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史蒂夫.穆勒他辦到了!在他的帶領下, 馬尼拉勝利教會從 一個少於 200 人的小教會,成長為一個接觸超過 85000 人的大型事 工。在帶門徒上,他並不是一位理論家,而是一位世界級的實踐者 (practitioner)。
但讓史蒂夫和馬尼拉勝利教會與眾不同的不只是教會的驚人增長,還有他們增長的方式。他們用看似傳統,但實則更好且基於聖經的方式增長―培養能建造門徒的門徒。何等新奇的想法!
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奇妙的事工時,是他們其中一個大型聚會點 的領袖團隊來到北岸教會(North Coast)學習如何做小組。在我們 的第一次對話進行了五分鐘後,我驚訝到啞口無言。為什麼「他們」要飛越半個地球,來向「我們」學習呢?
這一點道理都沒有。
他們的事工規模幾乎是我們的六倍,他們的門徒增長率是指數級別。當我試圖表現、使自己聽起來很有洞見時,他們就在那裡,手中拿著筆,做著大量的筆記。
顯而易見,正是這樣謙卑的靈讓史蒂夫(以及其餘的馬尼拉勝利教會團隊)如此不同。他們不因既得成就而不思進取。只要這有助於讓他們在帶門徒上做得更好,他們願意去到任何地方,向任何人學習。
從那之後,我就成了他們的忠實粉絲。
當我得知史蒂夫正在撰寫一本關於建造和倍增領袖的書時,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讀這本書。當他請我來寫推薦序時,我知道這是最好的方法,能提早看見這份肯定會很偉大的草稿。我想我是對的。
我只閱讀了幾頁,就意識到史蒂夫抓住了大多數滿懷熱心的教會領袖所缺失的東西:「帶領門徒與興起領袖之間微妙(但卻至關重要)的不同」。
我們藉著教導門徒走在越來越多的順服上,來倍增門徒;我們藉著教導領袖走在越來越多的僕人式服事上,來建造和倍增領袖。這兩點緊密相關,但並不相同。
耶穌的門徒很多,但僅有極少數的人,被祂刻意且有策略地訓練成為領袖。
一個健康的教會會跟隨耶穌的榜樣。就像火車行駛在兩條鐵軌上一樣,教會需要門徒訓練,也需要建造與倍增領袖。忽略了任何一邊,火車就會翻覆。
一個試圖將每個門徒都變為領袖的事工,最終會有許多疲憊不堪且沮喪的聖徒,試著要成為他們天生就不合適的角色。而忽略了建造與倍增領袖的事工,最終會因為領袖不堪重負與失效而停擺。
在《倍增的挑戰》中,史蒂夫帶領我們踏上一場旅途,在這個故事的開頭,他震驚地意識到,即使馬尼拉勝利教會的增長令人既印象深刻又值得誇口,但這列火車其實已經要翻車了。
當你在閱讀這本書時,你會發掘到聖經中的領袖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他們是如何被識別與訓練,並且被差派去服事,而非被服事。
這是一本恰好能使你的事工不至於翻覆的書。
賴瑞.奧斯本 牧師與作家、加州維斯塔市北岸教會 2016 年
前言
1990 年 3 月 28 日,芝加哥公牛隊對戰克利夫蘭騎士隊,在延長賽中驚險勝出。那場對決無疑是麥可.喬丹最精彩的比賽之一。
有人問及當年公牛隊的新秀前鋒斯泰西.金那場歷史性的比賽時,他帶著幽默評論說:「我會一直記得那天晚上我和麥可.喬丹 一起拿下70分。」那晚的比賽成績是這樣的:「麥可.喬丹:69分( 18 次籃板,6次助攻)。斯泰西.金:1分(1次籃板,1次助攻)。」
作為這本領導力書籍的合著人,我覺得自己很像斯泰西.金。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父親和我合寫了一本關於領導力的書。故事是這樣的:
在我讀研究所的中間,我曾有一年美好的時光,在萬民教會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辦公室為我父親工作。我大部分的日常工作是行政工作,但有些時候,我發現自己作為記錄員,所參與的會議遠超過我的薪級,這些會議討論並決定重要的議題。
在其中一次會議中,我父親正在討論他的新書《維基百科與健康教會》(Wiki Church)的推廣計畫。在策劃案和待辦事項都安排妥當後,大家就開始討論起出版下一本書的可能性。父親接著要撰寫並出版怎樣的書呢?
團隊討論的結果就是,下一本書應該是關於領導力的。如果《維基百科與健康教會》說的是馬尼拉勝利教會帶門徒的文化,那麼下一本書就應該說說我們教會的領袖文化。
在那次討論後,幾個月過去了,什麼也沒有發生。但在回學校讀研究所之前,我還有最後幾個月可以待在萬民教會工作,我就去問父親,他是否想要我為下一本關於領導力的書做一些初期的研究工作。我的研究工作包括:從過去數十年,我父親寫過的大量部落格和講道內容中,挖掘出一切值得納入本書的內容和故事。這還包括去採訪一些馬尼拉勝利教會的牧師和領袖,關於我父親在菲律賓牧會的三十年中,他們與父親共事的經歷。
有了精彩生動的採訪和父親這些年間所寫關於領導力的部落格,我發現自己手上有了許多素材。我迫不及待地運用我歷史學專業背景的技能,開始分析、組織那些素材。我草擬了一份書目大綱和章節綱要,又將一些舊的部落格文章和領導力故事安置在書中最合適的章節,好讓父親的實際寫作過程更加容易。但在父親的鼓勵下,我開始將一些章節的大綱變成實際的文字內容―有些時候是改寫老部落格文章裡的原則,有時候是重新複述我在馬尼拉採訪時聽到的故事。
在萬民教會工作的最後一天,我把一個厚厚的資料夾放在父親的辦公桌上,上面寫著:「領導力書籍專案」。這個資料夾包含全書近一半章節的草稿,和餘下那些章節的大綱和筆記。
當時是 2012 年的 8 月。
此後,我父親又寫了兩本書,一本是《100 Years from Now》 (中文暫譯:百年傳承),另一本是《My First, Second & Third Attempts at
Parenting》(中文暫譯:養育孩子的奇妙之旅),其中我撰寫過兩章專題性的內容。甚至有好幾年我都覺得領導力書籍的專案就此夭折了,但去年秋天,父親讓我重新找出那些舊檔。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就著原先的大綱發奮完成了餘下的章節,改寫了部分我曾經寫過的內容,又加了幾章新的內容。
當這本書完稿時,我從萬民教會媒體部的朋友那裡得知,父親想將我作為合著人印在書上。我很震驚。我曾想過,父親可能會在引言裡提及我曾為此書做過的一些研究工作,以及我代寫了一部分內容,但我絕對想不到,第一本封面上印有我名字的書,居然不是關於歷史研究的,而是關於領導力的!
起先,我很不贊成將我作為合著人印在封面上。
我的名字不會為這本書增添什麼價值。如果我是一名年輕的牧師或校園宣教士,加上我的名號或許還合情合理;又或者,要是我像我的兄弟們一樣,是成功的商人或公司創辦人,那也還說得過去。但我是個學者,獨來獨往協會中的一員,不喜歡領導別人,也不喜歡被領導。再說,我幾乎沒有任何帶領的經驗。
除了寧可被我遺忘的八年級學生會經歷之外,在我人生中領導過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一個很小的查經小組。儘管我花了幾個月時間為這本書做研究和採訪,也代寫了一部分章節,但這絕對是「麥可.喬丹和斯泰西.金」模式的合作。我父親作為教會拓植者、跨文化宣教士和全球教會拓植運動的共同創立人,多年以來的帶領經驗才是這本書的基石。這是他的書。
有好幾週,我都反對合著這個主意。但我突然想通了--父親讓我作為合著者的這個舉動,不正是他過去三十年在服事中一直在做的事情嗎?
我開始回憶當年受訪的馬尼拉領袖提到的一個又一個故事:我的父親帶領那些初出茅廬、缺乏經驗的領袖,邀請他們和他一同帶領。早期(我的資料上顯示),我的父親做了絕大多數的工作,卻讓他們接受讚譽。為什麼?因為父親看重的,是他和那些菜鳥領袖一同帶領。年復一年,當年的菜鳥領袖已經成了經驗豐富、被認可的領袖。他們不僅擔起了更重的帶領責任,也開始興起可以與他們同行的領袖。
這就是這本書的故事,以及我的名字之所以會在封面上的原因。
享受這本書吧!
威廉.穆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