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夢寐以求的人生歷程
春節後由美國返臺,發現桌上有本書,淡紫色花樹潑墨畫封面,十分悅目,標名《民國三十七年生》,馬上引起我的好奇心;同是三年級生,作者不曾相識,承蒙抬舉,不勝訝異。後來得知,作者是曾經參加我們「理想旅行社」去訪非洲觀看動物大遷徙的貴賓,該書經由那一次的領隊謝小姐轉來。
克服時差,開卷有益,不讀則已,一看無法釋卷。作者善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假借時光隧道機器,重拾童年生活的回憶,資料詳實。待知悉其書香家世後,霍然了解。文章編排,分析組合,井然有序;不愧是歷史及圖書分類的高手。電話回謝中也可以感受到謙虛的美德。
之後轉來有關旅遊的文章,更令我受益良深。首先我先選擇「朝聖東正教」一文。自從政府搬遷來臺,「反共抗俄」一直是外交的主軸;冷戰壁壘分明,彼此難得接觸,諱莫如深。1988 年我千方百計設法取得俄國簽證,首先隨著90 人的貿易考察團前往蘇聯,正式揭開了神祕的面紗。
衛生紙及車輛雨刷等民生日用品十分欠缺,令人難以置信。文中對俄國的歷史及宗教著墨甚深,有助國人的了解。蘇聯解體後經濟蕭條,盧布貶值,但教育水準高而普及,應該可以逐步恢復。記得當初有二位俄籍工程師,特地來詢問有關臺灣電子業發達的原因。2019 年9 月二度至貝加爾湖、海參威及庫頁島,發現除了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外,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黑暗大陸的非洲較未受重視,作者借用其與孫女的問答,舉一反三,巧妙的利用空氣是物質,溫度是能量的物理學來解釋高山接近太陽,反而每高100公尺,溫度降低攝氏0.6度的現象。為了自身的安全,要充分準備必需的藥品及預防注射,同時講解黃熱病名稱的由來。整天乘坐在四輪傳動吉普車上,身上的計步器居然每天都跳上萬步,顯現草原高低不平,崎嶇顛簸的路況。動物大遷徒是自然界傳宗接代,生死交關的大戲,也是吸引遊客的主因;為了永續生存,作者明白告知遊客要「耐心」等待之外,也要有「愛心」地來保護人類與動物共同生活的地球。回想在學時曾必修「非洲研究」(African
Studies),並曾投宿馳名於世的樹頂酒店(英國伊莉莎白登樹時是公主,遇到父王駕崩,隔天搖身一變,下來時成為要登基的英國女王)。世事難料,我們不要遠離非洲(Away from Africa),反而要「邂逅非洲」。
其它三篇都與水有關,利用的工具也因地制宜:詩情畫意的「藍色多瑙河」孕育歐洲的文明,山明水秀的景觀也成觀光勝地,借景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宮殿、教堂、修道院,畫龍點珠地勾劃出史地、音樂、藝術及建築的精髓。跳脫傳統的陸上交通工具,特別選用130 人的河輪,隨著約翰史特勞斯輕鬆的圓舞曲,婆娑起舞。手中持著香馥的葡萄酒,雲淡風清,悠然蕩漾於青山綠水之間,享受旅伴同遊的樂趣。
前後三次搭船的經驗,各有千秋。歐洲許多城市都臨水而建,市中心的廣場離河都近在咫尺,可以駕輕就熟地融入一般庶民的生活之中。選擇了船隻最多的河輪公司,顯然花費一番功夫去搜尋與比較。這家河輪公司為了中國的客群,而直接包幾艘給中方公司來營運,順應中國旅客的特殊要求,語言、餐食及旅遊節目與其它船隻略有差異,可供日後有興趣的旅客參考與取捨。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後的蠻荒之地,早年至此遊覽,當地居民還問為何來這裡?誠如作者所述,該州的觀光全賴Charlie Chuck West於二戰後以螺旋槳飛機載客至「特色」地區觀光;但有些濱海地區的冰川奇景必需自海上才能接近,遊輪應運而生。冰河、高山、森林、鯨群、鮭魚、糜鹿、棕熊、北極熊、白頭鷹(美國國鳥)、愛斯基摩人、極光及「夜不落日」(北緯66.5
度)的奇景才吸引更多美國人「輕鬆」到此一遊。若沒有黃金的發現,就沒有美國近代小說家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The Call of the Wild》,更不會有膾炙人口的《北國尋金記》的電影。Skagway’sWhite Pass Railway 登山鐵路是多少淘金客前仆後繼,血淚堆砌而成的明証。1985 年代臺灣高端旅客在阿拉斯加及加拿大洛磯山的消費金額,曾躍居Holland
America 荷美遊輪公司國際旅客(美、加除外)的第三名,引來其它各家遊輪公司的側目,競相投入臺灣市場。
位置及氣候因素的限制,南極是地球三極(北極、南極和青藏高原)中最後出現的觀光地,探險家的壯舉令其吸引了世人的耳目。百年前英國「堅忍號」的探險家船長Shackleton
在遇險後,仍然全員安返英國,傳為美談。之後更拍成電影,燃起了世人冒險前往「觀光」的欲望。基於各國保護地球最後一塊淨土的協定,能達成人生宿願的實在不多;近來交通工具的發達才略為改觀。除少數搭乘飛機外,都以船隻為主。
我很佩服作者的觀察、連想力及勇氣。可以自不同角度來觀賞並討論變形金剛的「水」,如同一部活字典般的可以由河水、海水、浮冰、冰川、水蒸氣、雲彩再談到雨水的變幻。世界上蓄水最多的地區,絕對非南極莫屬。為償人生宿願,前往尚具相當風險的濤洶湧的德雷克Drake 海峽時,才能降低暈船的痛苦。
上下小艇及登陸時有眾多的人員相隨也較有保障,船上專業人員的解說及翻譯更是錦上添花的節目。當然拍攝許多珍貴相片留念及回憶的裝備,也不可或缺。
回首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種意境正似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論述的人類需求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作者紀錄了她個人夢寐以求的數次人生歷程,除了仰慕之餘,也值得大家共勉之。
蔡榮一
理想旅運社董事長
僑興旅行社
荷美越洋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第三任理事長
曾兼任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系講師17年
防疫時更要來場不一樣的感官之旅
收到雷女士的文章當下,我正值兵荒馬亂之際。
今年因新冠肺炎造成許多人必需遠端工作、保持社交距離、無法搭飛機出國、或是要在家檢疫近半個月等等。正當我和大家一樣面臨種種挑戰時,接到了雷女士的邀約。
接到邀約時我還覺得慌張,敝人在下念的不是什麼文組科系、生平沒有寫過推薦文、文筆也端不上大場面,一開始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但當我翻開文章第一頁後,這些煩惱都被我拋在九霄雲外了。
不同於一般遊記將當地風俗民情條例報告出來,雷女士的文章以自身經歷帶著我進入每個國家;不說冗長的歷史卻以生活相關的小知識介紹給大家、將文章中所說的「以眼、耳、鼻、舌、身、意,寫色、身、香、味、觸、法」,完整地將讀者帶進她的遊記裡。讀完文章之後感覺就像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活色生香、齒頰留香、意猶未盡,完全被文字帶著環遊世界。
儘管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無法出國遊玩,但我建議大家當心情煩悶時,沏杯茶、準備些小點、找個地方坐著,以輕鬆的方式來閱讀這本書。相信一定可以在字裡行間重新認識旅遊、愛上旅遊、樂於旅遊。
蔡岳霖
長安國際運通旅行社總經理
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見聞,足跡所至,從北歐到南極,跨越了歐洲、非洲和南北美。紀事談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而人盡在其中,貫穿了不同而又不是全然無關的時間、空間。作者個人增廣了識見,也豐富了讀者的心靈。
觀察敏銳、寫作細膩是本書的特色。寫水、寫景、寫窗、寫門,都見用心;而關於動物習性的生動描述,讀來又如在現場;然而最可貴的是,文中於旅途所遇舊雨新知,都有溫暖的話語,處處可見對人的關心和對友情的珍惜。
作者認真旅行,樂於分享所見。自謂世界無窮大,世事何其多,不能都放入記憶中,也無關緊要了。讀者可以輕鬆閱讀,長進知識,還學到人生功課。
林維紅
臺灣大學教授
散記序言
寫文章容易,出書難。益發有此體驗和感慨。
這一次文章的挑選容易,因為中國各地的景點,大家各自去過,無需贅述,就選了歐美,非洲和南極。書名的斟酌煞費周章,從西遊記行,西遊散記、歐美非遊記,最後為了包括南極,改成了《念念南極:散記冰川、草原和歐美旅遊》。
每一篇遊記寫完,就順手傳給遊伴或同學朋友們;即便其中有錯別字或資訊不完整,都無傷大雅。更何況我心知肚明,他們有時嫌文章太長,根本未必會讀。所以我隨性,大家也不當真。現在要白紙黑字的印刷成書,就不能掉以輕心了。
電腦中叫出文檔,先挑錯別字,修正標點符號和標題,同時自己重新讀一次、讀兩次,讀三次,還要讀四次、五次。增刪修改,去掉囉嗦重複的字(例如:吃飯的餐廳 ―― 哈哈!餐廳就好!前面三個字完全沒有必要!);更要以讀者的思維考慮。自己下筆,前因後果心知肚明,難免先入為主的用字簡化;但有時少幾個字,就會讓讀者不知所云。
第一次出國遠遊時,同行的山友們全都還在上海工作生活,團體行動同進出。那是2016 年飛去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搭乘Celebrity 的遊輪,「船行北歐」的去波羅的海附近七個北歐國家。大家相互照顧,歡顏笑語,非常盡興。因曾經一同旅遊過,終日相處,沒有爭執,只有歡笑,熟知各人習性,財力體力都相當,這才有了接下去的各次旅遊。2017
年,「藍色多瑙河」的河輪之行,結束以後再加三天行程,去拜訪在遙遠國度羅馬尼亞設廠奮鬥的朋友。
2018 年跟著臺灣的「華友旅行社」去了留下深刻「印象」的義大利,又在2019 年隨著「長安旅行社」去「漫遊西班牙」,增加對歐洲天主教和回教建築藝術的認識。另外,朋友單獨來約,也都欣然赴會。參加了「理想旅行社」去「邂逅非洲」―― In and Out of
Africa,看草原、動物。後來無法抗拒岷達夫婦令人誘惑的邀約,一同搭遊輪去了南極洲和南美的伊瓜蘇瀑布;淨化心靈,也見識南美的色彩和熱情,至今「念念南極」。2019 夏天從美國參加阿拉斯加的遊輪去「北國尋金」―― North to Alaska,看北方夏日的繁花似錦。秋天再和山友們去俄羅斯「朝聖東正教」―― To and From Russia With
Love。這些地方,都和電影能扯上些許關係呢!
各篇遊記,就順著出行的年代和時間,一篇一篇排列細數了!
成家和立業的階段中,忙碌異常,少有機會出遊。在上海經商時忙於工作在各地出差,根本沒有玩樂或記錄的時間或心情。好不容易兩手一攤退休了,身體狀況也還好,天寬地廣;既然有人做了研究,或有旅行社安排事宜,便總是欣然赴會。沿途必有美景,順便學習新知,一舉兩得。
曾經,無論到哪裡去玩、去看、去聽、去訪,都很認真的做筆記。隨著年歲漸長,旅行就都跟著走,多半既不預習,也不做筆記的省心省力。有一些感想的時候,就照一張相片留在手機裡提醒自己。回來以後趁著記憶猶新,趕快上電腦;利用旅行社發的行程做為參考,再順著日子瀏覽手機裡面的照片,一篇篇的遊記通常就這樣的完成了。
幾次行程下來,我深深體會「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真意。天地萬物的知識,即便好奇、即便有心、即便認真,還是不到了「當地」,根本想像不到會有那些知識或學問。和自由行相比,參團的好處是一方面自己省事,另一方面就是旅行社和導遊們替我做了功課,提供各種各樣有趣的知識。遇見好的導遊最是幸運。他們會提綱挈領的「講重點」,節省自己閱讀和查找資料的時間。如有專家學者們(例如去南極的船上),分享數十年研究和觀察的成果與精華,就更加感恩戴德了。
以前看中國的山水畫,總覺得抽象。一直到去了黃山,才懂得其來有自。看歐洲的油畫或教堂中壁畫的圖片,更是等去到義大利、梵蒂岡,才理解那些藍天和白雲的色彩,非常寫實。回教清真寺的幾何圖形或文字裝飾,美輪美奐,別有風采。後來到非洲看動物遷徙,到南極洲看冰雪世界,那是有關大自然的知識;包括動物的種類、習性以及環保的意識等等,重點完全不同。
幾乎每一次旅行回來以後的那些天,都宅在家裡,腦子裡全是新知和美景。景色有手機照相機留下記錄;知識和感想,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記錄下來,留存著以後回顧。趁著腦子裡還記憶猶新、心中也還回味無窮,趕快動筆。待把遊記寫完,了卻一件心事,才又安心的開始外出去參加其他的活動。
急迫趕著寫的感覺,來自以往聽演講時總會順手做筆記,日後那種開頁展讀時「溫故而知新」的喜悅。現在有谷歌,有百度,寫到一半若是忽然好奇,馬上就可以上網查找、確認或比對;旁徵博引時候需要的資訊,都唾手可得。
每一個人寫遊記的重點不同,有時看旅遊書,甚至覺得 ―― 我們去到的是同樣的地方嗎?自己連著寫了幾篇以後,也有了一些心得。重點在記錄旅程結束以後自己腦子裡還會記得的資料,那些即聽即忘的人物、年代或歷史淵源,就略過不提了。另外會增加一些與中國歷史年代或臺灣地理方面相關的數字,那是提供時空的概念,參考和比較。
手頭若有現成的資料 ――
例如去南極洲的遊輪提供很多現成的資料做為依據;去俄羅斯則用了當年臺大李邁先教授〈俄國史〉的筆記,最是方便。文章中景點的介紹簡短,也完全沒有美食等的攻略。除了從導遊處聽來或自己好奇而上網查閱歷史地理的概述之外,遊記中包括很多個人的觀點、感想,還有就是記錄那些對我而言的「新知」。主觀的自由發揮,究竟比較輕鬆。書中有趣的資料真的很多,希望大家慢慢地看。「不著急!慢慢來!」
外子葉陽初負責攝影並挑選照片,也花了心思。網上有各種風景和名勝的照片,而且是專人攝影,精選角度;自己手機裡的相片雖然無法比擬,但可不涉及智慧財產,故而選擇一些比較有趣好玩的,供娛樂和分享,也感謝遊伴們大方提供並應允使用多張相片。
人說旅遊,就是離開自己的家,去看別人的家,見識不同的地理環境和體會相異的文化風情。說也奇怪,一旦脫離了熟悉的環境,那些工作的壓力、煩人的事情,立刻消彌於九霄雲外;心情和思維自然放鬆,脫胎換骨。城市裡住久了,更需要親近大自然,忘卻紅塵,淨化心靈。
時不我予,世界又這麼大,趁著精力體力都還可以應付的時候,出去看天、看地、看山、看海、看雲、看人、看古跡、看建築、還看動物、看大自然……增廣見聞、擴大視野、學習新知、留下記錄。當然,順便繼續鍛鍊腳力!
無論記下的知識、見聞,甚至點點滴滴的趣聞或插曲,原是為了自己的觀察和感想留紀錄,也是為了以後年歲漸長,更加健忘的時候,有文字可以幫助回顧人生中不同的片段。沿途有關人、事、物、景的觀察、印象、感想等,都純屬個人臆測,若與他人見解不同,還請多加包涵!這些遊記都是近年自己寫的,現在因為整理出書而回顧,已經偶生「對喔!有這麼一件事!」的感慨。時過境遷,總有疏忘之處;還真是慶幸當初曾經急急記下!
特別介紹一下多次同行的朋友們 ――
大家在同一段時間內,從臺灣或美國去到上海工作;有人相約了每一個週末到上海近郊的佘山「走山」(佘山海拔只有一百公尺左右,實在不能說爬山);下山後找不同的餐館飽食一頓。漸漸熟稔成為好友,餐聚之後的把盞言歡更是屢屢欲罷不能。先是在上海近郊的江浙有三天兩夜的旅遊去蘇、杭、淮陽等地;也才有了後續多次的海外之旅。承蒙這些年輕山友們的籌劃和照顧,我們坐享其成,特別感謝。
讀書、行路、記遊,都讓我快樂!最大的感悟,則是對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因為眼見和理解,更加的尊重與敬佩。集結成書,和朋友們分享之外,在未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也便於自己燈下展讀,重溫舊日美好時光。
特別感謝「理想旅運社」的董事長蔡榮一先生和「長安旅行社」的蔡岳霖總經理;他們兩位是旅遊專業、是行家,獲得青睞,撥冗為文,感激不盡。還有便是自己也經常四處旅遊的林維紅同學,再次情義相挺的撰文推薦。
封面是我的姨父,曾經榮獲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 ―― 林振福先生的畫作。書名的題字,還是情商同學蔡其南提筆,校稿依舊感謝陳菊君和盧媛媛兩位同學的大力協助。
疫情四起,居家少事,短期內無法出門遠遊的朋友們,準備一杯自己喜愛的飲品、一些點心,書桌前、沙發上、陽光下、樹蔭底,隨我一同去神遊天地,寬解心緒,可好?
敬祝大家
平安!健康!
與我神交,同遊!
雷戊白
2020年庚子春日