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認為:修辭活動是言語交際審美過程復雜運動的產物;修辭的本質,是獲取言語交際的最佳效果。這一效果的取得,在修辭表達環節只具有可能性,在修辭接受環節才具有現實性。完整意義上的修辭學研究,不應該忽視在修辭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接受者。
從這一認識出發,本書變換一種視角,把研究中心放在修辭接受環節,以引論、構成論、特征論、類型論、方法論、價值論六個塊面建構《接受修辭學》的理論體系,希望通過這種旨在填補空白的理論探討,使長期以來偏重修辭表達的單向度研究,轉向修辭表達一一修辭接受雙向互動的系統研究思路上來,以促進中國修辭學總體研究格局的平衡發展。
本書的探索,意在構建中國化的接受修辭學,作者立足漢語經驗,同時借鑒非漢語系統的相關理論資源,在接受學科限定又超越學科限定的理論闡發中,開拓漢語修辭學新的研究空間。
本書初版在學術界受到廣泛好評,此次增訂再版,加入了作者更為深入的思考和最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