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序
管中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臺大為全臺首屈一指的綜合型大學,以培育能貢獻社會的卓越人才為辦學使命。近年,隨著世界趨勢快速變遷,大學的定位面臨顛覆性轉變。為完成培養未來所需人才的使命,並在不斷變化的社會尋求定位,大學需要謀求更多層面的突破。大學在重新形塑辦學制度的「破與立」間,教學者與時俱進的教學心態,多元開放的教學策略,無疑是大學成功蛻變的關鍵角色。
近兩年,面臨全球疫情持續嚴峻,臺大教師們採用線上或線上與實體混成的授課方式,仍能維持優越的教學品質,使同學的學習不隨著課程線上化而有所影響。而這樣的教學轉變,正是面對新時代變化,多元教學的一種示範。
本集《臺大教學傑出教師的故事15》記錄了得獎教師們傳道授業的故事與學思分享。得獎教師們在學術領域裡認真嚴謹的態度示範,教學現場中熱情洋溢的師生互動,以及因時因地制宜的教學調整,充分展現新時代所需的教師樣貌。此外,獲獎教師能用真誠柔軟的態度,扮演著學生們學習路上的扶持者,應能讓讀者感受到教師們所發揮的溫暖人心作用。
最後,誠摯感謝臺大全體教師作育英才、誨人不倦。同時,恭喜獲獎教師們,相信您們獨特且動人的故事,將成為後來有志投入杏壇者的標竿。
教務長序
丁詩同(國立臺灣大學教務長)
臺大傑出與優良教師遴選已邁入第廿三個年頭,其選拔過程嚴謹,需要學生、系所、學院以及學校的推薦與肯定,才能自校內四千多位專兼任教師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因此,首先要恭喜今年獲獎的教學傑出教師,他們在教學上的努力與貢獻難能可貴。
同樣作為教學者,我也常自問,所謂好的教學是什麼呢?是因材施教、是不遺餘力、是設身處地,或者以上皆是?在大學教學並非一件易事,嚴格來說,教授們大多未受過專業教學訓練,因此許多教師可能都是靠著自己摸索,方找到適合自己與學生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此書之後,我更確信—好的教學並沒有標準答案,似乎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獨門訣竅,但是,從傑出教師的分享中可以找到一些共通點:
在教學面上,可以看到教師們總是盡力教導學生與回答學生問題,這裡的盡力,並非只是將課本裡面的東西原封不動塞給學生,而是設想學生的需要與能力,以適合、有用甚至有趣的方法來傳授知識。例如化學系鄭原忠教授,便會依不同科系的學生講授客製化的內容;獸醫系蔡沛學教授,活用食物譬喻與玩偶道具,加強學生對於生物概念的印象與理解;政治系吳玉山教授將真實世界的例子與理論相互對照,激發學生思考並產生自身觀點。這些方法不只受到學生歡迎,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與時事連結並應用專業。
除了學科上的知識,許多教師亦會將各式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如法律系黃詩淳教授顛覆傳統,讓學生進行小組專題研究,訓練協作能力,有助未來職場應用;臺文所鄭芳婷教授請學生在課前熟讀資料,並透過三個課前問題來鍛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心理系陳淑惠教授要求學生在心理治療上,務必要注重自身專業與倫理,減少權力不對等帶來的壓力。這些能力非一般教科書上會提及,更重要的是,它需要透過合適的引導與反覆的訓練,才能被紮實內化。
在心靈面上,教師們時常關心學生需要並提供人生指引,如醫學系何奕倫教授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狀況,會盡可能了解學生需求、協助解決問題;醫工系陳中明教授常鼓勵學生與他談心,面對有經濟需要或學習壓力的學生,也會盡力協助調適;外文系黃恆綜教授在學生有所困惑時,也很樂意分享自身經驗,給予真誠建議。或許這些並非擔任教師的義務,但他們願意分享、願意協助後進的精神,十分令人感佩。
在資訊爆炸的現在,教導知識或技術本身可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建構學生的基礎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未來大學的目標理念。我們希望,從教師到學校,都能以學生持續且有意義地學習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方能使學生在知識快速迭代的世界中屹立不搖。
最後,再次恭喜所有獲獎教師,亦感謝所有獲獎教師的分享,期望這些教育的正向能量得以被延續,讓美好的精神能持續擴大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