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道三家之學,一般多作為一種哲學思想來研究,或當作一種知識來講解,而本書作者之所見則與此有所不同。
梁漱溟先生認為,這三家都是關於人們修持、涵養或修養的一種學問,其固有的根本精神在「力行實踐」。因此,他說:「儒、佛、道三家之學均貴踐履實修,各有其當真解決的實在問題,非徒口耳三寸之間的事。不掌握此點,不足以言三家之學。」如儒家孔門之學,依作者所見,就是「專務導致吾人身心生活日進於自覺而自立,整個生命有所變化提的那學術」。作者並非不承認這三家之學「其中有思想有知識」,但「主要則在返乎自家身上之修持、涵養、證悟」,若不如此,而「只當作哲學來講者殊屬失真無當」。
現本書所收錄之文字,各篇既強調三家之學這一固有之根本精神——「力行實踐」,又指出儒家修養實踐的具體方法。
梁漱溟,原名換鼎,字壽銘,後以漱溟行世,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順天中學堂畢業,其後皆自學。中國現代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執教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30-1937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1941年參與發起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李淵庭,男,內蒙古托克托縣人。山東鄉村建設研究所畢業,重慶北碚私立勉仁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