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謂的成功只是還沒失敗
作者/徐廷珍會長
我記得跟這本書的作者──社論編輯郭禎秀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兩年前的訪談上。當時我說要去見郭編輯,結果周遭的人都提醒我,他對大企業不太有好感,要我小心。不過見了郭編輯之後,我感受到的是,他並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用相當合理的標準對企業進行評判,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新聞工作者。
不久前我聽郭編輯說,他想把對我和賽特瑞恩的觀察記錄寫成書。我告訴郭編輯,如果是寫有關個人私生活的觀察,那就先不了,但如果是這段時間我和賽特瑞恩走過的路的觀察記錄,就請一五一十地寫下。
不過,本書所提到的「成功的」企業這個詞,我想補充一下我的想法。我認為,這世界並沒有所謂成功或失敗的企業。如果要正確表達一般所說的「成功的」企業,我認為用「還沒失敗的」企業描述應該會比較恰當。所有企業都應該持續努力創新跟改變,才能在國際的競爭中不停面對挑戰,然後勝出。當停止挑戰的瞬間,企業就會失敗而被淘汰。以結論來說,我和我們的集團,其實是「還沒失敗」的企業,並且為了繼續保持國際競爭力,而不斷努力著。
此外,我討厭「土湯匙」這個詞。每個人都本能地有一種想成功的慾望,而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正是那份迫切之心。很多人隨意就把成功、失敗之類的詞掛在嘴邊,但失敗不是可以這樣隨意說出口的。因為有迫切之心的人,即使倒下也會再站起來,做錯了也會回頭檢視,一直到自己成功之前,都會本能地賭上自己的一切努力。因此在斷定「土湯匙很辛苦、很困難」之前,如果充分考慮到我所擁有的這份迫切之心可以如何改變未來,反而可以讓它昇華為優點。
本書拋出了「徐廷珍的真正模樣是什麼?」這種問題。雖然我也不清楚我真正的模樣,但我想用我這段時間認為最重要的四件事情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些話是我在宣布退休的早晨廣播中,給員工們的最後叮嚀。除了這些叮嚀之外,我還說我很感謝、也很榮幸成為賽特瑞恩這艘大船的船長,而我即將告別這段一起前進了二十年的時光。
第一個叮嚀是,我提醒組長以上的幹部要成為「參與型的幹部」。意思是,不要當一個優柔寡斷的主管,也不可以獨善其身,而必須聆聽組員的意見,並在決策時做出合理果決的判斷。完成決策後,也必須成為以身作則的參與型幹部,凝聚所有組員的力量,互助往同一個方向前進。這是我在經營賽特瑞恩集團時,最重視的部分。
第二個,所有幹部都必須實踐「一分鐘忍耐運動」。企業工作並不是一個人能達成的,這個組織化的活動,必須要讓所有幹部像是在跑兩人三腳那樣,彼此配合呼吸來進行。所謂的一分鐘忍耐運動,意思是:如果有想說的話,要先想一分鐘再說出來。組織裡的成員有各自的性格差異,如果都只堅持自己的想法,組織是無法運作的。因此,有時候看到也要裝作沒看到,聽到也要裝作沒聽到,把想說的話忍下來,這些是我職涯期間很注重的要素。
第三個則是「為了未來而準備」的生活習慣。我們必須確認自己目前身處何處,每天想著未來該往何處前進,並找到最合適的途徑。這不只需要知識,而必須讓身體熟悉,讓它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我日復一日尋求創新和領悟,並且不斷磨練、試圖改變生活習慣──這都是我職涯中為了未來而持續準備的日常核心。
最後,比起外部的評價,企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未來生存可能性」。企業必須培養包含幹部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出收入與獲利相應的能力,並且持續成長。我們集團為了實現這種企業目標,提高未來生存的可能性,會望向未來前進,但也著眼於現在。我們的願景是讓明天的賽特瑞恩比今天的賽特瑞恩成長更多,而我們的主要價值就是實現這個願景。
如果有人問「賽特瑞恩是怎樣的企業」,我認為可以用這句話來回答:「以健全的常識為基礎,首要目標是持續成長的公司」。所謂「賽特瑞恩的健全常識」的概念,是一間可以與公司主人(股東)配合、共享願景的自信公司,所有幹部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並產出最棒的成果,也對國家和人類有所貢獻。賽特瑞恩就是在這種健全的常識中,往明日前進的年輕企業。如果公司有做錯或需改正的地方,就應該準備好認錯並健康成長。
我想,郭編輯撰寫的這本觀察日記,應該會寫下我跟賽特瑞恩的優缺點,以及試錯過程等等。此外,郭編輯雖然不會寫出我沒談到的內容,但應該也會強調他這段時間跟我對話時我分享的部分。
然而,不管這些對面對挑戰中的企業或年輕人有何種意義,光是能讓讀者閱讀,對我和幹部來說就是很大的榮幸了。
同時,這本書給了我和幹部一個機會,共同回顧一起前進的這段時光,也希望對各位讀者而言,記錄我個人與公司成長史之中好的一面,可以成為學習的標竿和契機。
深深感謝寫下這本觀察記錄的郭禎秀編輯,希望可以透過這段引言,鄭重向這段期間支持、關愛我與集團的所有股東和幹部表達感謝。我確信也希望,日後賽特瑞恩集團能成為比現在更好的企業,持續發展成邁向未來的全球化企業。
作者序
不斷挑戰,邁向未來
作者/郭禎秀
賽特瑞恩的徐廷珍會長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創業二十年,已在財經界前四十大企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是名符其實的企業成功神話。就算考慮到賽特瑞恩的市價總額的細微變化,這家企業仍然以48兆韓元(2020年12月11日)擠身上市企業第六名,與三星電子、SK
Hynix等韓國代表企業並駕齊驅。賽特瑞恩、賽特瑞恩醫療保健、賽特瑞恩製藥等三劍客的市價總值合計已突破80兆韓元。他持有的上市股票價值超過150億美元(約16兆韓元),在《富比士》即時統計的全世界富豪中,排名第一百零八,最近在韓國則超越已故的三星會長李健熙,成為第一。
新冠肺炎帶來了危機,這卻成為了徐廷珍跟賽特瑞恩的轉機。他們即將成為全世界第三個開發出新冠肺炎治療劑的企業,並迅速躍升為將韓國人從疫情的恐怖中解放的「新冠肺炎英雄」。他表示,讓韓國成為「新冠肺炎淨土」後,賽特瑞恩可以免費提供北韓治療劑,這些話震驚了全韓國。正如1998年,現代集團創辦人鄭周永帶著一千隻牛穿越界線,促成了南北韓的交流,我們似乎可以隱約看到,他可能成為朝鮮半島和平大使的角色。
但另一方面,徐廷珍從創業初期就一直給人「騙子」的印象,他也大方坦承聽過類似傳言。原因可能是他在2013年因股價造假嫌疑被起訴,因而繳納罰金的不堪過往。不過特別的是,他創業二十年,即使已擠進成功企業的行列,卻仍無法完全擺脫騙子的標籤。
徐廷珍的真實面貌為何?如果讀者在判斷真實與否時,這本書能夠適時給予幫助,也算是有意義了。
雖然徐廷珍現在受到許多韓國人關注,但筆者兩年前跟他第一次見面時,他不過就是一個在生技產業中成功的企業人士罷了。當時我突然提議訪談,他出乎意料地馬上接受了。實際上,要跟大企業的領導人安排訪談並不容易。
我想見徐廷珍,因為我很好奇他生長在不寬裕的家庭,而後蛻變成白手起家的成功人物的過程。徐廷珍曾在大宇汽車工作,大宇因為外匯危機倒閉後,他在2000年跟五個後輩一起創業,只用了5,000萬韓元。
雖然他在破產危機時一度想自殺,最後卻創造了主導世界生技市場的企業。「土湯匙」徐廷珍的成功故事,相信能為疲憊不堪的年輕人帶來希望。
若比較韓國、美國、日本三國的前二十大企業,會發現美國、日本當代白手起家的企業超過80%。韓國卻是到五、六年前為止,從祖父或父親手上得到經營權—即所謂的「金湯匙」出身的財閥二、三代,比率仍然是100%。當代創業榮景、未來資產等進入財經界的前二十名,都只是最近的事。即便將範圍擴大到前五十名──白手起家的企業以賽特瑞恩為首,加上Kakao、夏林、SM、Naver、Nexon、湖盤建設、中興建設、Netmarble等,全部也不到整體20%。跟美國、日本的狀態完全不同。如果國家的經濟要活躍,就必須一直有像徐廷珍這樣的新創業家登場。
我也很好奇徐廷珍的成功祕訣跟經營方法。賽特瑞恩在2012年成功開發全球第一個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專利到期之後模仿生物藥而做出的複製藥)──抗體藥物類希瑪(Remsima),為全球的抗體生物相似藥市場揭開序幕。賽特瑞恩持續開發二號、三號的抗體治療劑──赫珠瑪(Herzuma)及妥利希瑪(Truxima),很快就成為韓國的生技產業龍頭。資料顯示全球有超過三十萬家製藥公司,若營業利潤為基準,賽特瑞恩在2021年排名二十,之後的目標則是在2025年躍升為第十名。
韓國本來是生技的沙漠,因此,賽特瑞恩的成就根本像是奇蹟。
徐廷珍特有的經營哲學是:他相信成功的基礎在於韓國人的「潛力」,而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在於「人」(員工)。我問過徐廷珍想不想寫自傳,他搖頭拒絕,但表示對於別人寫他的觀察報告沒有意見,並囑咐說「不要觀察我,看看我們公司(賽特瑞恩)這段時間走過的路吧」。他也透露,「希望這個觀察報告可以成為其他人的榜樣」。我可以感覺到,徐廷珍對於他在賽特瑞恩獨特的經營方法非常有自信。賽特瑞恩擁有很多其他企業沒有的東西,不對,應該說有「很多相反的東西」更貼切。徐廷珍說,「我回想自己過去是月薪族的時候討厭什麼,就做了跟那些完全相反的事」。我希望這種「徐廷珍式的顛倒經營」,可以給其他企業帶來新靈感。
三星會長李秉喆、現代會長鄭周永等韓國財經界的第一代創辦人,展現了從無到有的偉大企業家精神。而比他們晚二十至三十年登場的第二代創辦人,如大宇會長金宇中,他是月薪族出身,以「世界經營」為目標,展現了新的企業家精神。而徐廷珍是比金宇中晚三十多年出現的2000年第三代。他很常使用「founder」這個詞,也就是「創辦人」。這個詞顯示出他的獨特自豪感──土湯匙出身卻憑己力建立了大企業,與其他二、三代財閥相差甚遠。不過,他說自己沒有什麼「企業家精神」能說嘴,並且為了尋求進步與發展,還會持續尋找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我認為這就是謙虛。如果你問我,徐廷珍的企業家精神是什麼,我第一個會強調「不斷向未來挑戰的精神」。接下來,他則是急於想走上一條「企業之路」,希望超越自我跟家人,並且除了幫助公司跟員工,也有益於股東、公司、國家等。
徐廷珍照著他先前的承諾,在2020年12月31日六十五歲退休,與幹部做了離別致詞。他的妻子──賽特瑞恩控股副會長朴京玉(音譯)也在同一天卸下職務。不過他的退休跟一般退休的概念不太一樣,這其實是他挑戰生技產業結合第四次工業革命的「U-health
Care」的新開始。徐廷珍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功,而是持續不斷地迎向新挑戰,這種作風恰好展現出他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在他退休之前,許多美國曼哈頓的國際投資人就已經有意願投資數兆韓元,並且紛紛表現出巨大期待。
這本書精選了從2019年2月第一次到2020年11月最後一次的訪談,過程歷經二十二個月,是我與徐廷珍見面十多次中他分享的故事。其實一開始與徐廷珍的會面不是為了寫書,我們有時單獨碰面,有時則是跟其他人一起。有時談話會超過五個小時,也有過簡短的電話。跟大企業的會長有這種機會談話很不容易,如果沒有他親切的體諒,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我想在此表達謝意。
跟徐廷珍見過面的人,都會陷入他奇妙的魅力之中。他有「土湯匙」出身特有的瀟灑跟誠實,講話滔滔不絕,有時還帶點髒話,卻反而更有人情味。他特有的風趣讓人笑聲不斷,相處時感覺時間飛逝。筆者盡量在沒有爭議的前提下,將他的表達原封不動地呈現在本書中。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我將對話整理成十九個主題。我不是按照對話的時間順序去編排,所以部份內容可能會重複,甚至矛盾。而我認為有需要的地方,就會加注對話的時間點。這本書可以從頭開始閱讀,也可以按照主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來讀。
由於本書基礎是談話內容,所以必須確認發言的真偽。我也盡可能確認了徐廷珍談話中公開的內容,但有一部份由於超過筆者的能力範圍,不得不只單純呈現他的言論。另外也有某些部分,可能與當初他發言的意圖不盡相同,這些筆者都會負上全責。
徐廷珍自嘲說,「我不是那麼好的人,不要美化我」。他強調,做事業的人如果活得像模範生,那是賺不到錢的。所以事業成功的人,必須反省自身的過去,並且將成功的果實用之於社會,而非自己。這些話是真實想法,還是過度包裝,全交給讀者自己判斷。不過在這接近兩年的時光,在這主題類似的幾次對話中,他的話語似乎沒有隨著時空有太大變化。
沒有人可以斷定徐廷珍之後的面貌,但有一點很確定的是,他的新挑戰也會在未來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