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龐薰琴

百年家族:龐薰琴
定價:87
NT $ 76
  • 作者:孫萍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2-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3445042
  • ISBN13:9787543445048
  • 裝訂:327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海虞龐氏世代居住在常熟西鄉塘橋,是個耕讀世家。至清乾隆年間,子孫繁衍,族以滋大,成為西鄉第一著姓。本書以龐薰琴這一關鍵人物上下連接,以龐氏家族為場景,通過展示上下幾代人的人生道路,包括理想抱負、事業成就、境遇命運、子弟教育、婚姻家庭等情況,沿著其家族發展的歷史足跡,串起的便是龐氏家族從傳統耕讀人家到官宦名門、再到現代藝術家庭的百年滄桑、盛衰榮辱,從而揭示出百年中國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嬗變歷程。可以說,在漫長的風雨歲月中,海虞龐氏見證了歷史,記錄了歷史,其本身的沉浮也構成一幅富有蒼茫之美的歷史畫卷。

龐薰琴(1906—1985),我國著名繪畫藝術家、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出生於江蘇常熟縣望仙橋龐宅。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課余學繪畫。1925年赴法國巴黎求學,後在敘利恩繪畫研究所、格朗特歇米歐爾研究所學習繪畫。1930年回國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2年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昌明美術學校任教,發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1935年決瀾社解散。1936年後任教於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194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繪畫系主任。1953年調至北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成,龐薰琴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恢復政治名譽,恢復高教級別。1983年舉辦建國以來第一次個人畫展。1985年逝世。
 

目錄

一、祖輩身影
「鷦鷯何樹借棲身」
耕讀相沿的傳家之道
縈繞幾代人的書香之氣
二、龐家探花
探花及第喜臨門
書生點兵風雨行
清操雅望歷六部
三、鴻圖展否
辭官歸里心不老:龐鴻文
力圖新政遭彈劾:龐鴻書
四、大家小家
小鎮望族的余韻
人丁不旺的大房二房
遭受排擠的三房
五、搏擊人生
「先生,你等著瞧吧!」
夢幻巴黎,巴黎情真
「回去!回去!」
艱苦創業決瀾社
「你是只(強牛)馬」
北上南下
「不願出賣我自己」
總理的囑托
六、荒唐歲月
噩夢襲來
醫病醫心
又被拋了出來
真理終於見到了太陽
七、美的歷程
國畫?西畫?
繪畫藝術·裝飾藝術
時間藝術·空間藝術
詩與畫
一位甘於平淡的畫家
一位言未盡的工藝美術教育家
八、琴瑟之好
一層包辦婚姻的陰影
患難與共的丘提夫人
相濡以沫的袁韻宜夫人
九 百年掠影
滄海桑田世間情
龐家三姐妹
回首貽安堂
十 新一家人
天長地久,藝術無限
探索油畫藝術新路的實踐者
三代女畫家的連續
附錄一 龐薰琴家族世系簡表
附錄二 龐薰琴家族年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中國是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泱泱大國,而幾千年來文明火種的傳播,正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血脈的延續而承載著。「家」是「國」的縮影,「國」是「家」的延伸,只有家庭繁衍的生生不息,才有國家命脈的延宕流長。孟子說:「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離婁上》)因此,「家國」、「國家」在漢語文字里,一直在炎黃子孫心目中一個最庄嚴而神聖的詞匯。儒家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墨家道「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尚同下》),這種傳統中國人價值取向的產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都接受了「家國同構」這一政治文化范式。

「家」、「國」雖然同構,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多年來,我國學界對於國家光亡、民族的興衰,比較偏重於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學科領域去研究,即對於「國」的歷史比較重視,相對來說,忽視了對「家」的探討和挖掘。這樣就帶來了對社會歷史發展的研究見大不見小,多宏觀而少微觀,重上層建築而輕社會根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嚴重的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一股強勁的研究家族史的勢頭正在史學界掀起,形式新穎的「家族史」與「口述歷史」的讀物正在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本叢書正是在這種新情勢下編輯出版的。其讀者對象不只限於研究者,更主要的是想給對近百年一些重要人物家族的興盛衰亡有興趣的廣大讀者提供一點可讀的素材。

這套叢書的基本范疇是寫近現代的三代人。俗話講「人無三代富」,也就是說一個家族興衰一般會經過三代。如果一代人的主要活動按三十年計算,三代的起落大體為一百年。按三代百年來切割家族,深入解剖,無疑是比較方便和科學的。為什麽這套叢書只寫近現代的家族?因為近百年,伴隨著1840年鴉片戰爭的硝煙,資本主義列強大舉入侵中國,中國傳統社會在劇烈的變動中解體,傳統文化也在困苦中再生。古今中西之爭改變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很多大家族也在這種「幾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李鴻章語)中浮沉。選擇一些典型的家族,考察他們在近百年社會大變動中的發家與破敗,無疑對全面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傳統的農業文明向現代的工業文明的轉換,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百年家族》叢書的確定即源於這種指導思想。

這套叢書從近現代各界名人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三十個,每個家族一冊。我們希望每本書不是寫成一般的三代人物傳記,也不是對每個家族的簡單回顧,而希望寫成以人物為載體,以家族為場景,給讀者以思考的生動活潑的著作。通過家族三代主要成員的人生道路,包括理想抱負、求學問道、學術思想、藝術成就、政績戰功、子弟教育、境遇命運、悲歡離合、性格組合、喜怒哀樂、婚姻家庭等方面,全方位反映家族的興盛衰落;通過一個家族透視近百年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風俗的發展和變化。在寫作手法上盡量避免按時間順序或人物傳承做平鋪直敘,要求打破時空隔閡,每本書似一部跳動的電視劇,有情節、有畫面、有激情,從更高、更宏觀、大歷史、大文化的角度去把握家族發展的脈絡及人物命運的變遷。

家族的興旺發達,既靠天時、地利,更需人和。社會的大環境,一定的家庭基礎是十分必要的,但優秀的人才是關鍵。這也就是為什麽處於同時代的家庭,其結果則差別甚大的原因。所以,研究近百年家族的三代更替,人是中心。一般來講,這里的每本書,都以一位名人為中軸,上下擴充三代人,也有的延續四代人,左右旁及關系密切的數十人,以家寫入,以家透視社會,人是時代的人和家族的人,對人的行為和家族的走向都有哲理的解析。從這個角度講,希望每本書都寫出了做人的道理、治家的秘訣,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可以鑒往知來、開拓視野、啟迪心智。編者的這種苦心設計是否變成了現實,還是請讀者認真閱讀這套書後去評判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