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塗上一抹紅唇、在及肩的捲髮戴上小禮帽、
夾着一雙80 年代的珍珠耳環,捷克的古董胸針溫柔地躺伏在細緻的蕾絲襯衫上;
一轉身,寬大的圓桌裙襬隨風飄起,
走在銅鑼灣的大街上,在縱橫交錯的霓虹燈下,
我就像一個走進時光隧道的旅人。
愛上古着的原因有太多:老工匠巧手製作的溫度、設計者獨具慧眼的心思、背後藏着的失落回憶……每一樣都是古着讓人着迷的原因。但於我而言,古着代表的是一種永不褪色的優雅生活態度。
古着邂逅
我個人對舊物的鍾愛,卻是由一個熱衷尋寶、不怕骯髒的小女孩開始。
那時只有大概五六歲,在模糊的記憶中,我記得自己跟着幾位朋友仔去尋找刺激的新遊戲。於是,我們一行三四人走到屋邨的大垃圾房「尋寶」去。幾個細小的身軀在那些巨大的綠色垃圾箱中穿插,不時聽到「嘩」的興奮叫聲—幸好在這依稀的印象中並沒有殘留任何嗅覺回憶。我們幾個小鬼頭經常互相質問:「為甚麼如此完好的東西被當成垃圾呢?!」我每天貪婪地帶着戰利品回家,終被外婆揭發。當她發現我每天在垃圾堆中玩樂後氣得不可開交,更下令我不得再踏進垃圾房。我那時實在失望極了。
說到首次接觸古着的時間,應該是2004 年,那是初中的年代,每星期的零用錢只有200 元,扣除午餐和交通開支後,可用來添置新裝的錢實在所剩無幾。正值青春少艾的年華,當然不甘心於平凡的打扮,四出探訪後,終於遇上我的「二手衫天堂」—美之。「5 元/件」、「20元/ 5
件」,便宜得令人咋舌的價錢背後,是滿身汗水的辛勞。推開一重又一重的舊衣物,明明只能放五十件衣服的掛架,卻有一百件在擁擠着,琳瑯滿目。推呀推,推呀推,塵埃落在鼻子上,打過噴嚏後,終於找到一件合心意的小襯衫—日本製造,盛惠5 元。在這裏,50 元已經買到mix and match 的快樂,更是消磨時間的好地方。那時候,我還未知道「古着」是甚麼。
兩年後,古着風盛行,在旺角、尖沙咀一帶,幾乎每個潮流商場都有一間古着店。它們大都是售賣中性美國古着衣服的小店,流蘇Levi''s 絕版牛仔褲、Nike 復古T-shirt……很難想像,現在非常女性化打扮的我以前是一個超短髮、穿「瀨屎褲」和「oversize」的中學生呢!然而,那股「古着風」只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潮流。未幾,一間間的古着店相繼結業。2008
年的一個學期,我拿着獎學金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交流。還記得在Fashion Trend
的課堂上,導師走到我這個一臉稚氣的亞洲女學生面前說:「你這樣穿好看極了!」當時我穿着一件超大碼、長及大腿的二手白色針織上衣,下身搭着一條黑色窄腳褲,頸上配戴一條古着圍巾,那橙橙紅紅的腰果花製造出不同的層次,為秋意漸濃的大學城帶來一點點浪漫。整個學期中,無心向學的我最興奮的就是下課後在古着店尋寶。跟美之那種「尋寶」不同,這裏的二手衣服總是比較乾淨,更多元化、更具美感。
慢慢地,我更懂得欣賞優雅的韻味。
畢業後,曾在倫敦的一間網店擔任市場策劃,與英國再續前緣。短短兩年時間,在這一間小小的網店中,因人手和資源有限,每事都必須親力親為,由學習拍攝商品照、操作photoshop,到擔任買手等等,都一一接觸過,為日後發展自己的事業打好根基。雖然本來英語不俗,但在英國職場上需要的英語會話要求總會比較高,於是在第一個聖誕節前,找到一份沒有薪水、只有交通和膳食津貼的所謂「intern」(那時候,在英國時裝界不付薪水的intern
工作非常普遍)。這份工作就是為一個護膚品牌擔任銷售代表,在英國的中高級的百貨公司中,專門推銷其產品。雖然金錢上回報依舊不算甚麼,但卻賺取了利用外語推銷的技巧。然而,慢慢地發現,在長年愁雲慘霧的倫敦工作並不太適合自己,在英國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個Panic Attack 以後,便決定帶着幾箱古着貨物回港。
對優雅時光的執迷也算是近年的改變。也許是年紀漸長吧,慢慢發現Fashion 不過是一個循環,回頭一看,60 年前柯德莉夏萍的造型已經是最美麗的境界。
就如Yves Saint Laurent 所言,「Fashions fade, style is eternal」。
誰能料到,五歲便當「垃圾婆」的我,竟然創立出一門古着的生意;懷着一片「念舊」的初心,更孕育出一本分享時尚歷史和收藏品的書籍。編寫此書純粹出自對古着的熱愛,感謝出版社的邀請,給予我機會分享對時裝歷史的認識和累積的經驗。在一年多的寫作期間,資料搜集的過程中令我學懂更多,實在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學習是無止境的旅程,書中內容若有遺漏與錯謬,請各位多多包涵這些未能完善的地方。書內有多張珍貴圖片以助讀者了解,這些圖片來自不同地方的機構(圖片來源在書後註明),亦得到多位朋友幫忙提供,十分感激!
2020 年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