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仍然是人們矚目的焦點。中歐、東歐以及中亞地區長時間內建立起來的政治經濟體制,一直步履維艱,最終未能支持下去。衰落使它們開始了艱難的轉型,向著經濟更加市場化和社會更為民主的方向邁進。南非黑人多數政府治理的到來,帶給了這個國家更為快速和公正的增長,並在南部非洲引起了積極的反響。中國控制住了人口的增長,經濟政策趨於寬松,而且一直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締結了自由貿易協定,但遭受巨額資本外逃的沖擊時,卻陷入了困境。新近出現的令人戰悸的疾病,在一些貧困和治理不善的非洲國家中滋生。迅速崛起的東亞「經濟奇跡」,如同早些時候的日本一樣,令全球瞠目。世界其他地區制定政策的人們探尋著東亞成功的「秘密」,希望能將它們運用於自己的國家。美國國會威脅削減外援經費並取消國際開發署,然而,市場驅動的私人資本和工人卻在加速跨國流動.隨著通訊和交通的進步,各類服務的相對成本在降低,使生產得以在開支最為低廉的地方進行,制成品的生產日盆呈現出「全球化」的特色,甚至許多種類的服務也越來越多地在國際間進行著貿易。
電視和其他傳媒中有關發展的內容,每天都在撞擊著我們的思維觀念。發展中國家對於北美和歐洲人來說,似乎再也不是與自己毫無關系的異國他鄉了。現在人們深信,發展中國家為之奮斗的經濟發展,對於高收入國家的人們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強烈的發展意識給我們這些寫教科書的人創造了一個機遇,同時也提出了兩個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