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位中高年生的旅行散記》讀後感言
好友劉先昌先生最近完成了一樁心願,就是把他這些年來在中國大陸各地旅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彙集成冊,且題名為「一位中高年生的旅行散記」。書成之日,他要我給這本書寫序,接到通知,不勝惶恐。因為,於旅行一途,我十足是個門外漢,至今且還停留在「上車睡覺、下車買藥」的「初級階段」,冒然對他這本精心設計、煞費苦心的大作說三道四,恐不免有「盲人瞎馬」和「浮光掠影」之譏,本想予以婉拒,俟他寄來大樣,拜讀之下,除了驚覺于他的堅強毅力之外,更佩服他的博聞強記,更難得的是他對廣闊神州大地的宏觀洞察,以及微觀的細緻,都深深感了我的心弦,讓我的旅遊之道,有了更深的體認和感悟,因此也就鼓起勇氣,略抒一點淺見,不敢言序,只能是做為一篇讀後感,就教于各位旅遊界的方家,和喜歡遊山玩水的朋友。
首先,我想指出的是,從先昌先生的旅遊篇章中,我想到了一些古人的旅遊。其中包括如徐霞客,如柳宗元,如劉鶚,如酈道元。他們都是單槍匹馬、形單影隻、跋山涉水備及辛勞。但他們卻多能獨具慧眼,知道山川地理、風景名勝、文化文物、民俗風情背后的底蘊,因此有了徐霞客的「聞奇必探」,見險必截,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柳宗元的「至則披草而臥,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酈道元的「天下至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物無所不潤。」以及劉鶚的「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泰山女尼,即山中女冠?而知女道士接待遊客,此風甚古,而不足為奇。」通觀先昌先生在各地旅遊之所寄,多少都有這些古人之風,而深諳「他們都是以探尋自然奧秘為志向,以親近山河天地為精神歸宿的人。」的有趣。
先昌先生這本著作中,涵蓋的旅遊景點,幾乎包括了大陸東、西、南、北、中的各個地區。在這些旅遊景點中,我們看到了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馬背雄風;我們看到了雲南少數民族摩梭族女生頭上的那朵鮮花;我們嚐到了攀枝花高聳入雲的茶棚裡的一斤花生;我們也享受到了石門山區「寂靜的山、靜默的山、安寧的山」的恬淡自適,我們在山東,不但沉浸在孔老夫子的教澤,還有那位姓「熊」老大娘的「擇善固執」。還有其他許多饒富趣味的人和事,都使這本著作增添了無數的鮮明色彩。除此之外,我們也在該書的第十六章裡看到了先昌先生對大陸旅遊景點中不無隱憂的一項觀察。他說:「近年來旅遊人潮侵襲,商業化消蝕了它的古樸面貌,卻是讓人擔心的事。」先昌先生所見的是大理,麗江一帶的狀況,另外前些年我到湖南鳳凰也一樣,在沈從文的家鄉的吊腳樓邊也看到了所謂「酒吧一條街」。這種情景同時也引起了大陸當局的重視。大陸作家胡平在他「一百個理由給日本,也給中國」一書中就說:「唐詩宋詞裡水靈靈、煙靄靄的鄉村田園,也正在失傳。……在當今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哪個社區叫做頤和園、豫園、五羊城?為什麼中國的許多城市裡卻千篇一律地充斥著『羅馬花園』、『威尼斯花園』、『巴黎的春天』?……這是我們民族對外來文化不但盲目的崇拜,還有一種不自覺的靈魂下跪。」胡平的語重心長,也充分的反映在先昌先生這本書中的很多章節裡。
先昌先生這本大作,是他傾全力對故國河山、歷史、文化、人情的一次總觀察。個人在他諸多篇章中,深深體會出,他把中國歷史文化的美感,布滿了他足跡所到的大城小巷、高山海濱之中,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夢回前朝,從而發現中華歷史文化的厚重,以及讓人不禁興起想要沿著他的旅遊足跡去尋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去尋訪「巫峽猿啼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去尋訪「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去尋訪「西北是長安,可憐無數山」,去尋訪「八百里秦川」,去尋訪「煙花三月下揚州」,和「牧童遙指杏花村。」
透過先昌先生的一系列旅遊散記,我們知道了發展遊觀光的魅力不在于大興土木和無休止的追趕,相反地,是在于精心的保留歷史文化,以及在使生活擁有黎明時果園般的寧靜。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從先昌先生的字裡行間中,看到了他所要傳達的訊息,那就是,他雖已近中高年生,但卻仍保有一顆赤子之心。這顆赤子之心,使他在遊遍千山萬水之餘,仍像天涯遊子般要重回母親溫暖的懷抱,並對這塊土地上的「風花雪月」,芸芸眾生毫無保留的獻上他的熱愛和仁義。而這,也才是我非常樂意寫這篇拙稿的最大動機和動力。
保力 張悅雄
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