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關於故事﹞一探神話裡的戀愛與心靈
各位貴賓,你們若要聽愛與死的動人故事,就來聽崔斯坦與王后伊索德吧;聽他們的歡喜,但也聽他們的悲傷,聽他們的相愛相惜,但最後,他們為愛共赴黃泉,她依偎著他,他依偎著她。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動人故事,如此這般開始。但見中世紀的吟遊詩人邊彈邊唱,招呼著老爺與夫人、騎士與平民,來來來,來聽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一個冒險與愛情的故事。於是,人們聚了上來,或在城堡大堂,或在莊園大廳,圍著柴火,一同重溫騎士崔斯坦與他的至愛王后伊索德的「動人故事」。
這故事是史上偉大的神話之一,其莊嚴與力量媲美吉爾珈美什(Gilgamesh)、貝奧伍夫(Beowulf)、或冰島傳奇(Icelandic sagas)。這樣的神話都有一個特徵,散發一種難以思議的力量,令人激動,令人振奮,將人拉出卑微的自我,提升至一個神奇、崇高、至情至性的境界。但神話並不止於此,懂得聽的人還能從中聽出某些心理學的信息,了解心靈的深度。
多年前,一位文法學校老師問班上的同學:「神話是什麼?」一個我和他父母都熟識的孩子舉起手,回答道:「神話就是內裡真實、外面不真實的某種東西。」老師不懂,但比起大人來,小孩子的心理學智慧往往更多些。其實,神話是真實的:就實質面來說雖然不真實,但卻精確表達了心理狀態,心靈的內在情況。
神話如夢。夢是無意識心智的信使。透過夢,無意識將其內涵及關切傳達給意識心智。一個人懂得了夢的象徵預言,就會懂得解讀無意識層內部的活動,甚至發現該如何因應。榮格明白告訴我們,神話也是無意識的象徵表達。但話說回來,夢表達的是一個人的心理動態,神話表達的則是一個社會、文化或種族集體意識的動態。
神話是整個民族在某一歷史點的集體「夢境」,彷彿是一整個民族一同作夢,這個「夢」,亦即神話,透過詩、歌及故事噴湧而出。但神話不止活在文學與想像中,很快地,也進入文化的行為及心態──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神話是西方心靈的深層表現,傳達了許多「我們為何而活」的信息,提供了一幅全景,呈現過去數千年在西方人無意識中運作的心理力量。最重要的是,這則神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愛情的圖像,精確到令人痛苦的程度──愛情何以會進入我們的文化,愛情是什麼,為什麼總是好事多磨。
從我們的神話可以得知,在西方的心靈演化中,愛情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唯有有意識地活在愛情中──亦即活在愛情所代表的巨大心理驅力中,我們才算是完整的,在意識的演化上才算是踏出了下一步。在意識的演化上,最大的問題往往也是最豐富的機會。
禪宗教導我們,內在的成長往往都會遇到一種「紅炭鯁喉」的經驗。在我們的成長中,往往會碰到問題,遇到障礙,深到「吞不下去,咳不出來」,正好可以形容西方的愛情經驗:有它,活不下去,無它,也活不下去──吞不下去,咳不出來!喉嚨中的這塊「火炭」提醒我們,巨大的演化潛能正呼之欲出。
榮格多年沉浸於多采多姿的心靈世界,熟稔其原理原則,在心靈的方寸間,他看到了一股巨大的演化力量在運作。他發現,人類的心靈一直在追求完整,追求自身的完成,要變得更為自覺。無意識心智努力想要將自身的內涵提升到意識層次,好讓自己在人格上得以整合得更自覺。每個人的心靈天生就有一股追求成長的演化衝動,想要把無意識的內涵加以整合,把整個人不聽管束的部分帶入一個完整的、一體的意識自性(conscious
self)。
按照榮格的說法,無意識才是本源,是根本源頭,意識心智及自我人格都是從那裡衍生而來。所有我們意識的人格表現,包括價值、思想、感情、能力及心態,都源自於無意識的自然初始狀態。
這樣的說法,我們拿珊瑚礁的形成來做比喻就清楚了。海洋用自身的物質一點一滴製造了一個島礁,將之推升至水面,曝露於陽光下。千萬年之後,先有了表土及植物,然後出現了動物及人類,於是小島變成了一個人類生活與意識的中心。一如廣袤的海洋,集體無意識誕生了一個小島;這是一個自覺的心靈,一個自我(ego),亦即「我」──一個自己意識到的我。
此一小小的自我心智(ego-mind),在廣袤的無意識包圍之下,要達成一項崇高任務,一項特別使命,在這個演化過程中,其責任在於不斷地與無意識整合,直至意識心智對自性的整體性做出真正的回應。
人類都受制於此巨大的演化力量,無有例外。演化過程中,當集體無意識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時,任何障礙都容不下,為了推動新的理想或新的可能進入一個群體的意識心靈,會把社會搞得天翻地覆,形成社會運動,催生新的信仰,乃至推翻一個帝國。
若要真正了解神話或愛情,此一心靈演化的觀點十分重要。愛情於西方的出現,在這齣演化的宇宙大戲中開啟了重要的篇章。愛情是面具,背後隱藏著一系列新的可能,等待整合到意識中去。但心靈能量的巨浪,其形成卻是始於個體層次,完成這項任務,使整個美妙過程在我們自己靈魂的方寸之間瓜熟蒂落的,始終都是個體。身為個體,一切取決於我們,接受愛情這種原始的無意識能量、紛陳的慾望衝動,以及各種的可能,將之轉化成為覺察與接納。
所有偉大的神話都是在象徵人生的成長階段。這些劇力萬鈞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扣人心弦,深入人心,道理在此。崔斯坦與伊索德則是一幅象徵西方心靈心理發展到了轉捩點的藍圖,我們在其中看到了矛盾及幻象,也看到了潛在的發展趨勢。
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探討這個「動人的愛與死的故事」。偶爾我們會停下來閱讀這幅藍圖中的象徵語言,學習接受這則神話中的智慧。
前言
鼓起勇氣,誠實審視戀愛
在西方心靈中,戀愛(romantic love)自成一個最大的能量體系。在西方文化中,戀愛取代了信仰,成為男人與女人尋求意義、超越、完整與狂喜的場域。
戀愛為西方一獨有的普遍現象。關於戀愛的種種理念及說法,我們無不耳熟能詳,因此,我們認為,戀愛是「愛」的唯一形式,是婚姻與親密關係的基礎,但是我們其實可以向東方取經,多多學習。在東方文化中,譬如印度及日本,我們發現夫妻之間鶼鰈情深,其穩定與忠誠往往令我們汗顏。不過話又說回來,他們的愛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戀愛」。對於親密關係,他們所接受的並不是同樣的理想,也不像我們那樣,對另一半有著難度極高的要求與期望。
戀愛,不只是一種「愛」的形式,而是一整個心理狀態,其中有信任,有理想,有態度,有期望。所有這些往往互為矛盾的想法共存於我們的無意識中,支配我們的反應及行為,我們卻全然無所覺察。對於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關係,我們該如何感受、該「割捨」什麼,我們自有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因為戀愛並不只是愛一個人,而是「相戀」。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心理現象。兩個人一旦「相戀」,我們相信自己已經在另一個人的存在中找到了終極的生命意義。我們覺得自己終於完整了,找回了失去的部分自己。突然間,生命擁有了整體(wholeness),擁有了人類所不能及的強度,將我們提升到了一個超越尋常存在的高度。對我們來說,這一切皆是「真愛」的象徵。這一整個心理狀態,包括一個無意識的要求:我們的情人或配偶永遠會為我們帶來這種狂喜與熾烈的感受。
西方人一向自以為是,總以為我們的「愛」──戀愛──才是最好的,其他各種兩人之間的愛,相較之下既缺乏溫度又無足輕重。但若西方人有自知之明,就必定會承認,在愛情的處理上,我們實在不怎麼高明。
「戀愛」時儘管我們欣喜若狂,但多數時候卻覺得孤獨,感到疏離,常常覺得未能得到真心相愛,未能得到忠誠相待而消沉喪氣。通常我們都會責怪對方辜負了我們;或許,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無意識心態,亦即我們對親密關係,以及對另一個人所強求的期望與要求,但我們做不到。
這就是我們西方心靈的巨大傷口,是西方文化的大問題。卡爾‧榮格說,如果發現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心靈傷口,也就找到了通往其意識的門戶。因為,在治療自己心靈傷口過程中,我們將會認識自己。如果我們真正用心去了解愛情,愛情也會成為一扇通往意識的門戶。西方人如果能把自己從無法自主的無意識承擔與期待中解放出來,對親密關係,乃至於對我們自己的自性,都會帶來新的理解。
在許多文化中,戀愛自古以來就有,在古希臘、羅馬帝國、古波斯及封建日本文學中都可以找得到。但歷史上,在所有的文化當中,戀愛為一普遍現象只見於現代西方社會,只有我們西方社會才把戀愛(romance)當成婚姻與親密關係的基礎,並視為文化理想上的「真愛」。
戀愛之於西方社會,濫觴於中世紀,首度出現於西方文學的就是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神話,傳唱於吟遊詩人的歌詩之中,又稱為「宮廷愛情」(courtly
love),典型內容是:英勇的騎士心儀一美好的女子,驚為天人,視其為至美至善的化身,是推動他追求高貴、虔誠、優雅及崇高人格的典範。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把宮廷愛情融入了性關係及婚姻,但仍然保持著中世紀的看法:對一個在我們心目中形象完美的男人或女人的心醉神迷的崇拜(ecstatic adoration)才是真正的愛情。
卡爾‧榮格明白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生命中突然出現某種重大的心理現象,那就表示有巨大的潛在無意識能量竄升到了意識層面。對一個文化來說也是如此。在一個民族的某一個歷史點,一種新的趨勢從集體無意識中爆發出來,一種新的理念,新的信仰,新的價值,或新的宇宙觀,如果能夠整合到意識中,那就表示是一種正面的趨勢,但在它爆發之初往往勢不可擋,甚至破壞力十足。
在西方歷史中,戀愛就是這種勢不可擋的心理現象之一。戀愛興起,征服了我們的集體心靈,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但以我們的社會來說,我們還沒學會如何掌握戀愛這種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戀情往往變成悲劇與決裂,而不是天長地久。但我相信,無論男人或女人,一旦了解了愛情背後的心理動態,懂得有意識地加以掌握,在親密關係上,對自己,對別人,必都能夠發現新的可能。
本書用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神話來探討戀愛。這則神話堪稱所有偉大史詩中最動人、最淒美、最悲愴的故事,是西方文學處理愛情的第一個作品,是西方所有愛情文學的濫觴,從羅密歐與茱麗葉到坊間電影院放映的愛情故事,無不皆然。我們應用榮格心理學來詮釋神話中的象徵,從而明白其中所教導的愛情的源起、本質及意義。
一如帕西法爾(Parsifal)神話,崔斯坦與伊索德神話是「男人的神話」,講的是年輕的崔斯坦長成一個高貴無私的英雄,後來與王后伊索德熱戀,從而展開一段驚心動魄的人生經驗。整個故事有如一幅充滿象徵的巨畫,生動描繪一個男人陽性意識的發展,從努力奮鬥養成陽性特質(masculinity)到意識到自己的陰性面向,以及對愛與接納的處理。敘述一個男人消磨於愛情的歡樂、激情與痛苦中時,陽性心靈所承受之矛盾力量與忠誠的撕裂之苦。
然而,這則神話對女性也有極大的價值與好處,因為,崔斯坦所揭示的愛情心理動態同樣適用於男性與女性(參閱〈寫給女性讀者〉)。用心讀完這則神話,將之當成一段豐富的西方心靈之旅去加以體驗,不僅可以使女性更加了解生命中的男人,也可以更加明白那些在她自己之內運作的神祕力量。
誠實地審視戀愛,無論男女,都是一趟需要勇氣的旅程,強迫我們不僅要審視戀愛之美及其潛在的能量,同時審視我們內在無意識層面的矛盾與幻象。需要勇氣的旅程總不免要行經黑暗的幽谷,面對艱難的衝突,但若堅持下去,對意識必將獲得嶄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