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法國哲學已經對我國學界產生很大沖擊,而且有日趨嚴重之勢。該書以外文原著為主,以胡塞爾的現象學為發展線索,詳細分析了胡塞爾、柏格森、普魯斯特、海德格爾、薩特、梅洛----龐蒂、列維那、福柯、德勒茲、塞爾、利奧塔塔爾、德里達等人的思想。
該書第一次提出理解現象學的新思路:現象學並不像國內多數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門現象學或者顯學。實際上所謂現象學並不是顯學,不是自然之鏡或反映論,它是不可見的,這是胡塞爾所謂現象的真諦。顯實際是隱,即從胡塞爾到德里達之路,也是20世紀法國哲學之路。作者認為所謂”隱”的含義應該在狹義的觀念、概念、理性之外獲得理解,即西方傳統哲學所不熟悉的另外一個方向,是沒有被說出來的,或者是不可說的領域。這個領域,要借助於直覺、意志、想象等被西方傳統形而上學長期忽視了的思維形式。
作者認為,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可能只是關注了哲學或者智慧中的正面,即”明”的一面,但是,哲學還有它的反面,”暗”的一面,從這個方面出發,我們才能理解,在這些文本中為什麽出現了大量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概念,比如懸隔、荒謬、虛無、他者、死等等,也就是作者提出的異域。正是福柯的「癲狂」和德里達的「解構」進一步被稱做後現代的,從此敞開了歸隱之路,一個隱的空間,我們尚未看見的空間,這就是20世紀法國哲學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