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關於建築的第一部著作《建築是首哲理詩》,獲得了巨大的反響,其意猶未盡,一發而不可收,以更大的激情繼續研究、探索建築文化,並考察了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建築,創作了本書。
本書的書名包含了兩層意義:建築是不可抗拒的,這是個建築哲學命題;建築是藝術,這是個建築美學命題。作者正是從建築哲學和建築美學的視點解讀世界建築藝術。其最大的特點是視野開闊,標新立異,情智俱佳,圖文並茂,是趙鑫珊的代表作。
作者的觀點,對於正在進行建設的當代中國,對於形成中國當代建築的風格,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目錄
上冊
題記十一則
序——給我可憐的、漂泊不定的靈魂營造一個臨時的安穩住所
什麽是建築哲學家或建築思想家?——他和單純建築師的區別
右腦半球與建築——建築男性美和女性美
一、格式塔心理學背後的腦科學基礎
二、「在」的建築及其哲學
三、「在」與宗教建築
四、擴大視野觀照建築
五、驛站和館舍
六、大樹建築結構和它的倫理價值
七、汽車·女人·建築幾何學
八、女性美建築和男性美建築
建築語有五種不同的句子——藝術是人對自身的感受和理解
一、我想起維特根斯坦
二、建築的陳述句
三、建築的感嘆句
四、建築的疑問句
五、建築的命令句
六、建築的願望句
建築是四種語言的混合——科學語言·幾何語言·詩歌語言·哲學語言
一、形式語言與自然語言
二、科學語言
三、幾何語言
四、詩歌語言
五、哲學語言
六、建築語言·建築理解·建築解釋
七、建築語言·真理·游戲
結構就是美——世界即結構
一、狹義結構和廣義結構
二、大自然結構·政治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人的精神(或人腦)結構
三、關於「結構的美」同今川憲英先生的對話
┅┅
下冊
和腦·漢腦·洋腦——從日本人的三層腦構造看日本建築史
凝固的俄羅斯民族魂——國家與建築
建築語言有極限嗎?——美學新探求與建築新語言
後記——做一個個美夢
主要參考文獻
題記十一則
序——給我可憐的、漂泊不定的靈魂營造一個臨時的安穩住所
什麽是建築哲學家或建築思想家?——他和單純建築師的區別
右腦半球與建築——建築男性美和女性美
一、格式塔心理學背後的腦科學基礎
二、「在」的建築及其哲學
三、「在」與宗教建築
四、擴大視野觀照建築
五、驛站和館舍
六、大樹建築結構和它的倫理價值
七、汽車·女人·建築幾何學
八、女性美建築和男性美建築
建築語有五種不同的句子——藝術是人對自身的感受和理解
一、我想起維特根斯坦
二、建築的陳述句
三、建築的感嘆句
四、建築的疑問句
五、建築的命令句
六、建築的願望句
建築是四種語言的混合——科學語言·幾何語言·詩歌語言·哲學語言
一、形式語言與自然語言
二、科學語言
三、幾何語言
四、詩歌語言
五、哲學語言
六、建築語言·建築理解·建築解釋
七、建築語言·真理·游戲
結構就是美——世界即結構
一、狹義結構和廣義結構
二、大自然結構·政治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人的精神(或人腦)結構
三、關於「結構的美」同今川憲英先生的對話
┅┅
下冊
和腦·漢腦·洋腦——從日本人的三層腦構造看日本建築史
凝固的俄羅斯民族魂——國家與建築
建築語言有極限嗎?——美學新探求與建築新語言
後記——做一個個美夢
主要參考文獻
序
抒寫、吐露自己的胸襟和靈魂狀態,一直是我創作的一推動力」。
王維吟唱過: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我每寫一本書,好像也有點野花、谷鳥和彈琴者自娛的狀態或心境。
2000年9月29日,我在《人類文明之旅》(約85萬宇)這部書稿上打上了最後一個句號。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
整整10個月的起早貪黑,三更暫眠,五更復起,伏案握筆,不敢有一日的松懈,總算盼到了在書稿上打上最後一個句號的時刻,內心有種解脫感,心情是愉快的。這是筆耕者秋收的喜悅。
但同時又有種惆悵和失落的心境油然而生。因為畢竟要同朝夕相處了10個月的一部書稿告別,內心難免有種「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的況味。
我害怕人生的元(原)空洞。我害怕「失戀」。我的靈魂需要日日夜夜戀著一個人或一樣東西。沒有戀著、膠著、依附或寄生的對象,我的靈魂便是漂泊的,可憐的,沒有歸宿而不幸的。於是在交稿後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動手撰寫另一部書稿《人腦·人欲·都市》。
2001年3月22日書稿完成(約62萬字),第二天我又一次迫不及待地動手撰寫讀者手中這本書。書與書餃接得這麽緊,是不給「空洞」留下位置。
這些年,我每寫完一本著作,都有悲喜交集、又是笑來又是哭的矛盾或尷尬。
「送君不覺有離傷」是難免的。在做學問上,我是一個絕對喜新厭舊的人。我馬上要另找「新歡」。——對於我,這就是撰寫另一部新書稿。只是換了一個角度。一個新角度,一個新世界。
古人說,「一物能狂便少年。」
只有寫書才能叫我發狂。
只有寫書才能刺激我的腦分泌出大量的叫我興奮不已的腦內嗎啡和多巴胺這類好的生化物質。
海洛因(毒品)、麻將、撲克、高爾夫、香煙、茅台酒┅┅都不能叫我狂。
我寫每一本書都是為我可憐的、漂泊不定的靈魂營造一個暫時穩定的巢穴。
一俟書稿完成,巢或窩便即刻化為烏有。這時候,我又成了一個「失魂落魄」者。於是又要去營造一個新的臨時住所。
身的住所是一室、兩室一廳或整個一幢別墅。這對全世界60億人幾乎都是一樣的。不過,心、腦也要有個住處。這便因人而異了。
只有身心兩安才是人的幸福狀態,才是「家」,「在家」,「回到了家」。
關於建築,我曾寫過一本49萬字的《建築是首哲理詩》(199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重印了4次,銷路不壞。
那是我的一個建築大夢。
其實我的夢一直沒有醒。關於地球上的建築,我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完。我是言猶末盡。於是才有了今天讀者手中這本書。
王維吟唱過: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我每寫一本書,好像也有點野花、谷鳥和彈琴者自娛的狀態或心境。
2000年9月29日,我在《人類文明之旅》(約85萬宇)這部書稿上打上了最後一個句號。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
整整10個月的起早貪黑,三更暫眠,五更復起,伏案握筆,不敢有一日的松懈,總算盼到了在書稿上打上最後一個句號的時刻,內心有種解脫感,心情是愉快的。這是筆耕者秋收的喜悅。
但同時又有種惆悵和失落的心境油然而生。因為畢竟要同朝夕相處了10個月的一部書稿告別,內心難免有種「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的況味。
我害怕人生的元(原)空洞。我害怕「失戀」。我的靈魂需要日日夜夜戀著一個人或一樣東西。沒有戀著、膠著、依附或寄生的對象,我的靈魂便是漂泊的,可憐的,沒有歸宿而不幸的。於是在交稿後的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動手撰寫另一部書稿《人腦·人欲·都市》。
2001年3月22日書稿完成(約62萬字),第二天我又一次迫不及待地動手撰寫讀者手中這本書。書與書餃接得這麽緊,是不給「空洞」留下位置。
這些年,我每寫完一本著作,都有悲喜交集、又是笑來又是哭的矛盾或尷尬。
「送君不覺有離傷」是難免的。在做學問上,我是一個絕對喜新厭舊的人。我馬上要另找「新歡」。——對於我,這就是撰寫另一部新書稿。只是換了一個角度。一個新角度,一個新世界。
古人說,「一物能狂便少年。」
只有寫書才能叫我發狂。
只有寫書才能刺激我的腦分泌出大量的叫我興奮不已的腦內嗎啡和多巴胺這類好的生化物質。
海洛因(毒品)、麻將、撲克、高爾夫、香煙、茅台酒┅┅都不能叫我狂。
我寫每一本書都是為我可憐的、漂泊不定的靈魂營造一個暫時穩定的巢穴。
一俟書稿完成,巢或窩便即刻化為烏有。這時候,我又成了一個「失魂落魄」者。於是又要去營造一個新的臨時住所。
身的住所是一室、兩室一廳或整個一幢別墅。這對全世界60億人幾乎都是一樣的。不過,心、腦也要有個住處。這便因人而異了。
只有身心兩安才是人的幸福狀態,才是「家」,「在家」,「回到了家」。
關於建築,我曾寫過一本49萬字的《建築是首哲理詩》(199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重印了4次,銷路不壞。
那是我的一個建築大夢。
其實我的夢一直沒有醒。關於地球上的建築,我還有許多話沒有說完。我是言猶末盡。於是才有了今天讀者手中這本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