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基因庫

中國文化基因庫
定價:60
NT $ 52
 

內容簡介

生物學的基因庫現在普遍受到人們重視。每一物種在地球上消失,都會引起人們的惋惜。然而,文化基因的消失,許多人卻漠然處之。古代巴比倫的文化基因已經消失了。在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五百多年後,瑪雅文化基因也差不多消失殆盡了。當我們置身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為古蜀人的先進科技感嘆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串回答不上的問題,最後只好設想那些都是「外星人」干出來的!人們往往有這麽一種錯覺:只有拋棄傳統文化,才能實現現代化!正如施先生所擔心的:「在西方,人們不再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興趣,而中國文化則離他們更遠。即便在中國,人們也不像過去那樣注重傳統文化,『國學』甚至面臨因對現代化『無用』而被遺棄的危險。」

施先生從中國針炙中悟出文化基因的有用性,同時悟出了「針炙的認識論」。現代醫學手段可以觀察到人的神經未梢,但對某些神經系統的毛病卻無能為力。可是,中國古代人發明的針炙卻有辦法治愈這些病。為什麽?因為針炙講的是經絡、穴位,治病從整體、系統下手。這種醫學思想不屬於西方醫學的認識論范疇。可以說是另一種文化基因。因此,施先生說:「在我看來,針炙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它不可否認的效果,還取決於它完全無視那種分裂肉體與思維關系的理論框架。」
 

目錄


自序
文化基因庫——關於文史學的作用與前景
老台南的土地公會
滑稽神
仙人唐公房
《道藏》中的民間信仰資料
《老子中經》初探
道與吾
李渤及其《真系傳》
第一洞天:閩東寧德霍童山初考
道教在近代中國的變遷
施舟人道教研究論著選目
 

中國文化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於1997年設立《湯用彤學術講座》,每年5月邀請國內外學者作為該講座的主講教授。1998年有幸邀請到荷蘭科學院院士、法國高等研究院教授施舟人來北京作第二屆「湯用彤學術講座」的主講教授。收在本文集中的《道教在中國近代的變遷》就是施教授的講演全文。

我和施舟人教授認識多年,我們都對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道教有著相同的興趣,從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施舟人教授不僅是一位知識廣博的學者,而且在他所研究的范圍可以說是有著獨創性的學者。他在道教的研究方面無疑是當代最傑出的專家之一。我們從這部《中國文化基因庫》可以看出,施舟人教授在文化理論、宗教理論,道教文獻、道教歷史和道教信仰種種方面都具有獨到見解。我不得不提到施教授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把《道藏》大部分編成索引輸入電腦,這大大有助於道教的研究。特別是在此基礎上又完成了《道教通考》(將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道教通考》的出版將會為道教的研究開啟一個新的划時代的階段,我們期待著能早日見到這部大書。

本書的第一篇《文化基因庫——關於文史學的作用與前景》是一篇有關文化理論和論述當前文化發展前景的重要論文。施教授指出:「新的文化形式出現,總是不同文化傳統相互使用的結果,總是不同文明互動的產物。」這個論斷十分准確地概括了文化發展的總趨勢。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把世界聯成一片,因而各種文化將更不可能各自獨立地發展,而是在相互影響下形成的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各種文化將由其吸收他種文化的某些因素和更新自身文化的能力決定其對人類文化合理、健康發展的大小。在這種形勢下,跨文化與跨學科研究將會成為21世紀文化發展的動力。幅地世界聯成一片,每種文化都不可能有孤立地發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從另外一種文化系統看,也許會更全面地認識這種文化的特點。以「互為主觀」、「互相參照」為核心,重視從「他者」反照自身文化逐漸為廣大中外學者所接受,並為文化的多元發展墊定了基礎。在各個學科之間同樣也有這樣的問題。今日科學已大大不同於西方十七八世紀那個時候的情況了。當前科學已打破原來分科的狀況,發展出來許多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原來學科的划分越來越模糊,本來物理學就是物理學,化學就是化學,現在既有物理化學,又有化學物理學。不僅如此,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界限也正在被打破。因此,就目前情況看,在不同文化傳統和不同學科之間正在形成一種互相滲透的情況。在這種科學和文化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保衛人類文化遺產?也就是說,我們如何保護旋教授所說的「文史學」,已成為當務之急。施教授提到,「今天,文化多樣性受到全球一體化的威脅」,然而「文史學構成了人類文化的寶庫」,因為「文史專業保存和傳播古老知識的功能,如果不比建立新的研究模式,尋求新見解更為重要的話,至少同等重要」。施教授的這個看法是深有遠見的。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的文化遺產被毀滅了,就沒有可能再重建。北京的干所的廟宇消失殆盡,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這些古老的建築物,而同時也就失去了一種文化精神。現在,我們中國許多地方建築了一批假古董,無論它如何富麗堂皇,塗金抹銀,可它沒有內在的文化內涵,不可能喚起人們的歷史感,對文史學者來說是毫無研究價值的。「讓我們來捍衛我們的老牌學科吧,沒有什麽比我們的文史專業能更好地保存和傳授古老知識。」人類不能沒有文化,不能沒有歷史。各個有長久歷史的民族要靠他們創造的古老文化來參與當今的各種交流,這樣才能使在交流中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曾提出「軸心時代」的觀念。他認為,在公元前五六百年前後,在古希臘、以色列、印度、中國幾乎同時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都對人類關切的根本問題提出了獨到的看法,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他說:「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燃起新的火焰。」(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譯本第14頁,華夏出版社1989年版)今天,在頻繁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一個民族要想使其文化得到延續,就不能不回顧其古老的文化傳統,而文史知識正是古老文化的基因庫,文史學者無疑則是這古老文化傳統的承擔者。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