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兒童文學最高榮譽 ──
安徒生大獎作者獎
一九四五年,世界剛結束了兩次慘烈的大規模戰役,使各地都蒙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然而,較之更甚者,即是因戰爭而分裂的國家與族群。
有鑑於各種國際條約與援助皆無法真正弭平戰時的民族仇恨所帶來的歷史傷痕,德國記者傑拉‧萊普曼(Jella Lepman)挺身而出。萊普曼猶太裔的身分使她在二戰期間飽受迫害,不僅失去報社的工作。此種經驗使她決心投入社會重建,為兒童權益發聲。
萊普曼之所以著眼於兒童處境,除了因兒童總是在戰爭中最無辜的受害者外,實亦寄託了她對世界和平的展望。由於兒童的心靈純淨而未受複雜的政治意識形態與種族成見所汙染,因此從兒童的心靈養成著手,便可藉由跨越國界的兒童文學搭起各民族與地域間的橋樑,以期逐漸化解國族之間深積已久的仇恨,真正實現她對世界和平的追求。由是,萊普曼於於一九五二年發起國際童書會議,促成了「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BBY)的誕生。
一九五六年,IBBY成立了安徒生作者獎,以表揚國際上傑出的兒童文學創作者,而首屆得主即是本書作者艾莉娜‧法瓊。法瓊以輕快的筆調創作了一則又一則宛如魔法般的奇幻篇章。這恰合於安徒生大獎的旨趣:創造屬於孩子的文學作品。之後每隔兩年,IBBY便會選出新一位作者獎得主,並授予得獎者一枚刻有安徒生頭像的金質獎章作為紀念。至十年後甚至增設繪本獎項,將優異的兒童繪本納入其對兒童文學理念的訴求。
而安徒生大獎也是首座跨國童書獎項,顯見其理想與初衷。除此之外,本獎更完全以兒童的觀點檢視所有獲得提名的作品,作為評選標準。面對戰後興盛的家父長式權威對兒童媒體的箝制,本獎仍舊秉持民主精神,避免成人挾其成見干涉兒童的心靈發展。
至今,已有數十位優秀的童書作者獲得此項殊榮,而往後安徒生作者獎也將持續鼓舞全世界的作家投入兒童文學創作,攜手為孩子們打造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