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

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劉燕生
  • 原文作者:Author LIU Yansheng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1-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3632232
  • ISBN13:9787503632235
  • 裝訂:340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弱勢群體的保障需求、解決方式和責任主體的認可為主線,闡述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再選擇的一般過程。

從這一主題出發,作者使用大量歷史資料,追溯和分析了社會組織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弱勢群體實施經濟保障的不同方式,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眾多思想家、經濟學家、社會政策工作者、社會團體以及國家主體在解決勞動者和社會成員遭遇的社會風險方面進行的理論或實踐上的探索;論述了人類生活風險保障由自然經濟時代的家庭機制,向工業化早期工人階級的互助機制,再向社會化大生產時代的市場—政府機制轉變的社會歷史條件;分析了各種保障機制的責任、作用和內在風險,以及不同保障機制在當今世界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保障立法分析,描述了不同保障項目產生的原因、背景和功能機制;對當今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標取向作了比較分析。宏觀地描繪了世界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進程和當代體系的制度框架。

作者對社會保障運行中市場機制的「逆向選擇」、政府機制的「道德風險」以及家庭保障機制等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以親情為基礎的家庭保障、以利潤為核心的市場機制以及勞動者之間的互助機制,都無法承擔對社會弱者群體保護的主要責任。政府的保障責任是責無旁貸的,這是至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政府都不可回避地建立、發展並不斷尋求完善社會保障政策的基本原因之一。但「道德風險」的存在顯示出政府機制的有限性。
 

目錄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任重道遠
——《當代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叢書》總序
叢書主編絮語
英文目錄
序言
導言
第一章 保障思想的萌芽
第一節 歷史上有關思想家、學者的保障思想
第二節 中國歷史上的安民、保障思想與實踐
第三節 歷史上解決貧困問題的不同思想與觀點
第二章 保障的家庭機制
第一節 前工業時期:家庭是老弱殘群體的惟一避風港
第二節 前工業時期不同人群養老方式的歷史考察
第三節 工業化對家庭保障職能的影響
第四節 現代家庭的保障作用
第三章 保障的互助機制
第一節 工人互助實踐為社會保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第二節 勞工立法運動與社會保障
第三節 保障互助機制的發展
第四章 保障的市場機制
第一節 保險形式的產生和保險技巧以市場機制方式的運用
第二節 人身保險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市場機制的劣勢:逆向選擇
第五章 保障的政府機制
第一節 貧困風險責任的社會化
第二節 政府解決貧困問題的最新實踐
第三節 道德風險與政府機制的選擇
第六章 養老、醫療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一節 以養老金為主的長期保障項目
第二節 醫療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七章 失業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一節 失業保障項目的早期發展
第二節 失業保險的制度模式與運行
第八章 工傷、生育、家庭津貼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一節 工傷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二節 生育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三節 家屬津貼保障項目的發展
第九章 社會保障改革:反思與再選擇
第一節 社會保障制度發展中蘊含的危機
第二節 社會保障機制的反思與再選擇
第三節 社會保障改革面臨的困惑
第十章 社會保障各項目的改革
第一節 養老保險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二節 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趨勢
第三節 失業保障的改革與發展
第四節 工傷保險的改革
第五節 護理保險的產生與發展
第十一章 英國、美國、德國、智利四國社會保障目標取向分析
第一節 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取向分析
第二節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取向分析
第三節 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目標取向分析
第四節 智利創立和探索的養老全新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社會保障是政府為解決老、弱、病、殘、失業等弱者群體收入保障的一項正式計划安排。這一制度自產生以來盡管經歷了百年以上的歷史實踐,但至今仍然是各國政府一項不斷探索和改革的重要社會政策內容,這足以說明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復雜性和重要性。

《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一書(以下簡稱《起源》)以對社會中老、弱、病、殘、失去工作機會等弱者群體保護的責任為主線,運用大量歷史資料和文獻分析了保障的家庭機制、互助機制、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各自的產生與主要機制、原理、運行規律;分析了各自的優劣,特別是分析了市場機制的「逆向選擇」問題,政府機制的「道德風險」問題以及家庭保障機制的現實意義等,對這些問題做了較深層次的探討,使該書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具有了一定的新意。這些可以使關心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專業人員從更寬的視野來觀察、思考和認識社會保障制度的產生與發展,認識保障的政府機制與家庭的作用、市場的作用、互助的作用的關系。《起源》一書通過深入研究分析說明:首先,當工業化、城市化、社會現代化後,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社會弱者群體保護的責任是責無旁貸的,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作為親情基礎的家庭保障、作為經濟手段的市場機制以及勞動者之間的互助機制都無法承擔社會成員中弱者群體保護的主要責任,這是至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政府都不可回避地建立、發展並不斷尋求完善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的基本原因之一。但與此同時,從歷史發展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看出:政府機制的缺陷也是明顯的,這是以往常常被忽視的重大問題之一。對社會保障運行中所表現出的「道德風險」的缺陷,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同時必須承認保障的政府機制其能力的有限性,政府在社會保障上不僅不能包攬過多,而且必須切實創造條件,給其他多種保障方式留有必要的發展空間,多國實踐證明,過度依賴政府機制的計划與方案,誇大它們的作用,都將使政府在社會保障問題上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在世界眾多國家政府都在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重大改革、探索的今天,政府計划方案的設計必須從本國的基本國情出發,謹慎從事,避免過多地包攬責任。

《起源》一書還深刻分析了社會保障改革面臨選擇的艱難性和復雜性。

之所以復雜,主要是由於社會保障制度是一種長期的社會政策。一種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其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只有經過長時期的社會實踐後,才能得到驗證。社會保障是一種長期的涉及幾代人利益、涉及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社會政策這些多重因素的作用,長期的社會效果檢驗,使得社會保障政策的設計與制定具有十分復雜的特征。在面臨改革,做出選擇時,不能不面對紛繁復雜的多重因素,權衡其相互關系、利弊得失。另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面臨的選擇又具有艱難性。因為,首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運行了幾十年以至上百年,如果從《濟貧法》頒布算起,英國的社會保障歷史則更長。改革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尤其如此。在已有的制度上進行改革,不僅要考慮新方案本身,還要妥善處理傳統制度下同保障對象的利益關系,作出恰當的安排,這都為改革增加了難度。其次,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面臨選擇的艱難性還在於,在公平效率、需求與供給、政府與市場這些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中,做權衡是很難的。事實上,在社會保障的資金供給與社會保障的是復雜的,而且權衡這種選擇通常不僅僅是兩個方面,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在學習、借鑒各國社會保障經驗方面,作者從通過一些典型國家的模式分析方面提出:社會保障制度直接受一國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習俗的深刻影響,這些因素的導向作用,是學習和借鑒別國經驗但不能盲目照搬的根本原因之一。

總之,《起源》一書在社會保障制度的若干重要問題方面,做了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對於啟迪我們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認識,加深對社會保障政府機制的許多深層次問題的思考是大有裨益的。

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的重大變革時期,我們既要立足國情,又耍注重汲取和借鑒各國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博采眾長、拓寬思路、扎實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保證國家長治久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