與分裂:問題的轉換
第三節 分裂的類型
第四節 統一的軌跡
后記
 

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是一本歷史軍事地理著作。什麼是歷史軍事地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認為:「軍事地理學研究軍事與地理條件之間的關系,是人文地理的一個分支,也是軍事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對指導軍事行動具有重要意義。了解古代的軍事地理是更好地認識當代軍事地理的重要條件,因此,歷史軍事地理又是歷史地理學,也是軍事地理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篇章。」(史念海《河山集·四集·譚其驤教授序》)饒勝文同志的這本書所論,是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雖然不是對古代軍事地理作詳細的考察,但其性質是歷史軍事地理著作,自無疑義。

在中國古代歷史遺產中,論軍事地理大勢者,代有所出。言兵論政,說地,也都與此有所關聯。從《孫子》十三篇,到賈誼《過秦論》;從諸葛亮《隆中對》,到杜佑《通典·兵典》;從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到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等等,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從軍事、政治、地理着眼,還是從某一局部的發展進退着眼,抑或是從總攬全局着眼,軍事地理大勢都是人們所關注的。唐人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序稱:「古今言地理者凡數十家,尚遠古者或搜古而略今,采謠俗者多傳疑而失實,飾州邦而敘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流於異端,莫切根要。至於丘壤山川,攻守利害,本於地理者,皆略而不書,將何以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勢勝之利,示形束壤制之端,此微臣之所以精研,聖后之所宜周覽也。」李吉甫是中唐后期的一位名相,史家稱他「該洽典經,詳練故實」,「善任賢良」,乃「經緯之臣」(《舊唐書·李吉甫傳》)。他說的上面這段話,包括了政治、軍事、地理等幾個方面的含義,具有典型的意義。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是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的代表作,總攬「州郡之分合」,辨析「形勢之重輕」是其所長;詳論山川險易,古今用兵戰守、攻取之所宜,以及興亡得失成敗之緣由,是其主旨,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和智慧,啟迪后人思考者多矣。

本書作者之所以更多的受到前賢在這方面的啟發,從而對考察古代軍事地理大勢產生興趣,並非偶然。這是因為,作者在大學讀歷史系本科和攻讀研究生時,有一個學術上的追求,即認為學習和研究歷史,一是要知天下大勢,一是要明歷代興亡。讀史而有此旨趣,可謂立意高甚。這使我想到朱熹教導他的學生讀史的方法:「讀史當觀大倫理、大機會、大治亂得失。」(《朱子語類》卷十一)可見,古今之人讀史,自有相通的路徑。問題在於,如何才能知天下大勢,怎樣才可明歷代興亡?作者尋覓到一個契機,即古代軍事地理大勢。這是因為作者在讀史中逐漸認識到,政治興亡常與軍事成敗相關,而地理又與軍事密切相關,故探討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對於深人認識中國歷史上歷代興亡,實為一個重要關鍵。重要的是,這一研究領域,不僅有學術價值,而且有現實意義。這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治史宗旨吧。經數載之功,幾十次修改、補充,作者終於把本書呈現在讀者面前。

本書的一個鮮明特點,是把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形象地概括為「棋盤型格局」。全書內容亦由此而展開。因有「棋盤型」,乃有「四角」的分析,即關中、河北、東南、四川;乃有「四邊」的闡述,即山西、山東、湖北、漢中;乃有關於「合天下之全勢」的中原的認識。全書從地理形勢、軍事成敗入手,最后落實到政治局面的變化,即歷史上統一與分裂的成因及其類型。螞而言之,全書由地理而言軍事,由軍事地理而論政治得失。這樣一個結構,這麼重要的內容,在這本二十多萬字的著作中,不可能詳加論述,只能是「布局」之梗概,「大勢」之要略。盡管如此,作者在一些具體論述上還是作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如其論河北攻守的三個層次,論湖北的三個重心,論漢中東西伸展的特點,以及論四川的攻守之穩固的形勢,論東南何以形成保據之最佳態勢,等等,都是根據古代軍事態勢、攻守得失以及前人所論而經過認真思考提出來的。作者用力之勤,於此可見一斑。以上兩點,對於一位青年研究者來說是很難得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