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她把槍丟進袋子,目光凶狠地看著櫃台後那三個嚇呆的人。
她衝到門口,慌亂地開鎖。在奔上街之前她仍想著:
「冷靜,我得鎮定地走出去。」但是一走上人行道,
她就開始朝十字路口狂奔。她看不到身邊的人群,
只覺得自己不斷撞到行人,方才的槍聲也一直迴響在耳邊。

  斯德哥爾摩市的瑪莉亞教堂即將敲出三聲鐘響。戴著寬邊帽、墨鏡,一頭金色長髮的「她」,踏進銀行。「把錢放進去!全放進去!」她掏槍命令行員。突然,一名男子撲身欲制伏她,驚慌中,她一槍打在那男人臉上,霎時,鮮血、腦漿噴濺現場。她轉身奪門狂奔,捲款逃逸無蹤。

  十二天前,保斯街上一幢公寓傳出異味。獲報前來的巡警破門而入,驚見窗門皆由內拴上的房間裡有一具腫脹兩倍大的屍體。死者是一個以貓食維生的獨居老人,陳屍已兩個月,卻無人聞問。承辦的巡佐急於結案,判定這是一起自殺事件,但本案輾轉來到遭逢大難後重返崗位的馬丁・貝克手上。他納悶,為何在這「密室」現場,竟找不到死者自盡用的凶槍?

  那名扮裝的銀行女搶匪是誰?目擊證人對她的描述莫衷一是,警方偵查陷入死胡同。看似貧困孤僻的獨居老人,怎麼會無故中彈,死在「上鎖的房間」?

  無邊的貪婪和生存的欲望,牽起了兩條本無交集的平行線,而一個人的福,往往可能會是另一人的禍。或許,在人性的陰影之前,「正義」未必永遠會以真貌現身……

  ★ 暢銷全球半世紀,系列銷量突破千萬冊,開創北歐犯罪小說風潮之始祖。
  ★ 俐落流暢,影像感十足,跳脫古典推理窠臼,寫實反映社會及深層人性。
  ★ 國際中文版全新修訂,推理經典傑作重現,犯罪推理迷及影劇愛好者必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伊・荷瓦兒 & 培爾・法勒  Maj Sjöwall (1935—) & Per Wahlöö (1926—1975)


  瑞典作家,創作二人組。荷瓦兒與法勒的合作始於兩人於一九六二年偶然相識,法勒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新聞記者,荷瓦兒亦從事相關工作。

  在共同創作「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小說之初,兩人便決定以十本、而且也只寫十本作為完整概念的呈現。「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十部作品的情節各自獨立,但又有巧妙牽繫;各作皆為三十章,由兩人各自撰寫一章、彼此相互接續的方式進行,當中的結合及轉折可謂天衣無縫。

  荷瓦兒與法勒這段獨特的共同創作關係,在一九七五年法勒因胰臟問題病逝而告終,但這對獨特的創作搭檔在這十三年裡的無間合作,已為後世完整留下一系列堪稱經典與傳奇的推理傑作。

譯者簡介

羅若蘋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畢。譯有《精靈之屋》、《遮蔽的天空》等書。
 
 

目錄

・編者的話
・導讀 密室裡那具孤獨的屍體
・斯德哥爾摩 區域圖
・上鎖的房間
 

導讀

密室裡那具孤獨的屍體──關於《上鎖的房間》


  認識「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要追溯至二○○四年那個炙熱又靜美的大學暑假。當時筆者正熱衷閱覽推理小說文類,學期結束前,向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社團辦公室及圖書館商借了三十本書籍,一路從埔里背回故鄉台南,甚至透過高中同學向成大圖書館借閱館藏,並且在鄉鎮圖書館之間尋覓可供閱讀的推理小說。

  於是日日沉浸浪漫綺麗的邏輯異想時空,流連於縝密細緻的恐怖犯罪故事裡。嗜讀期間碰巧翻閱封面採用人骨標本的背影,由遠流出版的精裝金邊磚頭書《上鎖的房間》。

  筆者對於北歐推理小說的接觸,最初正是起源自「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日後閱讀瑞典首席推理小說大師賀寧・曼凱爾的韋蘭德探案之作、冰島知名作家安諾德・英卓達尚的厄蘭德探長作品、舉世聞名的瑞典早逝作家史迪格・拉森的千禧年系列、挪威暢銷犯罪小說家尤・奈斯博的著作,又如芬蘭犯罪文學作家蕾娜・萊道拉寧、瑞典犯罪小說女王麗莎・馬克倫德,或是著名丹麥犯罪小說作家猶希・阿德勒・歐爾森,以及在文壇上極富盛名的彼得・霍格等琳瑯滿目的群家群作。特殊地理國情搭配其歷史文化脈絡,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等北歐五國舊作崛起、新人輩出,為全球讀者投擲滿具震懾力的全新視野,也擴張了筆者對於犯罪小說的認知及見識。

  以斯德哥爾摩警察團隊為首,《上鎖的房間》的辦案主軸有二,一為誤殺客戶的銀行搶案,另一為密室裡死於槍傷的屍體。

  「上鎖的房間」與「密室」連結,這是推理作家一生勢必要寫上一回的重大主題,畢竟在上鎖的房間裡出現在各種條件下都不可能被判定為自殺的遺體,就是一樁啟人疑竇的龐大謎團。密室裡的死者是提早退休的倉庫管理員司瓦德,他沒沒無聞,子彈留在胸腔中,陳屍臥房兩個月。案件過於平凡,驗屍報告敘明自殺,卻遍尋不著致死的凶器。埃拿・隆恩嗅出當中些許端倪便被調離此案,改由槍傷初癒的馬丁・貝克接手,也為他的警探生涯重新布署及鋪路。

  「福利國家其實到處都是病老貧孤,充其量以狗食維生,去世或病死在他們的狗窩裡也無人聞問」——荷瓦兒與法勒透過作品,揭露出了當時瑞典的社會現象及失業問題。和現今手機、網路及3C產品普及的科技社會對比,小說背景對現代讀者略有懷舊遙遠之感,但儘管時光變異,作者揭示的議題仍與現代社會的景況相扣合。高自殺率、一般人對政府機構及警方的不信任,這些既是時代的縮影,也是長久以來無解的社會問題。

  即便生活的一切都在變化或消逝,社會秩序還是可能被拼湊與重建。「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之所以一再獲推理迷傳頌,並不在於它是否設計出壯闊費解的謎團,或是展現華麗炫目的推理技巧,而是作者以真實世界為基礎,書寫出樸實卻又荒謬的辦案過程。這個辦案團隊的有趣之處,就在於一群看似烏合之眾的警察刻苦耐勞又如無頭蒼蠅般地偵辦下,那些看似沒頭沒腦的內容,竟會在出乎意料的細節處一一串起。銀行搶案中不可靠的目擊者、檢察官自信過度的推導,以及警察團隊不按程序辦事,自食其果的荒唐攻堅經過等,作者無不以冷靜的筆調、戲劇化的發展,搭配個性鮮明、形象栩栩如生的警察官僚,共構出一幅寫實風趣的解謎圖像。

  在《上鎖的房間》,每位警察從自己抓取的線索和認定的證據當中,嘗試還原事件的原委,造就停滯不動而緩慢僵持的劇情,我們從故事推展中看不到古典神探的帥氣和從容,而是摸不著頭緒、但仍堅持到底的真誠。嘲諷般的捧腹大笑過後,謎底往往兼具唏噓及愕然。

  半路街景皆是貧病孤寂,處處散發滿溢的人際疏離感。馬丁・貝克對生活及工作的疲態,比起卓越出色的推理能力還更貼近現實人生。當我們以為他處於逐漸崩毀的狀態,卻又無力改變時,女性角色黎雅・尼爾森適時出現,陪伴這名婚姻失敗、家庭破碎、母親久病的疲倦警察,為他帶來一絲曙光。

  從初識「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繼而又見開枝散葉的北歐諸國犯罪之作,時光荏苒,竟也過了十六年。「世間所有的久別,都會重逢」,欣見這部作品能再度與台灣讀者見面,而如今正是循序漸進投入閱讀這部北歐警察小說經典的大好時刻。

  撰文──余小芳
  暨南大學推理研究社指導老師、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暨年輕學子委員會主委。評論文章、活動報導散見於書籍及其他網路媒介。主編《發條紙鳶:台灣校際推理社團聯盟徵文獎傑作選》一書,部落格為「余小芳的推理隨文2.0」。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電子書
    63
    $252
  2. 二手書
    7
    $280
  3. 電子書
    7
    $280
  4. 新書
    79
    $316
  5. 新書
    79
    $316
  6. 新書
    79
    $316
  7. 新書
    79
    $316
  8. 新書
    79
    $316
  9. 新書
    79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