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十論

中國古代建築十論
定價:120
NT $ 104
 

內容簡介

本書以介紹中國古代建築概貌的《中國古代建築概說》為引,按時代選編作者對戰國、漢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類建築的有關研究專論。

本書系統介紹中國古代建築概貌的《中國古代建築概說》為引,按時代選編作者對戰國、漢代、北朝、隋唐、宋金及明清各類建築的有關研究專論。為方便一般文史研究者和愛好者的閱讀,所收各篇盡可能避開古代建築史研究中古建築術語過多和有較多計算過程的內容,而選擇那些主要通過文物去考證古代建築體制,或可補充因實物不存而造成空白點的題材。正是這些分別以戰國銅器、漢代帛書、北朝石窟、兩宋繪畫及金代壁畫等為資料進行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研究、探討之論,又充分體現出作者因學識廣博而獨具特色的探索視角和研究方法。
 

目錄

自序
1 中國古代建築概說
2 戰國銅器上的建築圖像研究
3 記顧鐵符先生復原的馬王堆三號墓帛書中的小城圖
4 麥積山石窟中所反映出的北朝建築
5 隋、唐長安、洛陽城規劃手法的探討
6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築
7 宋趙佶《瑞鶴圖》和它所表現的北宋汴梁宮城正門宣德門
8 山西省繁峙縣岩山寺南殿金代壁畫中所繪建築的初步分析
9 《靖江府修築城池圖》簡析
10 明代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群總體規劃手法的特點
 

復旦大學出版社要我選擇十篇文字,以《中國古代建築十論》之名收入他們所編的“名家專題精講”叢書中,辭不獲允,只好勉為其難,在舊作中選擇十便復命,並就正于讀者。

建築(廣義的,包括城市、村鎮等)是人類為自己創造的生存和居住環境,它首先是體現了人類的物質文明,但也反映了人類的精神文明。這是因為建築的發展,在相近的自然和技術條件下,卻往往是由人類的精神文明決定了它向哪個方向發展,從而產生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間在建築商的差異的。從這個角度講,一國、一族建築的李世也可視為是反映了其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而在其發展進程中產生的若干重大的建設成就則成為其歷史發展的標識物和人們引以自豪的共同記憶或民族文化遺產。梁思成先生說︰“建築制規模、形體、工程、藝術之嬗遞演變,乃其民族特殊文化興衰潮汐之映影,一國、一族之建築適反鑒其物質、精神繼往開來之面貌”,就是這個意思。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代建築淵源流長、特征明顯而穩定,在世界兼 重獨樹一幟,從未中斷,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建築體系,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除熟知的萬里長城和大運河外,公元583年建成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前最大的城市——面積84平方公里的隋、唐都城長安和公元1056年建成高達67m——淨高近53m的現存世界上最高木構建築佛宮寺釋迦塔等,也都是我國先民對世界文明發展所作出的杰出貢獻,是我們應引以自豪的獨處成就。因此,我國現存的歷史建築遺產值得我們加倍珍視和認真保護,而其卓越成就和發展歷史也需要我們去努力發掘和研究。

這里就教于讀者的是按時代排列的十篇文字。鑒于本叢書是文史性質的,而研究建築歷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技術問題,這里只能盡可能避開古建築術語過多和有較多計算過程的內容,而選擇那些主要通過文物去考證建築體制或可補充因實物不存而造成空白點的題材,但符合此條件的只有七篇。補入的三篇中,概說可向讀者介紹古代建築的概貌,另兩篇介紹隋唐長安、洛陽城市和北京宮殿壇廟的規劃設計特點和寓意,讀者如跳過那些推算過程和數據,只審讀結論,也許還可對其獨特手法和成就有所了解。

限于條件,所選可能不盡符合叢書的性質,只是十篇分別寫成的論文,而不是系統的專論,又因撰寫的時間不同、側重點各異和行文的需要,個別處難免小有重復,統希讀者見諒,並不吝賜教。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